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伏羲所居昆仑丘

 新用户0586XYIv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昆仑丘为中华民族祖山,《河图括地象》“地中央曰昆仑众多史载称昆仑丘为天下之中,天下之中就是原始帝都中国。十八篇,有八篇涉及昆仑丘,只有靠近中部才绕不开昆仑丘,也佐证其处于大地中央位置。

地之中央,即华夏一体传承文明源头核心区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冲积平原,据此黄河文明只能发源于黄河下游黄淮海平原;华夏文明具有凸出的治水和丘虚文明特性,据此只能发源于黄河桃花峪冲积扇与泰山山脉之间。汉武帝治黄河《瓠子歌》有:“吾山平兮钜野溢。”吾山即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黄河西北岸小鱼山,可见自古此处就是洪灾的中心,《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的大洪水就在此地。吾山即小鱼山处于古雷夏泽区域,《潜夫论.五德志》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史记.三皇本纪》: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文献一致记载华胥氏履雷夏泽大人迹生伏羲,可见这儿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古雷夏泽面积很大,半环绕泰山山脉西端,古黄河绝大多数时间经泰山以北入海,至此只能汇入雷夏泽。《尔雅·释水》:“河水清且涟猗。……河出昆仑虚,色白。”这是沉淀泥沙在雷夏泽东部流出的清水。所以,《山海经》、《淮南子》等文献记载“河出昆仑虚”,其实就在泰山山脉西端!

雷夏泽被黄河泥沙淤积,形成《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小陼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形成华夏文明初期小九州区域,围绕九州的水域,即《山海经》13篇海经记载的诸海。可见这儿就是天下之中或地之中央,昆仑虚只能在此地,而绝不可能处于至今仍难生存的喀喇昆仑山。

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之丘,是谓太帝之居。扶木在阳州《穆天子传》、《列子·周穆王》都记载登昆仑丘“可观黄帝之宫”。可见伏羲所居昆仑丘与小九州正东阳州相连,与日出旸谷照扶桑即扶木为邻,登昆仑可观黄帝之宫,看日出扶桑必为在黄帝之宫东望。东望日出小九州之正东阳州,证明黄帝之宫所在为中土冀州

《帝王世纪》记载:“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少昊自穷桑登帝位,……在鲁北。史记.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帝王世纪》穷桑在鲁北张衡《思玄赋》旧注:“少皋金天氏居穷桑在鲁北”已考证黄帝之宫在今东平县斑鸠店镇东西龙山村,为春秋鲁国最北部,北临今黄河为齐鲁分界线。

东阿县黄河西北岸有汉武帝所称吾山,其对岸即黄河东南岸为阳谷山,阳谷山东麓就是古阳州也即古阳谷,左传.僖公三年(前657年):齐侯为阳之会,来寻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542年齐子尾害闾丘婴,使帅师以伐阳州。此阳谷即阳州,是今聊城市阳谷县名称来源,初归鲁,后被齐占领,中间以今浪溪河为界。《左传.庄三十二年622年“城小谷为管仲也。因河西有阳谷,所以在河东为管仲“城小谷”即浪溪河东岸古谷邑今东阿镇。《大荒北经》: 阳山者。有顺山,顺水出焉。有始州之国其阳山应即阳谷山,始州之国应即阳州,伏羲创建最早的州为始州。

淮南子.地形训》昆仑是谓太帝之居。扶木在阳州”;《春秋纬·命历序》“人皇(伏羲)出阳谷”。也可见阳谷山东麓阳谷历史之久远。张衡《思玄赋》:“发昔梦于木禾兮,谷昆仑之高冈《东京赋》左瞰阳谷,右睨玄圃。实地考察,阳谷山南与今狮耳山有高岗相连,即谷昆仑之高冈”,证实今狮耳山就是昆仑丘。在此高岗,正可以向左下方看到浪溪河入黄河的旸谷,向右平斜视狮耳山昆仑丘的悬圃。

黄帝内经.灵枢篇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昆仑与阳谷分别为手足太阳经,则不仅证实昆仑与阳谷相连,也证明黄帝内经确实为黄帝都穷桑时期所编纂。张衡是黄帝之孙张挥后裔,在此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大荒西经》记载昆仑丘“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居,名西王母”狮耳山又名虎窟山,有虎窟禅洞、云洞、老君洞、三圣洞、三仙洞、八仙洞等,好多是洞洞相连通,符合西王母有虎的特质和穴居的记载;《淮南子.览冥篇》“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狮耳山生长着近两百种中药南药北生的草药两面针长得比南方都高,验证着不死药底蕴。

尔雅.释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此结构与狮耳山相符;《天问》:“昆仑县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与此山高阶梯田完全相符;海内西经昆仑南渊深三百仞。狮耳山南部有四五十米高的沟壑,应为夸张记载的“昆仑南渊”。狮耳山几乎所有的特征都与原始记载相符。

实地考察还发现,狮耳山奉国寺后面北泉的石崖上有刻满崖壁的一片四五千年前的象形符号,当地百姓称为天书无人破解。有桑树之上顶着太阳的图案,可以解读为日出扶桑之意,或许是最早的东字;有桑蚕状图案,不禁令人联想到帝都穷桑的养蚕盛况。这些天书亟需专家参与破解和保护。

综合判断,昆仑丘在此,符合孕育华夏文明的客观环境、符合诸多初期文献历史中的记载、更与实地遗存实现完整相符,是无可替代的客观存在。根据狮耳山昆仑丘地理位置判断:昆仑二字是古天文学用字,昆为日比,是指日行天空照在地上的不同位置;古崙字下有三或四条斜竖,代表夏至、春分、秋分和冬至日出时在山上的方位。由此可以推论,黄帝在此造历也应为史实。

   《海内北经》: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考证出昆仑丘,即可推断出阳污之山,其实就是阳谷山与吾山合称,两山之间今黄河与小清河向东北流,两水之间又有小山,是为“河山其中”;小山东南面峭壁如门,是为“凌门之山”;凌门之山西北斜坡伸入黄河中,所以河出其中”。黄河在此流过是入海最近途径,所以今黄河就是回归故道。实地考察,河出阳污为实,出阳污向东北流即出昆仑东北隅。因为狮耳山比阳谷山、吾山高大,仅相距1公里多,所以多记载为“河出昆仑东北隅”,与“河出阳污”是一回事儿。

    考辨出千古之谜昆仑丘,华夏文献历史就都变成活生生的历史画卷,三皇五帝与鲧禹遗迹在此俯仰可拾。白鸟库吉和顾颉刚否定尧舜禹的言论,在此彻底画上休止符!也证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忽视文献历史是错误的,人类唯一不断代的华夏浩瀚的文献历史,已经记载了三皇五帝详实历史,只是源头小九州文明被转移扩散到《周礼》大九州,用小九州地图在大九州探寻文明源头,数千年来的探索无一处相符,致使专家们对文献历史失去信心。但回归至华夏文明最初发源地,文献记载都变成活的历史,几乎是无一处不相符。破解千古之谜昆仑丘只是个开端,此后,将快速考辨清楚三皇五帝全部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