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耿湋《秋夜思归》:回不去的故乡

 墙头草说 2022-08-31 发布于山东
故乡是什么?是儿时的一个梦,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块基石。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在离开之后,最思念的还是故乡。唐代诗人耿湋曾写过一首《秋夜思归》,诉说着对故乡的思念,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来时犹服,今日露漫漫。

多雨逢初霁,深秋生夜寒。

投人心似切,为客事皆难。

何处无留滞,谁能暂问看。

“来时犹暑服,今日露漫漫”,我离开的时候尚且穿着夏天的衣服;如今露水已经遍及草木之间。作为游子,诗人对时光的流逝最为敏感。当乡愁再一次涌上心头,他再一次忆起故乡,当时离开的时候,尚且穿着夏天的衣服,并没有想到会在他乡滞留这么久,如今,已是秋风瑟瑟,寒露莹莹。从“来时”到“今日”,物候发生了巨变,在草木摇落的季节里,诗人心中的乡愁却在疯长。
“多雨逢初霁,深秋生夜寒”,在多雨的天气里难得遇到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晚秋时节的夜晚寒凉阵阵。入秋之后,竟是阴雨连绵,这种糟糕的天气又为诗人心中蒙上了一层暗灰色。于是,他渴望雨过天晴,渴望看到秋日里蔚蓝色的高远的天空,希望能从秋高气爽的天气中获得些许慰藉。到最后,诗人发现这点微薄的希望都不能够,虽已雨过天晴,但晚秋时节的夜晚却寒凉阵阵,催动着乡愁咬啮着内心。
“投人心似切,为客事皆难”,当初投奔他人的时候心情迫切;做了游子之后发现每件事都变得艰难。在这一联中,诗人的笔触一转,直接写出内心的感受。他回顾过往,当初离开家乡,为的是投奔他人,抱着让生活越来越好的希望,离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啊。而如今,诗人做了游子,才发现,在他乡的生活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般容易,生活变得艰难起来,这更使人迫切地想回到家乡。
“何处无留滞,谁能暂问看”,在哪里才能不被留滞呢?有谁能够暂时来问候探望我呢?乡愁愈发地不可抑制,诗人越来越想归去,可是,却被现实牵绊住了,暂时脱不开身,也就无所谓归去了,这让诗人感到深深的无奈。当想法与现实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诗人选择了退让,他想,既然无法归去,那么,能有一个同乡来暂时问候我一下,也能抚慰一下乡愁,可是,连这种卑微的希望都无法实现,只能独自承受思乡而无法归乡的痛苦。
当诗人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乡愁便在心中悄悄生了根,发了芽。于是,他默默地计算着离乡的时间,从盛夏到晚秋,产生了无数次归乡的冲动,却因现实的种种限制,没有一次能够成行。于是,乡愁在心中疯长,故乡却成了远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