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传说】临沂作家 / 张文和 《朝仙桥的传说》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张文和,山东省蒙阴县人,中共党员,公务员,已退居二线。曾发表长篇小说《亲历第一王牌军的覆灭》和《蒙山参娃》、《天马斗黑龙》等民间故事。

朝仙桥的传说

张文和

朝仙桥村原名门前庄。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发源于蒙山北坡的数条河流汇集成蒙河,自南向北波涛汹涌穿过村庄,截断了东西大道,并在此形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淹子”(深渊的俗称),底部直通东海。

淹子底住一老鳖精,常常作恶。单吃鱼虾已不能满足其日渐膨胀的胃口,就时不时窜出水来将大活人抓去吃掉,渐渐恶习成瘾,为害四方。道行满千年后,其野心更无限膨胀,居然妄想把狭小的淹子变成大海。它每吃掉一百对童男童女,就可将沿海陆地塌陷、让东海向内陆侵蚀一里地,现已侵蚀了九十九里,大海已到了门前庄东邻的“海子崖(海边的悬崖)村”,再吃掉一百对童男童女,就可将淹子与东海连成一片,老鳖精的妄想就能实现,就可以到大海里一显身手了。

太白金星巡视至此,得知老鳖精恶行后,立刻回天庭禀报。玉皇大帝遣太白金星携土、木两神前来惩治老鳖精,将老鳖精道行削掉了九百九十九年,令其修身养性,积善成德,不得再残害生灵,并将海子崖以东塌陷为大海的地方恢复为陆地。

安稳了不几年,恶习难改的老鳖精就旧病复发,继续行恶。虽不敢再明目张胆的出水抓人,却暗地里弄水作怪,造成河水泛滥,常常将人和各种大家畜卷入水底偷偷吃掉。但唯独不敢吃牛,它非常惧怕那尖尖的牛角和健壮的牛蹄子。

原来老鳖精也曾试图抓一过河的犍牛,但犍牛不仅力气大、耐力强,而且水性特别好,难以卷入水底。老鳖精只好赤膊上阵与犍牛面对面搏杀,不想被犍牛顶了一角、又踹了一蹄,致老鳖精伤势严重,狼狈窜入水底保命。

蒙山神得知老鳖精怕牛,就遣黄犍和青犍两头健壮的牛神前来捉拿老鳖精为民除害。青犍潜伏在淹子岸边草丛里,黄犍则变做童男将老鳖精引诱上岸,青犍猛然扑上去顶了老鳖精一角。老鳖精受伤后欲窜回水底躲藏,不料后路被黄犍阻断,只好向东海方向逃窜。逃至海子崖附近时,见青犍已跑到前面堵截,只好拐弯向南逃跑。

刚跑出两里地,就被提前潜伏在这里的黄犍一角将老鳖精半截左后腿剁掉,这半截鳖腿日久就化成了“垛(剁)落山”(今垛庄镇驻地正南3公里处)及其以东的蒙山余脉。因黄犍剁力过猛,牛角尖也断裂在此,此地就被后人称为“尖角庄”,后演化成今天的“尖家庄”,其实村里没有一户姓“尖”的。

老鳖精拖着残腿又向西逃。黄犍不顾断角伤痛奋力追赶,追出三里地一蹄把老鳖精的尾巴深深踩入地中,地面形成一个大湾坑,这里便成了“牛蹄湾”。老鳖精拼命挣脱,黄犍不敢松蹄而死死踩住,日久黄犍也化身成了“黄崖山”。

青犍见黄犍踩住了老鳖精的尾巴,就跑到西边拦截老鳖精,此地就被后人称为“牛拦口子”(即今天的紫荆关)。老鳖精受尾巴拖累难以逃脱,见青犍在西面拦截,只好向南旋转。青犍又跑到南边拦截,此地就被后人称为“牛拦村”(即今天的牛栏村)。

老鳖精无处躲闪,被青犍迎头一角将老鳖精的左前爪切断,这就是“牛拦村”西侧的山梁。青犍的角也因用力过猛而断裂钉在了这里,这就是“牛拦村”西南的“牛角村”。

情急之下,老鳖精只得断尾求生,回头将自己的尾巴咬断,断尾就形成了黄崖山东侧短短的“大崮堆”。

见老鳖精断尾后继续向西逃窜,青犍便用仅剩的一只角狠狠顶住了老鳖精的右后腿,这就是东蒙山脉,延绵不断直连蒙山主峰。青犍也不敢松角,日久就化身成了“青崖山”。其角冲击形成的一条山沟即是今天的“牛角沟”(今属孙家麻峪村的一个自然村)。

老鳖精拼命挣脱,虽然把右后腿拉的长长的,但终究没法挣断,更不敢咬断。因为左后腿和左前爪均已失去,再断掉右后腿就更没法逃跑了。最终老鳖精被困蒙山群山之中,日久就化身成了“龟蒙顶”。所以现今的龟蒙顶您只能看到其缩得短短的头、长长的右后腿、右前爪和半截尾巴根,而左后腿和左前爪子没有了。

老鳖精虽被制服,但蒙河仍然波涛汹涌,时常泛滥。蒙山神只好将山前的一小山截来半部移至此地将蒙河阻断,这就是“崖头挡”。剩下的半部山至今仍在费县谭家庄村正西一公里处。

蒙河被“崖头挡”阻断后形成众多支流,分别流向北、东等多个方向,形成了今天的金水河、陡山河和石马河等多条河流,蒙河主河道也改道直向东流,原来流经门前庄的河流就变小了,也温驯了许多,但仍然不利东西大道的通行。

为此,庄上的刘老员外就自己出钱,发动全庄劳力,合力在河上修桥。

桥拱顶最中间的那一块砌合全桥的“拱顶石”,难住了方圆百里的能工巧匠。因为那一块砌石非常关键,稍大一点就下不进去,而稍小一点就会留有缝隙,桥下的拱形胎基一旦拆除,桥面就会松动变形,这样就难以耐久甚至有被洪水冲垮的隐患。就因为这块“拱顶石”,工程被搁置了下来。

有一天行将天黑,突然来了一个老乞丐,要借宿在刘老员外家。家丁本想将其撵走,正好被慈善的刘老员外遇见留了下来,并让家人好酒好菜好饭的伺候。深夜老乞丐悄悄到修桥的工地上转了一圈,然后到石料场待了一会就回来了。

第二天早上,早早起来打扫庭院的家丁发现老乞丐早已不辞而别,就骂:“好吃好喝的伺候他,他竟然一声不吭就走了,真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刘老员外听见家丁骂声,就过来斥责家丁,突然发现在老乞丐住宿的屋门口有一块崭新的、做工精细的石头,上、下分别呈凸、凹弓面,四周呈半扇形面,整体呈拱形台状。

刘老员外一眼就看出了这块石头的特别之处,急忙让家丁抬到修桥工地上,放进那个空缺的“拱顶石”位置,竟然是严丝合缝,与桥面浑然一体。人们想试着再起出来,竟然找不到可以插钎的缝隙,而那块石头任凭你如何撬动,就像鱼鳔粘住了一般,纹丝不动。

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刘老员外见状,赶紧率众人朝老乞丐归去的方向膜拜:“不识仙人为鲁班大师,多有怠慢,老身在此向大师请罪了。”

刘老员外为了纪念鲁班大师的功德,就将这座桥命名为“朝仙桥”,至此桥下的小河也有了新名字——“朝仙河”,门前庄从此也改名为“朝仙桥村”了。

小编推荐

1.【诗歌欣赏】济南作家 / 齐绍亮 藏头诗《致〈齐鲁文学杂志〉》

2.【短篇小说】吉林作家 / 黄维 《又见芳草地》

3.【随笔】济南作家 / 刘成海 《长了个心眼》

4.【歌曲欣赏】临沂作家 / 赵元平 《爱人啊》
5.【诗歌欣赏】云南作家 / 杨应波 《再别小草坝》《再去大山包》
6.【诗歌欣赏】临沂作家 / 温暖 《雨落心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