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嘉诚先祖来源的探讨:兼论由客转潮现象

 茂林之家 2022-09-01 发布于湖南

摘要:有关李嘉诚的先祖来源,有不同说法,李嘉诚先祖应是源自闽西上杭的李火德,李火德之后李明山为入潮始祖。对李嘉诚家族来源的探析,一方面证明移入潮州客家人的由客转潮现象,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族谱多有牵强附会。李嘉诚作为潮汕人的身份说明,族群转换是经常的,血缘不应成为判断族群归属的标准。

关键词:李嘉诚;潮州;客家;由客转潮

有关李嘉诚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真正有学术价值的却很少,如李氏的先祖来源,众多李嘉诚传记所述不全、不清。李嘉诚研究的水准不高,既和相关资料的缺失有关,也离不开写作者的功利主义态度。通过追本溯源,发现李氏家族来自福建客家,而李氏后人淡忘其客家先祖身份,实现彻底的潮汕化。李氏家族的变化,正是潮客族群互动中的由客转潮现象。

一、李氏客家先祖李火德

据《李火德史话》:

李火德为宋末南迁之客家人,源于陇西,属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之后裔。自北国陇西南下,经宁化之石壁,至我县稔田乡半朗开基创业。公重交谊,尚礼仪,勤劳节俭,乐善好施,深为后人所崇敬,被尊为“李氏入闽始祖”。[1]

又,“火德翁姓李,其先汀之宁化人。值宋元兵乱,与妻伍氏避于上杭胜运里之丰朗。目其山秀土腴,民淳俗美遂居与。”[2]

上杭县的胜运里,即现在的“稔田乡”,如今丰朗村里全是陈、刘的居民,李姓的人却居住在稔田乡的官田、大坪湖、上渡坪、坝头,蓝溪乡的载头,太拔乡等地,丰朗村是上杭村的“石壁”,是李姓客家人在上杭的“中转站”之一。[3]

研究者指出,客家人名称出现,是带有近代学术意义的族群叫法,客家族群的形成时间,学界有争议。谢重光在《客家源流新探》中认为“既然南宋时客家人已形成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社会素质,共同的语言。那么,肯定客家民系,至迟在南宋成立,应是较合宜的。”[4]李火德生活的宁化、上杭是客家的大本营、重要中转站,至今,李火德作为客家李氏的始祖,地位得到客家人普遍认可。

《饶平客家姓氏渊源》载李氏渊源:“由于李姓家族世居陇西,多次为陇西太守、陇西王,为陇西之望族,故李氏以陇西为堂号。至北宋初七十八世李珠避战乱,而逃江浙,继而入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定居李家坊。珠生子五: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5]

据上杭李氏大宗祠的介绍资料,李氏入闽有多支,有宋朝李珠由江西石城迁宁化石壁开基为始祖,有宋元佑年间五郎公从宁化迁居李家桥后移居清流长校为始祖,有元末李仕诚由瑞金迁武平城北开基为始祖。这里涉及到一个问是,为何客家李氏将入闽始祖追溯至李火德?《李火德史话》载:

李火德为唐宗室后裔,火德的父亲保珠,是宁末南迁到宁化石壁的。李氏族谱中有一段记载;“孟公生保珠公,其时宋被元兵之乱,乃自陇西来汀州府,娶田氏,生五子,以金、木、水、火、土为号,兄弟五人,分传天下。”火德在宁化时,曾任县儒学教谕,后带妻伍氏,奉父保珠由石壁迁至上杭胜运里丰朗村。[6]

从上文发现,似乎更加有资格成为所谓入闽始祖的应是李保珠(有的资料写“李珠”),但相较李保珠,李火德在德行方面超过乃父,又曾任县儒学教谕,故将李火德作为入闽先祖,较李保珠更为权威。故李火德竟反而被后人认为是客家李氏入闽先祖了。

声望是一方面,有日本人还注意到李火德和宁化石壁的关系,这是客家人心目中的“圣地”,更可将李火德和客家人相联系:

考察“李火德”的迁居经过,至闽西的祖先是“利贞”系谱79世“李燔”的世代,他已经从河南移居到江西石城。80世“李奇”和81世的“李珠”都是在江西省赣州石城出生,可82世“李火德”却在福建省宁化石壁出生。然后,“李火德”从宁化石壁搬到上杭,在上杭生三个孩子,即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总之,在李姓一族系谱之中,只有“李火德”世代经过宁化石壁的土地,他之前之后的世代都没有出生在宁化石壁。就是说,客家李氏只有“李火德”才适用客家族群的宁化石壁传说。[7]

小林宏至还提出李火德族系之所以发达,还和李火德本人神奇的风水传说有关,这是客家人对风水重视的体现。总之,联系客家圣地宁化石壁,又联系神奇风水传说,李火德变成客家李氏的中心人物了。福建宁化石壁村情况如下:

宁化石壁,原名玉屏,也名石碧,由22个自然村组成。它位于武夷山脉东麓、福建省西隅,北连江、浙,南接粤、桂,四周山环水绕,中间是开阔的平原盆地……

……由于高山的阻隔和战乱频繁中断了与中原的联系,在封闭的世界里,他们以自己所拥有的传统文化、语言、习俗,与当地土著的民风习俗混合在一起,渐渐产生出一种新的、独特的既有中原古文化的遗风,又有区别和创新的文化,即“客家文化”。同时也形成了客家民系,并随着子孙后裔的播迁繁衍,撒向各地。而客家各姓氏族谱记载姓氏源流时,大多把从宁化石壁外迁的第一代祖先尊为家族始祖。因而福建宁化石壁被誉为客家文化的摇蓝,客家民系的朝宗圣地。[8]

总之,李火德其人被认为客家入闽始祖,和宁化石壁有很大关系。将李嘉诚和李火德联系,不得不考虑到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情况。

二、李火德后人入粤

李火德后人,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饶平客家姓氏渊源》载:

珠生子五: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五子衍派情况是:金德居于宁化县;木德迁浙江杭州府;水德迁居福建邵武县;土德迁居福建清流县。南宋孝宗时期,火德由宁化移居上杭县,生子三:乾培(三一郎)、巽培(三二郎)、坤培(三三郎),由坤培传至南宋末,祭酒公(名字不详,宋末赐进士第、任国子监祭酒),生子六,其中李德新迁在大埔县白叶,李德明移居松口,李德文移居大湖等地。德新子瑄(十七公)于明初由大埔白叶徙迁来饶,创居今上饶镇坝上管区周坑。周坑世系八世李宗徙揭阳,后再迁海阳县五嘉岭。十世李颖生子雷迁台湾;十一世李韶于雍正年间迁居揭阳车田寨。[9]

由上文的解读,发现李火德的后人早在元明大量进入粤东,包括今天潮汕、梅州地区的事实。而客家人流动往往和韩江有关,韩江是从前联系潮、梅、汀、赣诸州的大水道,李火德后人进入梅州和潮汕,往往沿韩江而流动。

《李火德史话》的《前言》称,“火德公自丰朗开基至今,已近八百春秋,其后代遍布闽、台、赣、粤、江、浙、桂及东南亚。……另据广东来杭谒祖李氏携来资料表明,香港财界巨子李嘉诚,亦属其族人外迁后代之佼佼者……。”[10]这本书的《再版前言》则称,“新编入的有关先贤李光地、当今香港爱国同胞李嘉诚先生的两篇文章,分别根据今年安溪召开的'李光地学术讨论会’有关论文著作、潮州市李嘉智先生提供的资料,对照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编印的《李氏史记》撰写而成。”[11]

由以上资料看,承认李嘉诚先祖是李火德的,倒是潮州的李氏宗人李嘉智,为李嘉诚堂兄。由于是潮州李嘉诚亲人主动提供资料,其可信度应是较高的,要知,潮州李嘉诚家族已经完全潮汕化,不再坚持客家人身份。《李火德史话》中有一篇专门厘清李嘉诚世系的文章,摘录若干:

明山公明崇祯九年丙子(1636)生于上杭官田村,知书达理,为人厚道。清康熙九年庚戌(1670),一夜梦见始祖火德公与陈氏太婆,笑着频频向他招手,火德公亲切地喊道:明山,游出去吧!……

经过一段时间筹划,明山公夫妻拜别父母乡亲,乘黄潭河小木舟入汀江,经峰市过广东石市,搭上韩江大木船,顺流而下,来到潮州府城落脚谋生。

明山公在潮州经营小本生意,生活逐渐安定之后,夫人喜生贵子,取名朝客,含意是世世代代心朝客家祖籍地之意。

李嘉诚先生是明山公的第十代后嗣,从火德公算起,潮州府城李氏直线世系是:

入闽大始祖火德公(1世)——三三郞(2世)——四六郎(3世)——千八郎(4世)——念三郎(5世)——万二郎(6世)——德荣(7世)——崇山(8世)——宗良(9世)——时芳(10世)——厚(11世)——仁亲(12世)——廷取(13世)——明山(14世)——朝客(15世)[12]

上文记载解读出明末清初韩江流域交通的一些情况,客家人进入潮州城做小生意,繁衍后代。按这样的推算,李嘉诚成为火德公的第二十三代裔孙。笔者在上杭李氏大宗祠查有李嘉诚世系简明表若干情况[13],该图对于李嘉诚世系的说明,和上文《李火德史话》大体一致:

李嘉诚世系简明表

一些资料对李明山进入潮州原因有不同记载:“李嘉诚的先祖原为中原人士,因为灾荒南徙,迁居福建。明末清初年间,李氏一世祖李明山为躲避战乱,率全家迁徙到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定居城内北门面线巷。传到李嘉诚恰届十世。”[14]考虑到明末清初的大背景,潮州地方作为府城,也是动荡不安,李明山进入潮州的更大可能应是客家人口繁衍众多,上杭地方已经容纳不下太多人口,故不得不外迁。

李明山之后的李氏家族情况,已经相当清楚,不少李嘉诚传记均有载:

李氏家族自一世祖李明山起在这块土地上居住了约有十代。其中经历了二世祖李朝客、三世祖李子坤、四世祖李仲联、五世祖李世馨、六世祖李克任、七世祖李鹏万、八世祖李起英及李晓帆,传至九世有李嘉诚之伯父李云章、父亲李云经、叔父李云松,直至李嘉诚恰居第十世。[15]

汀江风光

三、大量客家人定居潮州城

需要说明的是,上杭在古代是汀州所辖,今天属于龙岩市,罗香林认定其为“纯客县”,客家人占绝大部分,就如广东的兴宁、梅县一样。即使有人驳斥李火德和李明山之间的传承可能有假,李明山生活于明末上杭,彼时的上杭已经完全是客家人的大本营,李明山为客家人可以断定。为了更好说明李嘉诚“潮汕人客家祖”,对潮州城的充分了解是必要的。

早在晋义熙九年(413)间,晋朝置义安郡,海阳县城(今潮州市区前称)即为郡治。此后,潮州城便作为粤东一带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后随韩江交通资源的开发、又逐步发展成为闽、粤、赣交界的主要商品集散枢纽。闽西、赣南和粤东各地商贾云集于此,土特产源源运抵潮州城,假道韩江直出南海,销往南洋四处。沿海一带的土特产品及手工业品,则经广济桥逆韩江而上,行销于粤东客区和福建、江西等地。素负盛名的潮州菜和传统小吃蜚声海内外,吸引着众多的商人和游客。商事交往日渐广阔,市场长盛不衰。[16]

粤东地区自建立了隶属于中原王朝的政制以来,行政单位名称多次更换、复废,但使用“潮州”名称的时间最长,至明清两代粤东地区行政单位潮州的概念基本定型。潮州府管辖的县级单位,最多时有11个,即明崇祯六年(1633)的海阳(潮安)、潮阳、揭阳、程乡(梅县)、大埔、平远、镇平(蕉岭)、饶平、澄海、惠来、普宁。[17]

上文的程乡、大埔、平远、镇平全部是纯客县,今天属梅州,故潮、梅在从前几乎一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潮州在长时间里是潮汕地区的中心,也是韩江人、货流动的枢纽,从前的潮州联系潮、梅、汀、赣诸州,俨然是联系闽粤赣三省边区的中心城市。甚至到了近代,包括清末和民国时期,潮州仍然是潮客交汇的中心地点。不少客家人出洋,是从梅县的松口古镇出发,经潮州,到达汕头,再坐海船到海外。再如兴梅地区的土特产,往往经由韩江,运抵潮州,之后通过潮汕铁路运到汕头,再转运国内外各地。

在汀韩流域经济中心逐渐南移的过程中,客籍人士也开始在潮汕等地投资物业。潮州许多有名的店铺,有很多就是汕客籍人士开办的。清道光年间,潮州首创有义隆烟庄;光绪间又有贵和、金兰烟庄开张;至清末民初,相继有美兰,聚兰……等十余家烟庄开业。他们都是大埔人,亲自带着工人来潮创办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烟丝业最旺盛时期。那时,客家人基本垄断了潮州烟叶的贸易。[18]

笔者在今天龙岩市的上杭、永定等地调查,发现这些地方的烟草种植业十分发达,清代、民国有不少当地客家商人就是因为经营烟草业发了大财。而潮汕地区的烟草种植很少,上杭、永定是闽西客家人大本营。故客家人将烟草从福建运至潮汕,是十分正常的事。

以上所举仅是烟丝业。大量客家人进入潮州经商、进而定居,甚至最终转化成为潮汕人丝毫不奇怪,从前在潮州还有客家人的学校,客家名人丘逢甲、温仲和、温廷敬在潮州生活很长时间。笔者在潮州生活过二年,没有发现客家族群(个别在潮州工作的新客家人不列入),也说明历史上大量移入的客家人已经完全同化成为潮汕人,甚至忘记其先祖来源。饶宗颐先祖也是移入潮州的梅州客家人,但至饶宗颐之父饶锷,已经完全潮汕化了。

四、李嘉诚先祖的客家来源被忽视

依据《李火德史话》的说法,李嘉诚当为典型“客家祖潮汕人”,曾有人问李嘉诚是否属客家人,李嘉诚非常肯定予以否认,他只承认自己是潮汕人。当然,李嘉诚是潮汕人,和先嘉诚先祖作为客家人的身份并不矛盾,多位研究者达成共识,族群的认同应以文化、而非血缘为标准。真正问题在于,众多李嘉诚传记将客家、宁化石壁、上杭半朗、李火德之类能引起客家人联想的名称通通忽略,在此仅引用一处典型记载:

李嘉诚的祖上最早定居在河南许昌。大约是明朝末年,河南省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一个叫李明山的读书人因受不了饥馑,决定举家迁出生活多年的古城许昌。当时的河南灾民一般都结伙前往辽河故道的关东,因为黑吉辽三省广大的沃土可以养人。然而,李明山却另有主见。他认为,如果随河南人统统下了关东,那么即便再广阔的白山黑水也怕人满为患。于是他与家人计议,决定另辟一条生活的蹊径:前往福建省的莆田。所以,这就是李氏家族向南迁徙的第一个落脚点。

不料,就在李明山准备在莆田作长久定居之计时,忽然一场人祸降临了。当时正是明末清初,一天,福州的清军突然涌进了小小的莆田古城,他们杀戮的主要目标虽是前明旧兵,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莆田城里激战不休,双方官兵死伤无数。百姓房屋也燃起了熊熊大火。可怜李明山一家好不容易在莆田城郊建起的一座草房,也在这场灾祸中被无情的大火焚烧了。于是,本来已随遇而安的李明山,不得不再萌生迁徙之念。这样,李明山携妻带子,又不远千里地向广东跋涉而来。[19]

上文很有意思,不仅没有看到客家人的一点影迹,反而出现了河南许昌、福建莆田这些福佬人心目中的祖籍地。要知,潮汕人在族群上归类于福佬人,潮汕人往往将先祖源流追溯至陈元光入漳之时,而祖籍地多联系于河南固始、颖川之类。潮汕陈姓祠堂前往往有对联“颖川世泽长,节度家风远”,颖川在潮汕人陈姓中心目非同一般,这是对先祖郡望的认可。将李明山直接说是出自河南出发,这和潮汕人对河南的认可是一致的。

潮汕的众多祠堂还往往有“莆田世家”的字样,而族谱往往也将先祖记载迁自莆田。换言之,莆田在潮汕族群的心目中,类似客家人心目中的宁化石壁,广府人心目中的珠玑古巷。由此看,传记的记载者忽视上杭的事实,转而对莆田大书特书,说明李明山迁自莆田,也是潮汕人族群意识的提示。曾有报道,“1993年,李嘉诚投资35亿港元参与福州市三坊七巷改造和重建工程。在签约时,他对当时的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说,他的祖先有几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过,他可以说是半个福建莆田人。”[20]由此看,李嘉诚对于福建莆田的记忆是深刻的,莆田是潮汕人对先祖的遥远记忆符号。

李嘉诚传的多位撰写者,是否通过李嘉诚的同意出版,是否得到其“赞助”,笔者不得而知。假如李嘉诚明知自己是客家祖,说明他有意淡化其客家人先祖来源。在族群互动中,出于现实利益考虑,族群身份的掩盖是经常的。移入潮州城的客家人多被潮汕人包围、同化,而移入客家人出于现实利益考虑,掩盖其族群来源也不奇怪。按上述传记,明末清初,客家人经汀江、韩江进入潮州十分正常,要从河南移至福建就极不正常,《李嘉诚大全集》的记载显然是有问题的,尽管不能当成信史,这本书也提示李嘉诚家族在族群身份转换后,对于客家先祖身份的有意或无意忘却。

另外,笔者在上杭李氏大宗祠调查发现,前来该祠谒祭、自称李火德裔孙的还有:潮南两英镇马脚埔乡李氏、普宁里湖镇富美李氏、饶平县黄冈镇裔孙李六合、广东揭西灰寨旅马来西亚李氏,而李氏大宗祠中还有广东汕头耀光公房(上下二间)、广东普宁流沙碧峰公房(上下二间),这说明李火德后人大量进入潮汕地区,并且潮汕化。以笔者生活的饶平县黄冈镇为例,就全部是潮汕人所聚居,李六合应该是潮汕化的客家人了。

按:李氏大宗祠(又名惇叙堂)建于一八三六年,由永定湖坑辛卯举人李梦兰,向族中贤达及国内外众多李姓裔孙发出倡议,为纪念李火德而建,由官田二十二代李氏后裔李高风任建祠总理,择地于官田下村赛大坵,历时三年耗资二万余银元,于一八三九年建成。占地五千六百平方米,一百○四间客房、二十六间房厅、三栋大厅,分封各地宗支脉系房号,祭祖时作远地裔孙食宿。[21]据说李嘉诚曾捐资支持维修该祠,该祠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杭李氏大宗祠

五、李嘉诚先祖来源的不同看法

按《李火德史话》的看法,从李渊算起,李火德便是唐高祖李渊的二十七代裔孙,唐太宗世民的二十六代裔孙。直系排列如下[22]:

然而,曾有《海峡都市报》冒出一条消息,对于莆田的几支李氏源流进行说明:

唐代是李氏入闽的主要时期,李氏目前分布在全市54个街道、乡镇中,以李渊的二十子“江王”李元祥后裔居多。

  莆田李氏主要有白塘和汾阳李氏两大派系。李元祥4世孙是入闽始祖李万康,他的后人迁至今天的涵江区白塘镇洋尾定居,为白塘李氏始祖。五代后汉,李万康的后裔从福州三山泉湖迁居今仙游凤山前县勋阳,为汾阳李氏始祖。

  ……

  有一部分莆田李氏是“火德李”。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被朱全忠杀害,仅岁余的幼子李熙照由堂叔李开来带到福建邵武抚养成人。李熙照后裔李火德子孙遍布海内外,有一支迁入仙游屏东山。“火德李”这一支派还有清吏部尚书李光地,现台湾李氏也多为李火德后代。[23]

以上报道,认可李熙照是李火德的先祖,并且李火德后人有在莆田的。关键问题在于,报纸后面关于“李嘉诚祖上也是白塘李氏”:

  涵江白塘镇洋尾村是莆田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是白塘李氏的聚居地,小小一个自然村,自宋至清有进士98名,举人62名,职官216名,并保留大量的文物。

  据白塘李氏宗亲会负责人李金星介绍,家族里有一套清康熙年间修的古谱,详细记载白塘李氏繁衍世系和迁徙住址等。李金星告诉记者,洋尾村也是亚洲首富李嘉诚的祖籍地。据《白塘李氏族谱》记载,从一世祖入闽始祖李元祥算起,李嘉诚是第46世裔孙。[24]

按上杭李氏方面的族源,由李嘉诚经李火德之前的族源为:一世渊、二世世民、三世治、四世旦、五世隆基、六世亨……李火德;而按所谓“白塘李”说法,李嘉诚先祖如按“白塘李”的排列成为:一世(元祥)、二世(皎)、三世(祖丛)、四世(万康)、五世(楚珪)、六世(尚昊)……,有一首《陇西李氏远祖世系歌》:

入闽一世讳元祥,高祖分封号江王;

二世皎公武阳王,仍袭原爵姓名扬;

三世祖丛遭武危,逃难泉州德教乡;

四世万康五楚珪,四子昊殷连芬详;

六世尚昊生悦俊,始开皇历世代昌;

七世希悦八复礼,九远有功十为匡;

十一勗公十二求,十三弘继四仲流;

十五其洪迁双峰,仁义礼信分四宗;

此是旧谱遗传者,陇西源流一脉通。[25]

《旧唐书》载:“江王元祥,高祖第二十子也。贞观五年,封许王。十一年,徙封江王,授苏州刺史,赐实封八百户。二十三年,加实封满千户。高宗时,又历金、鄜、郑三州刺史。性贪鄙,多聚金宝,营求无厌,为人吏所患。”[26]

《新唐书》载:

江安王元祥,始王许,后徙王,四为州刺史,实封至千户。性庸遴,所至营财产无厌。时滕、蒋、虢三王皆贪暴,得其府官者恶之不愿行,故时语曰:“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元祥魁大,带十围,食兼数人。韩、虢、魏亦鸿伟,然不逮也。薨,赠司徒、并州大都督,陪葬献陵。

  七子,为永嘉王,有禽兽行,诛死;皎为武阳王,馀皆爵公,武后时,多及诛。皎子丛,以幼流死岭表,葬南安,人号其冢为“天孙墓”。中宗立,以从子钦嗣王,又以皎封绝,更取弟子继宗嗣,既而以郡王不袭,降澧国公。[27]

“白塘李”的解释将李嘉诚的先祖溯自李渊第二十子李元祥,而上杭火德李是溯自李渊第四子李世民。这样二个李氏系统大不一样。所相同者,二个系统均溯自李渊,而且均有后代住在莆田。当然,火德李的后代到了莆田,相信几代人后也会向福佬人转化,毕竟莆田是福佬人大本营。再如康熙年间的理学名臣李光地据说也是李火德后人,生于福建安溪,但李光地在族群上也归类于福佬人,安溪地属泉州,也是福佬人的聚集地。在一般人心目中,莆田难以和客家文化联系。笔者没有看到所谓《白塘李氏族谱》,但仅是一部族谱,想将从前的华人首富纳入其系统,其说服力也是不强的。还要看到,李元祥本人没有多少德行,将先祖追溯到此人没有多少可以夸耀的。

网上还曾有一条奇怪消息,引自河南省《东方今报》,大意是李嘉诚的祖籍应该在河南焦作博爱县,其祖先是从焦作博爱县迁移到广东潮州的,带有李嘉诚祖先名字字样的墓碑可为佐证:碑文中注有李牟的儿子叫李怀功,字明山,孙子叫李朝客。李明山一脉后迁往福建省莆田,之后又迁往潮州府。碑文为竖行,楷书阴刻,正中间为墓主的名讳,右有铭文,左为奉祀人,碑文中有“曾孙朝客徙往福建莆田后居潮州府”语。[28]多种传记均说明李明山移入潮州,不管是从莆田还是从上杭,而这篇报道却变成李明山的后人李朝客移居莆田,想让有钱人赞助,也不能这样作假吧!

总之,有关于李嘉诚的宗族问题,在没有更明确证据之前,笔者看法是姑且认为李火德后人,而李嘉诚是“潮汕人客家祖”,李明山之后实现由客转潮的过程。到李嘉诚父辈,早就彻底潮汕化,甚至宗族成员多忘却其先祖为客家人。当然,在族群互动中,弱势的客家人向强势的福佬人(包括潮汕人在内)转化是大量存在的,李登辉、李光地和李嘉诚的先祖们有类似之处。

汀江风光

余论:其他李氏族源的疑问

关于李氏先祖,还有诸多问题,如李世民先祖源流真的清楚?《李火德史话》这本书将李世民之前的李姓源流追溯至一世祖李利贞,提出:

上述世系表明,从李利贞得“李”姓开始,繁衍至唐高祖李渊已是第56代,唐太宗李世民则为第57代。前后推算起来,李火德应为得姓始祖李利贞的第82代裔孙。

陇西李氏远古祖先有帝少昊,又是大唐后皇室一脉相承之后代。因此,人们习惯把李火德后代称之为“凤子龙孙”。[29]

从李利贞到李渊、李世民,再到李纲,又到李火德,所谓的李氏源流上溯,表明了中国人在族源方面的超强“回忆”,硬要将先祖追溯到某位著名人物身上。有一本五华李氏(自称李火德之后)族谱,将李耳(老子)作为李利贞之后李氏的第十七世祖:

十七世:耳公,字伯阳,号聃,是楚苦县仁乡曲仁里人。生于公元前604年9月14日,生时红光烛天空中,天神降生,其母怀孕81年,在李树下出生,生下时头须发均白,故名老子。……唐奉为李氏始祖,封玄元皇帝。道德尊天,升天称为太上老君。妣何氏、古氏生六子即:宗、室、宋、宝、究、宇。[30]

将老子奉为十七世祖,和唐皇室有很大关系,将道家老子奉为先祖,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老子是否就是上述李火德之前的第十七祖,非常值得怀疑。甚至老子是否姓李,学术界还有真有疑问。

总之,对李嘉诚先祖的溯源,发现很多有趣现象,出现诸多矛盾说法,或者牵强附会之处。中国人有一句老话,“穷在闹市没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李嘉诚是巨富,有很多人想拉他成为亲戚,不妨想想,李嘉诚是一名普通人,恐怕先祖是谁也不重要了,更没有必要出现诸多争论。对李嘉诚先祖的探源也提示,中国的族谱、记载多有失实之处,历史学家在利用族谱进行研究问题时,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被名人、郡望一类误导。

——本文载于《潮商·潮学》2019年第10期,作者陈雪峰,中大史学硕士,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

[1]《上杭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印:《李火德史话》之《前言》,[出版地点不详],1992年,第1页

[2]《上杭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印:《李火德翁传》,载《李火德史话》,[出版地点不详],1992年,第1页

[3]胡善美:《客家李姓氏族迁徙略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上杭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上杭文史资料》(总第13辑),[出版地点不详],1989年,第16页

[4]刘尚文:《上杭在客家史上的历史地位》,福建上杭客家联谊会编:《上杭客家》第4期,2003年,第11页

[5]邓开颂、余思伟 、詹式钦主编:《饶平客家姓氏渊源》,广东饶平客属海外联谊会编印,1997年,第95 页

[6]钟震东:《李火德是陇西唐室后裔》,《上杭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印:《李火德史话》,[出版地点不详],1992年,第12页

[7] [日]小林宏至:《从族谱看客家社会与风水话语》,《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第17页

[8]李吉、王岳红编著:《中国姓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77—78页

[9]邓开颂、余思伟 、詹式钦主编:《饶平客家姓氏渊源》,广东饶平客属海外联谊会编印,1997年,第95页

[10]《前言》,《上杭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印:《李火德史话》,[出版地点不详],1992年,第1页

[11]《再版前言》,《上杭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印:《李火德史话》,[出版地点不详],1992年,第3—4页

[12]沉松声:《火德公第23代裔孙——香港爱国大实业家李嘉诚》,《上杭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印:《李火德史话》,[出版地点不详],1992年,第19—20页

[13]《李氏闽粤始祖火德公裔孙中人李光地、李嘉诚、李登辉、李光耀世系简明表》,上杭李氏大宗祠入口处走廊图片介绍

[14]卢琰源编著:《李嘉诚》,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9页

[15]刘玉芬编著:《香港首富李嘉诚传》,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4页

[16]施奕群主编:《潮州市商业志》,潮州市商业局编印,1988年,第1页

[17]张森镇编著:《游在潮州》,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页

[18]翁兆荣:《潮州烟丝业的历史始末》,政协潮州市文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编:《潮州文史资料》第5辑,[出版地点不详],1986年,第48页

[19]孙良珠编著:《李嘉诚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第7页

[20]《莆田李氏多出自帝王家 “白塘李”是李嘉诚先祖》,《海峡都市报》,2012年11月21日

[21]《李氏大宗祠景区简介》,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入口处

[22]钟震东:《李火德是陇西唐室后裔》,《上杭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印:《李火德史话》,[出版地点不详],1992年,第13页

[23]《莆田李氏多出自帝王家 “白塘李”是李嘉诚先祖》,《海峡都市报》,2012年11月21日

[24]《莆田李氏多出自帝王家 “白塘李”是李嘉诚先祖》,《海峡都市报》,2012年11月21日

[25]《陇西李氏远祖世系歌》,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03/20/8456313_580580072.shtml

[26]《旧唐书·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

[27]《新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

[28] http://www./bbs/thread-248084-1-1.html

[29]钟震东:《李火德是陇西唐室后裔》,《上杭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印:《李火德史话》,[出版地点不详],1992年,第15页

[30]黎塘编修族谱小组编:《李氏族谱》,[出版地点不详],1995年,第18—19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