分享

《导学案》与课堂教学融合反思——以《穷人》为例

 欣欣语文 2022-08-31 发布于四川

自参与《导学案》编写以来,我就在思考,作为参与编写者如何帮助一线教学工作的开展。编写结束以后,我很荣幸地接受了《导学案》使用培训的课例展示任务。

我本以为自己编写的内容上起来可以驾轻就熟,可是在设计教案和试讲环节就给了我下马威。作为编写者,我只用考虑学生利用导学案独学的过程中如何达到学习目标。但是作为讲课教师,我需要考虑的就不单单是学生如何独学,还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流畅,要思考的是课堂的思辨了。此时作为教师看《导学案》里的一个个学习任务就成了禁锢我教学的条条框框了。

第一稿的教案,几乎全是《导学案》的流程,加入了对情节的深入分析。必然的没有成功。因为作为教师没有自己的全盘思考,课堂的核心就得不到体现,课堂时间也在无效的拓展下,变得不够用。在专家、同伴的帮助下,我开始思考我设计的拓展的有效性,思考我的课堂中心是什么。在深入分析了教材、教参、导学案、学情之后,课堂的重心放在了通过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并且把导学案中任务一、二放在了课前自学,课中班学汇报;任务三、四成为了课堂的教学核心。

这次全市公开展示,虽然给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导学案》,但我自己和教研员还是都不满意。课堂死板,不灵动,生成也不自然。还有一个老问题就是课堂的深度不够,也就是核心难点问题解决得不彻底。

第二次在雁江七小的展示,我依据上次的问题进行了课堂教学的重组。果断放弃任务二的生字部分在课堂的汇报交流。任务一作者与背景做出了简化,变成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者写这样的小说的背景解读。核心的变化是,对小说情节的梳理,也做了弱化处理,并且和小说人物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小说的情节是为了塑造人物服务的。进而让告诉学生,其实环境的描写也是为了塑造人物,以此走进本次学习的核心任务,探究小说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这次的课堂明显的把握住了教学的难点,并且在《导学案》的使用上,更加灵活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在难点问题的突破上,我用的是“演绎法”在学生学习之初就告诉了学生“小说的环境描写是为了更加全面的塑造人物”这样就导致了,学习过程的被动性,也降低了学习过程的思维含量。

第三次展示在雁江五小。这次教学我整合了之前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环境与塑造人物”这个重点问题的学习上采用了“归纳法”,在教学开始抛出问题:小说的环境描写又有什么妙处呢?然后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自己学习,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得出结论。

这次教学在三次展示中是最令人满意的一次,也是和《导学案》结合的最为自然的一次。但是没有哪个课堂是完美的,如果在关键问题的学习时候,抛给学生的问题改为:既然小说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那么作者写了那么多环境描写是否多余,环境描写究竟有什么作用,能不能删除?在这样的问题的指引下让学生去展开学习,那么学习结论的得出会更让学生有获得感。

这一系列的课的展示也从另一个方面再现了我们一线教师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导学案》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配套的学习资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无声的老师和亲密的伙伴。它是教学工作的助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用,因为教师长期工作的方式,导致了《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对教学的捆绑与束缚和教师的适应。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三环五学”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导学案》是配合这种教学模式的产物也是有它的先进意义的,其核心的训练目标是明确而科学的。教师之所以不适应有自身的问题,也有使用时间短、教学理念落后且不愿意转变的原因。我想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积极的拥抱变化,去探寻新事物中好的,优秀的为我所用,唯有这样我们的教学之路才是精彩的。

(附:修改后的教案)

穷人》教学设计

资阳市雁江区第三小学  刘欣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梳理小说的情节,体会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三)品读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梳理小说的情节、品读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导学案》一、二,教师教学PPT

四、课时安排:40分钟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聊聊读过的小说里,哪一个人物最打动你,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原因。

(一)了解作者和背景,检查学习任务一

1.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导语: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一篇短篇小说《穷人》。孩子们,刚才同学们聊的书里的人物好多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我有点好奇,是怎样的作者会用穷人为主角来写小说呢?你能根据你在导学案的预习来给我介绍一下这个作家吗?

2.了解小说背景

引导: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描写穷人,作者一定另有深意,让我们一起跟随小说的情节去了解吧。

(二)梳理小说情节,关注情节和人物的关系

1.这篇小说的情节是什么,讲了一个怎样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梳理。请同学们打开导学案,按照导学案任务三的方法提示和两个小任务,先自己试一试看能不能概括课文的大意。

独学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根据情节和人物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结:只要抓住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就可以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了。

3.通过对情节的了解,你认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呢?

小结:原来了解了小说的情节,有助于了解小说的人物。小说的情节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啊。

(三)通过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1.小说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那作者写了那么多环境描写是否多余呢?环境描写究竟有什么作用?课文里的环境描写能不能删除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请同学们勾画课文里的环境,看看都写了哪些环境。

2. 现在我们聚焦桑娜家的小屋,看看环境描写的妙处。请你们再次打开你们的导学案,根据导学案任务四的方法提示和第二个小任务的要求开始自学。

1)学生独学、同桌对学。

2)朗读桑娜家小屋内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一画,那些地方写出了温暖而舒适。从这样的环境里,你读出了什么?

提示:孩子们平静的呼吸,屋子里干干净净、食具被擦的发亮,白色的帐子,都看出桑娜家里虽然贫穷,却十分温馨。从这个小屋看出了一个细心、勤劳、热爱生活的桑娜。

3)你们看小说表面写温暖舒适的环境,其实还是在写什么?

小结:这里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塑造桑娜这个人物的形象,突出这个人物的形象。拿起书,我们再在读读这里的环境描写感受桑娜独特的女性魅力。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看到,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这个结论是单个的现象,还是小说写作的秘密呢?我们可以从剩下的两处环境描写里去求证。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在导学案四最后一个小任务的提示下开展学习。

学生独学、小组群学。

5)集体汇报,引导。

要点:小屋外寒风呼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家庭,有责任感的丈夫。

西蒙家的环境是怎样的,与桑娜家相同的是什么呢?体会环境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学生总结:通过环境的学习,我们发现,环境描写让人物变得更加丰满了。

(五)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你把这节课的学习反思写在导学案上。下一节课我们将走进人物言行去探究人物的内心和小说的主题。

板书:

穷人

情节                       环境                 人

开端:寒夜待夫                        

发展:抱回孤儿             舒适               善良

高潮:试探丈夫            而温暖            热爱生活

结局:催促抱回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