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美川圭《院政——另一种天皇制》

 日本古典 2022-09-01 发布于湖北
说起“院政”,不知道大家会有什么印象?退位的天皇作为上皇来主宰朝政?超脱朝廷的种种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提拔亲信?造成平安末期混乱局面的罪魁祸首?那么院政是从谁开始,到谁结束,因何而生,如何运行?这一系列的问题,这本书都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清楚的答案。
作者美川圭,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专业是日本中世史,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他的著作都是围绕院政和院政时期的天皇的,比如《院政的研究》《白河法皇》《院政的展开与内乱》《后白河天皇》《后三条天皇》等。今天介绍的这本《院政》,是被我们外教(日本史专业博士)称为“名作”的书,对于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确实非常适合。全书分为八章,分别是“摄关期及其之前的上皇”、“院政的开始”、“院政的构造”、“从白河院政到鸟羽院政”、“从保元平治之乱到后白河院政”、“后白河院政与武家政权”、“后鸟羽院政与承久之乱”、“镰仓后期的院政”。

对于院政的产生,可能大家并不陌生。通史中一般认为,是从白河天皇让位其子堀河天皇开始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其弟弟辅仁亲王的继位。其实在此之前,白河的父亲后三条也是活着让位给长子,目的是为了让宠爱的次子实仁亲王成为皇太子。有些学者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后三条退位后仅五个月就去世了,那么他也有可能建立自己的院政制度,毕竟后三条是时隔一百多年出现的首位非摄关家出身的天皇。但是,由于后三条的急逝,这种可能性已经无法验证了。

白河天皇即位时,虽然东宫太子是自己的异母弟实仁亲王,但是不久之后父亲后三条病死,然后实仁也病死了。虽然后三条当初的设想,是实仁之后由他的弟弟辅仁即位,但当时已经没有人可以制衡白河天皇,所以白河趁机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并且马上让位,成功让皇位在自己的直系血脉中进行传承。白河上皇以天皇父亲的身份,以及前任天皇的权威,成功控制了朝廷,以操纵人事权的方式,逐渐架空了当时的摄关(非天皇外戚),掌握了实权。如果后三条退位后能多活几年,建立自己的近臣组织,是否也能构建院政的模式呢?我个人对此还是存疑的。毕竟白河即位时已经20岁,有自己的思想,即便是他的父亲也不可能完全左右他。而堀河即位才八岁,还是个孩子,肯定万事都会听从父亲的安排。另外,后三条退位时,摄关家的长老藤原赖通,藤原教通,以及他们的姐姐,后三条的祖母藤原彰子都还健在。即使后三条想有所行动,也不可能不顾及这些人的势力。而白河天皇相对来说就比较幸运,在他即位后的几年之中,那些旧时代的重要人物都一一离世,对天皇的掣肘也少多了。因此白河才能在成为上皇后,随心所欲地施政。

那么,院政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很多人都会认为,院政就是白河、鸟羽、后白河这三代天皇的时期,而日本历史上也确实称这段时期为“院政期”。但事实上,院政这种形式一直持续到江户幕府末期,直到进入近代才终止。当然,那个时候的院已经没有任何实权,和当时的天皇一样只是个象征罢了。后白河之后的后鸟羽院政,实际上还保有一定的实权,朝廷和幕府共同进行统治,上皇还拥有皇位继承人的指定权。但是因为后鸟羽发动了“承久之乱”,意图打倒幕府,最终的失败造成了上皇丧失了天皇任免权,天皇的继承改由幕府决定,这也直接造成了两统迭立和南北朝的对立。

通过这本书,还解决了我之前的几个疑问。比如后白河天皇为什么被当作天皇的旁系?后白河是鸟羽和藤原璋子之间所生的儿子,他的哥哥崇德曾经即位,从出身来看,后白河并不差。但是他却一直未被列入皇位继承人,甚至后来的即位也只是作为一个过渡,为了让他的儿子二条天皇即位。究其原因,首先是后白河自身资质并不高,他爱好今样,不受父亲鸟羽的喜爱。鸟羽的庄园财产大都由他宠爱的女儿八条院继承,而没有给后白河。其次,当时天皇家的嫡流崇德还活着,并且崇德也有皇子(重仁亲王)在世。因此,世家贵族的嫡流们大都围绕在崇德,或者是鸟羽所宠爱的美福门院得子的周围,而后白河身边无人可用,只能招徕一些贵族的旁系末枝。即便后白河即位,贵族们也认为他只是临时的天皇,没必要着意结交。

其次,日本学界以前对平家政权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其要学藤原氏摄关家,将女儿送入天皇后宫,生出皇子继承皇位,然后以天皇外戚身份掌控朝政,与源赖朝自立门户,建立幕府相比,是一种落后于时代的做法。但是本书中提出,源赖朝当初也想将自己的女儿大姬送入天皇后宫,只是因为大姬早逝,才没能成功。源赖朝本人子女并不多,大姬死后也没有其他女儿可送,所以说他不是不想用联姻的方式,只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才没法用罢了。

第三,关于后醍醐天皇,我对这个人本来评价并不高。因为他的一生确实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多次发动政变,又多次失败,身为天皇本来可以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但他偏不,非要实际参与政治运营,意图恢复延喜天历之治(天皇亲政),甚至活着时就给自己定了谥号“后醍醐”,也是为了向自己的偶像——醍醐天皇致敬。他锐意改革的建武新政,以朝廷上层贵族担任各部门负责人,造成了部门运行不畅,最终导致失败。这种种愚蠢的行为,让人感到后醍醐实在是个无可救药的昏君,不过在本书中,却对他的行为做出了解释。后醍醐要倒幕的原因,在于幕府是两统迭立的始作俑者,也是维护者。后醍醐想让自己的皇子即位,只能打倒幕府,将皇位继承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作为天皇家旁系的他,子孙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所以,他其实并非要否定院政,而是希望恢复到院政本来的模式,也就是院可以掌握人事权和军事权。而后醍醐任命上层贵族担任实际部门负责人,源于他本来就是旁系,对中下层的事务官员并不了解,只能依靠自己所熟悉的近臣高官。而建武新政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天皇下属的杂诉机构,介入武士家的内部纠纷,其裁决让很多武士无法认同,最终被武士阶级所反感。但是这种介入,正因为建武政权吸收了原本幕府的职能,用公家的处理方式处理武家的矛盾,自然是问题多多。

除此以外,还有诸如“后嵯峨天皇除了发动了承久之乱,还主持编纂了《新古今和歌集》,实际上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天皇”,“治天之君的说法,是在两统迭立时代才出现的”等等,增加了很多新知识。这本书无论是对普通历史爱好者来说,还是对日本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来说,都可以有许多新发现。只是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中文版,只有日文版。建议对院政,或者对天皇制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读一下。

知识性:★★★★
趣味性:★★
推荐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