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岁高情商父亲告诉女儿:判断一个男人的本性,不是基于他对你好

 谢耳朵馆长 2022-08-31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一位来自厦门的父亲给女儿的择偶叮嘱在网络平台突然火了。
这位父亲姓李,今年已经39岁,他的女儿也才10岁左右,由于平常孩子的妈妈工作比较忙,所以孩子 的“精神教育”基本落到了李先生的身上。
他给女儿写下了这样的人生建议:
亲爱的女儿,你要记得,将来千万不能只找会给你端热开水,为你洗衣服、做饭,在你姨妈痛给你煮红糖水,为你买夜宵的男人,这些事情是个男人都会做,也并不是稀缺品,你要找的应该是人品端正的,三观成熟的,见多识广,有商业脑且稳定情绪的,这样的男人是优秀的,也是稀缺的,尤其是人品端正和三观成熟,要切忌,这是最基本的。
正如这位父亲所说,很多没有恋爱经验的女孩子,在面对追求者的甜言蜜语时,难存心思去观察对方 的人品和能力,她们甚至可能失去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
这位父亲告诉女儿:男人更懂男人,看一个男人的人品,就看这些地方。
男人的人际圈子,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决定人与人亲密的因素有很多,有性格、爱好、娱乐方式、生活习惯,也有学识、财富、志趣、三观等等。
前者很容易做到,比如初高中的同学,大学的室友,上班的同事,单纯的玩伴等等,这些是只要你们经常在一起,有共同的习惯和娱乐爱好就能定义的圈子,男人都喜欢称兄道弟,比如约网吧玩乐,去酒吧消遣,等等,这样的圈子,在他们的世界里随处可见
第二种则不同,因为学识、财富、志趣、三观等结合为的朋友,关系最长久,人生志趣也更加接近,彼此共同进步,而不是只是相互的消遣玩乐而已,所以,后者社交圈子,能体现他的性格、修养、学识乃至人生成就。
一流的朋友谈梦想,二流的朋友谈事业,三流的朋友谈事情,四流的朋友谈是非。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总是体现在社交格局上,如果一个男人的圈层始终不变,比如几年之内,这个男人身边的朋友、生意合作伙伴一成不变,那只能说明了这个男人没有上进心。
圈层决定一个男人的思维和认知,自然就决定了人品。
男人处理矛盾的情绪,但丁也说过:“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生来攻击性就较强的男性,在遇到突发矛盾时,内心 的表现才是最真实的,此时 的一言一行都暴露出他的修养。
一个男人选择何种情绪处理突发情况,足以从中窥见他的人品。
成熟稳重的男人,会用冷静理智的方式去解决突发问题,而不会发慌着急、或者一味地指责别人。
最差劲的男人会用爆粗口的方式泄愤,甚至是采取暴力措施,这种暴力,刚开始是对待小动物,后到对人,打女人等等,总而言之,他们只会推卸责任。
比如,一个男人爱女人时可以表现得很爱很爱,但是一旦出现矛盾,就像变了一个人,这类男人和女人吵完架后,会选择冷暴力,做法让人气愤寒心,人品真的 堪忧,说的直白一点,他们就是渣男。
在遇到矛盾后,他们会冷暴力,做自己的事情不理对方,又或者斤斤计较于这件事,不依不饶,这一切都足以说明,他之前 的行为都是在骗你,他其实没有那么在乎你,也丝毫不愿意低头,一个在乎你的男人吵完架之后会害怕你离开,肯定会想办法讨好你,让你开心,更不忍心看到你伤心难过的样子。
还有的男人平时看起来仪表堂堂,但是结婚后就对妻子进行家庭暴力,殴打妻子,这种男人也有很多,别说人品,他们的人格都有很大的问题。
车主之前遇到一些小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男性之间,有的开着宝马的车主跑到别的车主面前大喊大骂,也有的选择和平处理,之前网上有一条视频,一辆1200多万的迈巴赫撞到一辆800多万的劳斯莱斯。
本以为会有一场好戏上演,结果两车主只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纷纷下车道歉,关心对方,彼此握手言和,相互递名片处理后续,就各自上车处理各自的事宜了,完美解决。
足以见得,境界越高的人越会管控好自己的情绪。
对待女人的态度,时代在一点一点地进步,男女平等的思想几乎传输到了每个人心中,但是,这并不代表人人都接受这样的思想。
在许多有传统思想的男生眼里,女人生来就比男性低一等,女人在他们眼里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人”,她们最大的任务,就是替丈夫照顾家庭、子女。
很多键盘侠躲在网络之后,肆意辱骂优秀女性,嫉妒她们的成功,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心虚和自卑!
一个人品端正的男人,尊重尊重女性的价值,尤其是社会价值,认可女性的潜力和实力,并发自内心的对她们好
每一个刚出身社会的女人,都很单纯,会极度渴望爱情,她们对异性的示好是缺乏抵抗力的。很容易轻易为一句情话、一句承诺,陷入泥潭般的爱情。
所以才需要父亲的指导,毕竟男人更懂得男人,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人品端正,也清楚什么样的男人才最值得付出和托付终生。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