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人之初》

 欣欣语文 2022-08-31 发布于四川
教材分析:
本课课文是三字经的两个片段,属于集中识字教学。八个生字中有五个会意字:初、善、习、幼、器,两个形声字:迁、贵,形声兼会意字两个:教、性,象形字:玉。
同时要学习“玉”和“王字旁”的关系。
教学时还要让学生感受传统国学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设想
一、播放视频,介绍《三字经》引发阅读期待。
二、读好韵文
采用:跟读、对读、拍手读、轮流读的方法读出节奏和韵律。
引导读好“不”的变调。
出示不带标点的、竖着的原文朗读。
三、随文识字、理解韵文
学生可以自主交流知识方法,教师再点拨引导。
“初”出示图画,让学生理解初是拿刀裁剪布料的意思。所以它有最初、开端的意思。
“性”从心从生,表示人生下来时就带着天性。
“善”的教学时让学生发现“养”,相机补充“羊”在汉古人眼中代表吉祥,“口”表示说美好吉祥的话。因此“善”的本意就是美好吉祥。
同时拓展:有“羊”字旁的字:美、祥、羡等。

'习’出示甲骨文理解:上面的习表示鸟儿展翅练习飞翔,下面的日表示每天练习。本意是鸟儿反复练习,引申为习惯、习性。
理解第一句:人刚刚出生的时候,他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习性也大致接近,只是因为后天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习惯就有了较大的区别。
“教”通过甲骨文的字形来教学。左边是“孝”,右边“反文旁”本意是长辈拿着棍子督促孩子读书写字,做孝顺的、知书识礼的人。本意就是教导、教育。
“迁”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本意是住所发生变动。人的住所发生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性等都要发生变化,所以引申为“改变”之意。
理解文意:孩子如果不接受教育,他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贵”可以借助图片“贝”和词语来理解识记。
“专”是个记号字,可以借助扩词来理解。
理解文意: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

“幼”可以联系生活识字。也可以通过古文字识字:“力”表示力气,左边的“幺”表示细小的丝线,“幼”的本意就是年龄小,力气小的小孩。
理解文意:孩子在小时候不学是不合适的,幼小的时候如果不学习,老了会有什么作为呢?
“玉”用汉字的演变来理解“玉”和“王”的关系,明确“玉”是为了和“王”区分才加了点。因此“斜王旁”并不是“王”而是“玉”是为了让右边省略了点画。
如:珍、珠、玩
“琢”让孩子知道“玉”是怎么来的:切玉、搓玉、琢玉、磨玉等工序。
理解文意:玉不经过精美的雕琢不能成为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懂得道理,不能成才。

学以致用:
学习相关的故事和经典。
指导点的书写顺序和走之及“之”的写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