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陕西安康 / 王著斌 《去厦门》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王著斌:男,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十年代中期,业余进行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后主要涉足文学。先后有消息、通讯、小说、散文、诗歌在报刊上发表。受过奖,出过书,2012年初成为安康市作协会员。

去厦门

文/ 王著斌

己丑年立夏刚过,为赴十弟在厦门的婚宴,我们一行四人于婚期的前三天前往厦门。由于安康没有直达厦门的火车,我们只好先到西安乘火车直达厦门,再者,在西安也为了约九弟同往。虽说到西安不是头一回,但走西康铁路还是头一次。火车从安康开出不久,就像变成了地龙一样钻进了山里,“咣咣”的声响在隧洞中回荡,灌盈于耳,火车跨沟越河,露出地面的时间只是短暂的一瞬,莽莽的苍山只那么匆匆地一闪。有时候,火车头出洞,而身在洞中;有时候,车尾出了洞,而车头又钻进了洞里,旅客们乘了这地龙,活脱脱都变成土行僧了。当火车钻完了山洞,把它的乐意甩向暂行暂宽的原野时,旅客们的谈话就不再那么费劲儿了,南北屏障的秦岭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古都西安即刻在望了。

到南方一定很热,临走时,我们都减了线衣线裤,只穿了件衬衣,但我们又想要从西安经过,就南北而言,西安肯定比我们陕南要凉快一些,所以,我们又穿了件西服。清晨,从家里走的时候,我们穿着西服都感到凉飕飕的,没想到中午十二点到西安候车时,只穿件衬衣还热得难耐,除了城墙洞下的荫凉,再也找不到大树的荫凉可剩。我们平利的山野清风在西安是没有的,偶尔有一丝风吹来,也都是钢筋水泥的高楼大街,以及流水般的车辆所加热过的。

我们七点半才登上从西安去厦门的火车,这时候,温度下降了,车内开有空调,并不觉得冷了。遗憾的是,车外面的景致都被黑夜所吞食,每到一站停留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万点灯火的站台,也有些上车下车的骚动。我只能在想象里构思着走出我省渭南、华山进入河南的灵宝、三门峡、洛阳、巩义、郑州、许昌、漯河这些中原大地的样子。要没有夜晚该多好哇,沿途大好河山的景象,我一个也不放过,我认为才不虚此行,虽然我没有睡瞌睡,贴着脸往外看到的除了万点灯火,还是成万点灯火。

到河南驻马店时,已是次日早晨六点了,一望无际的原野渐渐地清晰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与远天相接的小麦被不远一绺、不远一绺的防风林带所隔开,那林带里好像有白杨树,还有叫不上名字的树,都高高的,齐整整的,排成了几路纵队,挥动着它那强壮的臂膀,迎送着来往火车上的旅客。在东方原野的尽头,太阳缓缓地爬了起来,那颜色晕红得那么温柔,像戏剧演员没有卸妆的脸蛋儿,也像初婚的少妇第一夜圆房那种幸福的羞色。我想,平原上的日出和我们山里的日出,都各有恰到好处的地方。那枚晕红的太阳紧随着火车疾跑,有时忽忽地钻进树的枝叶里和我相望,真像与情人的眼睛在交流秋波。我们平利的日出,一爬上山顶就那么近那么明亮还那么热辣,就像与自己的爱人那种情感了。

在河南境内,途经驻马店和信阳,我把所能目极的景象都摄进了瞳仁里,这广袤的中原大地风貌,不断地修饰着我夜间没有看到的想象图案。

虽说与湖北相邻,沿途的孝感、武昌、华容、鄂州、黄石我还是没有去过的,所匆匆的一见,也足可看到这江汉平原的工农业发展成就,让我心中不竟连连感叹——这地方多好哇!看那一座座城市,看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铁路、高速路、国道和省道不断地在眼前晃过,就能让人感知这里的现代气息,我们的邻居湖北,真像有渊博知识又有大款气质似的。我们陕南人如何才能追上这种发展速度呢?不走不知道,出门一看就吓一跳,我们真要把一切的心思用在动脑筋求发展上,去追赶发达地方的生活水平。可惜的是,我只是匆匆的一过客,不能细细品味美景,也不能带考察的心思去寻找适合于我们平利发展的项目。在火车驶入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候,我多想看看那文人骚客尽其诗兴的黄鹤楼啊,可惜始终没有看到。

过江西的庐州、南昌、鹰潭,我看到沿途有和我们平利一样的青山,还有比我们平利更宽广的稻田,我们平利的四大坝子在这里只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有人说坐火车就能看到庐山,我坐在火车上左右细看,也不知哪一座山是的,也没有知情的熟人可问一声,最终,那些伟人曾登过的名山,我连一点影子也没有看到。还有打响中国革命第一枪,装满了满城故事的南昌城也只是匆匆一过,看到的只是南昌城靓丽的肩发。

到福建的邵武也就快黑了,过来舟、三明、漳州又是夜晚的时候,这里有同我们陕南一样的大山,也有与我们陕南一样的江河。在夜间,火车沿着一条水中灯市飞奔的时间里,我真想大声问问窗外的原野,这是条什么江河啊!但由于我出门很少,也明白不了所看到的是条什么江河。到漳州东已经天亮了,九点钟的时候,火车就驶上了厦门的跨海大桥,我惊叹着大桥之长,也惊叹着大海的博大,初次来到海边城市,见到的一切都那么新鲜,几日坐车的劳顿也被这美好的景色追赶得无影无踪,厦门终于到了。

 厦  门  印  象  

到一个城市,我首先要买一张城市交通图。厦门的街道横的竖的斜的都有,一点也不像西安城市的街道全是一条条笔直的横线和竖线。跟着十弟到处游玩,直觉得厦门太不容易熟悉了。不规则的街道左转右转让人迷糊,更多的立交桥和跨海大桥又左绕右绕更让人打不清方向。要说拿着西安地图在西安找人的话,不坐出租不坐公交,走路就可以找到地方,在厦门是一定不行的。厦门市的街道没有西安街道规则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锯齿般的大海围着,市内又有不高的山丘横着,大多地方只能随自然而行。交通上,厦门有长长的跨海大桥,也有城市里的穿山隧道;有一般的城市公交,也有专车运行的BRT高速公交道。

走在街道上,好像在森林中行走,来往的车辆也享受着大树遮阳伞的荫凉。街道中心花圃里的树种,大多是盆粗的,笔直而高如擎天的椰子树,和城市的高层楼房相比,这些树又像成了小草似的。还有矮些的,也有盆粗,好像是我见过的铁树,但我从来没有看见过有这么粗的,我不知道这里的铁树为什么能长这么大。人行道上的两排榕树更是参天古木,我一个山里人来到这里,反倒被城市的树木吸引住了,不说有许多不知名的树种使我产生了好奇心,就凭树的古老也让我惊奇,因为人行道树大多是水桶粗以上的,两人合围粗的也不稀奇,这就使流动在人行道上的行人几乎晒不到太阳。在人行道上走着,我时而摸摸这棵又摸摸那棵,真叹服这城市的绿化环境。

几天闲逛,我有一个发现,在不少城市里看到的都是高楼林立,街道两旁的行道路树也没有厦门这么多,更没有这么粗,更别说街道中心还有绿化带,绿化带里有四季鲜艳的花朵和高高的椰子树。那些高层建筑也没有人挤人的样子,那些绿化园林的面积,似乎是与建筑高矮相匹配的,我看到楼房越高的地方,绿化园林的面积就越大。总之,我认为厦门太漂亮了,太让人留恋了。十弟回答我的问题说,在厦门,不论什么树只许长大,不许毁坏,就是修剪树枝也得经城管部门的许可。走到一个地方,见有上百亩面积的平地和小山丘,那里古树丛生,里面还有早先葬人的坟堆,我问为什么不建成房子呢?十弟说市政府规划不准动的,是为了保证白鹭的生存。啊,原来,厦门早先就叫鹭城啊!当我看见一群群鹭鸶飞进树林又飞出树林时,我真像看见了老乡一样亲切。

在胡里山炮台,我从参天的古树当中,发现一棵我们家乡也生长的树,它是一种不能成材又不是好风景的树,我们小时候砍柴经常砍的树,它在这里竟长成几个人合围粗的大古树了。这树给我一个启示:不管什么树,只要能生长过百年,它对人类都是一种贡献,它本身也具有可贵的观赏价值了。因此,我对我们县城的作法有点想不通——街道边的人行道树还没有长到碗粗,他们又花费资金买一批新品种树苗栽上,不说花了钱,周而复始的话,树永远是年青的,城市里怕是没有鸟儿栖身的地方了。

有些城市的某个局部也许有厦门这样的环境,而厦门处处都是这样,这环境的优美真让我叹服。厦门真是个生态观光又具现代发展的城市,它的打造,在当前大陆与台湾三通的契机上,将又是大发展的前沿,大发展的时代,我们到厦门的第二天,就逢国务院总理温家保到厦门视察,这就说明了这一点。

    厦     大  

因侄女在厦大就读,厦大是一定要去的。厦门的这坐高等学府有多大,我侄女也不太清楚,有不有半个平利县城大?没有走遍,我更是不得而知的。第一趟,是为了看海,我们就匆匆的从厦大的大门进从后门出,蹬上了跨街的天桥,这天桥是钢铁作的,它被高高的又斜斜的钢筋水泥柱拉着,像漂亮的男女舞蹈演员,脚挨脚相站,两手相牵向后倾着,看上去,若缺少任何一个就会失去重心而倒下。站在这高高的天桥上,看着宽广的大海浪击沙滩,“啊呀呀!”我激动得真想大叫起来。我就急不可待地脱鞋绾裤,跑下天桥越过沙滩,我站在海水里让一波一波的海浪拍击着我的双腿,看着海面上飞驰的快艇和轮船,真想就这么站他一生。

第二天,又到厦大去,就留意到校内的参天大树,除了榕树我算是认识了,其它的好多大树还叫不上名字。偶尔看见来往的学子中,有黑面皮的和金发的外国人,除了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过外国人,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的。五月的厦门就很热了,但在树荫下行走,又有海风吹着,我并不觉得太热,只是不停地行走,脚发烧得很。走到校内湖边的树林里,我们都面朝湖水席地而坐,前后左右的参天大树争相举起枝叶,把太阳严严的遮住透不下一点火辣的白光,微微的风吹过来,倒像是在家乡山岗的树荫下,享受着山风轻拂的感觉。

脚再发烧,我也不愿坐在一个地方不动,我踏上了通往湖心小岛的步行拱桥到了湖心小岛。这小岛不知人垒起来的还是自然形成的,它大约有两三亩面积,上面有盆粗的和一人合抱粗的大树,挨着湖边还有青青的小草和粉红的鲜花。我走到湖边,脱下鞋子,脚蹬在湖水边,双手捧着后脑勺,四仰八叉地躺在鲜花旁的青草地上,我真羡慕这里读书的学子们,他们在这么美的环境里读书诵文,得天地之灵气,真是莫大的福份。人生要是能够倒转的话,我的大学梦或许是能够实现的。侄女啊!你们身在天堂的学子啊,你们的父母现在都供养得起你们上大学了,个别供不起的,也有国家助学金和各种资助来保证你们完成学业了,你们一定要刻苦学习,不要负父母的恩情和祖国的希望啊!

躺在湖边青草地上的感觉真好,我躺了一会儿,就起来绕湖心小岛转了一圈儿,然后又走到湖心小岛高些的地方,哪儿有六七棵盆粗的大树簇拥着,大树下有不少男女学生坐在石墩上和草地上。我走拢,有几尊铜像一下吸引了我,其中有陈嘉庚的铜像我是认得的,因为我在此之前到过鳌园,瞻仰过陈嘉庚纪念馆。那神态各异的铜像真是栩栩如生,我在那尊陈嘉和一校方领导握手言谈的铜像跟前,挨着陈嘉庚坐在同一个石墩上,并侧靠在陈嘉庚先生的身上,我想沾沾这位曾经的华人领袖,东南亚橡胶大王,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过具大贡献,又出资兴建过十几所像厦大这样学府的爱国财神的福气。那几个学生见我这等神情的靠在铜像上,就悄悄走开了。那尊正在为陈嘉庚先生记录的年青女大学生铜像该不会笑话我这种可笑的举止和想法吧!又一阵微微的风吹来真是凉快,我微眯起眼睛正在聆听陈先生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的时候,我的同伴就在湖对岸喊叫起来了。

又在厦大里转了几个地方,只见楼房与楼房之间,都有大面积的花园和参天大树。看着生长茂盛的榕树,我想:那榕树枝上垂下的根须不正是女人的黑发长辫么?男人的胡须不论怎样是长不到能挨到地面这么长的。我摸着那一绺绺的根须,心里像是摸着南方姑娘的黑色长发,我细细端详,发展黑须的末端都有鲜活的芽状,它们一挨到泥土,就能在榕树的四周长起支撑榕树的树杆了。难怪榕树的生命力这么强,长势这么旺,能长到五六百岁还风华正茂,原来,它是这么的热爱大地哟!

厦大真大,我们只走了几个脚落,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觉得这厦大是花园,也是森林公园,这里的大学生们,女的如花一样美丽,男的像榕树一样精神勃发,厦大的一切都向游人敞开着,她的开放更可见她胸襟的博大。

南普陀寺和胡里山炮台

南普陀寺和胡里山炮台都是厦门有名的景点。我们走进南普陀寺的大门,就遇到几个旅行团的导游给他们的团队讲解南普陀寺的历史事情,我不好意思凑近前去细听,就在放生的大池边转悠,看那放生的鱼和鳖,还有不认识的水中动物。这里的古树更是随处可见,在里面转悠,一点也晒不到太阳,我细细端详了卧于乾隆御制碑前的四个大石龟后,就到那两面高大的碑前,戴上眼镜儿,细读起乾隆的御制碑文。我吃力地读完那繁体字的碑文,我走向右侧,见有一座房子大小的石头上,光溜溜的杂草不生,中间却长着一棵大树,我四周一转,想爬上去看看石头是如何生长大树的,但没有地方可攀。无奈之下,我又转到正面,见丈多高的巨石上,书着几个斗大的朱漆大字:“涅槃藏”,看着这几个字,我久思不得其解,也没有导游可告之一二,这“涅槃藏”的秘密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晓得。

好多旅行团和零散的游人都进了南普陀寺的主要观光地点——大雄宝殿。里面是什么样子?我和几个囊中羞涩的庄稼人,被六十元的门票阻隔在大雄宝殿的门外。从那些出来的游人神情上看,知道他(她)们胸前的相机里一定又增加了不少的精彩镜头。

没有充裕的钱,我们只有离开南普陀寺往胡里山炮台去了,海边的胡里山炮台上,古树大得更让人惊奇,从宽宽的台阶上去,只听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到了大门,只见几处不锈钢的单人通道里面,都有工作人员把守,见有票的人才能入内,我又只好站在门外,看着大门里百十米的山坡上,有一门不大的土炮,有一队扮演清兵的人正在锣鼓声中做着各种抗击海盗准备开炮的动作,那扮演清兵的武官不停地发布着各种号令,挥动着手中的小旗,最后,只听见“点火开炮”的号令下达,就见得炮位上青烟直冒,随即“轰隆”一声,向着大海的火炮就打响了,炮管里久久地还有一丝青青的余烟袅娜着。

我们又没有进入那极有诱惑力的大门,所以,从照片上看到的那尊有一层房子高的胡里山大炮,在门口是看不到的,只有把画中的大炮留在想象之中了。没看到大炮在返回的时候,我在台阶的两旁,仔细地瞅了瞅被固定在台阶上只供参观的铜质炮头,见那有小盆粗的炮头和刻在旁边的说明也了解了一点历史,算是不枉来了一趟。

  鳌     园  

山里人到了海滨城市,像都市人到了山里首先要登山远眺一样。我到厦门,首先要去沙滩看海,还要享受一下轮船的滋味。说起鳌园,我事先是没有准备去的,一是没有充裕的钱,二是陈嘉庚先生并没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十大元帅在我心中刻画得那么深。但在一天下午,我的同伴说是太阳大,在宾馆里打牌不愿意出去,我想,大老远跑到厦门,把时间浪费在屋里,真是划不着,看看时间不到下午一点,我就拿着地图出门,顺着大街往鳌园的方向慢慢地边走边看。

海边的城市就是不一样,大太阳晒着,一点也不像西安和我们小县城的街道,在夏天烤得让人窒息。我在粗大的行道树荫下行走,有悠悠的海风吹着,并不感到太热。我一一地浏览着两边的街景,对时而出现的路牌更要留意一下,便于返回时不致于走错了路。走到一个“丁”字街的地方,我发现一棵好大的古树,走近时,才知是一棵榕树,从一爿店铺里长出来的,遮蔽着半亩地的面积,从大门往里看,树就在屋的深处,看着摆满了餐桌,我估计是卖快餐的地方,我不想买吃的,也就不好进去细看。但我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不愿就这么走开,我就转到另一面,发现树下还有一点没有盖房子,是留的洗菜用的场院,我走到树下细细地观看,只见离树七八米的地方,从榕树上垂下的根须扎到了地上,已长成大碗粗的树干了,并且有四五根之多,匀称地相距一丈多远,都在一条直线上,这显然是人为固定下来的。还有几根细小的垂到地下的根须是用黄色的塑料套筒裹护着,细看看,和那几根长成碗粗的榕树支干也是一条直线,我想,那几根能长成碗粗的支干起初也是这样作的吧。

又走着走着,发现前面临海的地方,有一座楼房样式很是特别,许多檐角都高高地翘起,走近,有铸铁的围栏隔着,也看不好。到大门口,知道是要收门票的,我就到售票处问好多钱,工作人员说二十元,我说给十元,那工作人员说给十九块八也不行。我迟疑了一会儿,心想,走了老远的路,是不能错过进去看看的机会,我只好买了一张门票。进大门时,工作人员指给我说,那边是“陈嘉庚纪念馆”,那边是“鳌园公园”。

我到了那座老远看着很是别致的楼房跟前,看着雄伟的“陈嘉庚纪念馆”,我没有先上台阶,而是绕着纪念馆转着看了一圈儿,见前后都是台阶,上几十步台阶后,房檐下有一人合抱粗的朱色大柱,一边都有十几根罢。有一边可以看到湛蓝的大海,还可以看到坐火车来往要通过的跨海大桥,连江泽民题写的“集美大桥”四字都看得清呢!

登上大门的台阶,我首先看到廊檐下的墙壁上,有落款陈嘉庚的语录,我读着读着,就禁不住掏出纸笔,记下了四款:

鄙人久客南洋,

志怀祖国,

希图报效,

已非一日。

在敌冠未退出国门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在谈论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

要建设新中国,

与欧美苏联并驾,

非发展工业不为功。

人身之健康在精血,国家之富强在实业,唯有其事业方能救国。

读完陈嘉庚先生这几句话,欲进馆内作彻底了解的心情就迫不及待了。进馆后,我从一楼转到二楼,几个展厅没放过一个地方。我已知道陈嘉庚先生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此地(集美村)一个侨商的家庭,17岁远赴新加坡,随父经商,艰苦创业,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东南亚著名的“橡胶大王”,他怀着“教育为国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理念,于1913年回家乡集美创办了小学、师范、小产、航海、商科、农林、和厦门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不计个人安危得失,被推举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为国难奔走呼号,他的高风亮节,赢得了海内外同胞的高度尊敬。毛泽东主席称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61年8月12日,88岁高龄的陈嘉庚先生病逝于北京,鉴于陈嘉庚先生对社会的特殊贡献,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特别是现在的高科技手段,把陈嘉庚先生许许多多的事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看着陈嘉庚的蓑衣、犁耙、钞子和纺车,可能有感应装置吧,待我走拢,就听见有纺车纺线的声音。有几处墙上的电视也都怪了,一走拢,电视里就出现了一种陈嘉庚当年的画面,我无意转身走过,那上面又出现另一种画面,我好奇的又来回地走了几趟,那上面就出现各种不同的内容,我真是好奇极了。当我走到一位漂亮的小姐跟前,就见小姐微笑的看着我,她一手提个花蓝,一手递给我一枝鲜花,说到:“先生,买枝花吧,我要用卖花的钱多买粒抗日的子弹。”小姐的话说完,我还没缓过神来,就听到陈嘉庚先生说:“小姐,这花我全买了。”那小姐除了没有变换的动作和变换的表情外,我还真不相信她是一尊塑像。

我边转边看,我看到了橡胶树和割胶的工具,看到了陈嘉庚研究发明的制瓦机和标注着陈嘉庚为公司制造的小车轮胎,看到了了陈嘉庚先生穿过的皮鞋和衣服,看到了陈嘉庚为抗日战争捐增的枪炮和汽车,看到了陈嘉庚与毛泽东、周恩来及许多将军的合影照片,还看到了许多许多……老远,我看到一人站在窗前,倾身看着窗外的大海,当走拢,我才知道又是陈嘉庚先生的又一尊塑像。有一处,陈嘉庚先生前面有一张讲桌,陈嘉庚先生像是当年演讲的样子,等我一走拢,陈嘉庚先生就开始讲话了,只是说的闽南话,我一句也没听懂。走到一部大书跟前,见那书有寸把厚,足有现在杂志的两倍大小,还正翻开着,我好奇地伸手一摸,却并不是活页纸张,但却自动地翻了一页,我看了看内容和页码,又摸了摸,那书又翻了一页,我就反复拍摸,那书竟能左右翻页,真是奇了。

正在三展厅转着的时候,突然有人给我打招呼:“您好!”我抬眼一看,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手里拿着相机,面含微笑地在我面前。我就匆忙地回声:“您好。”,在回答的时候,我发现这比我略高一点的女人,五官分布均匀,就是大眼睛大鼻子,连这简单的中国话也是很拗口的,她一定是个外国人了。在我猜测她是外国人的时候,我倒为自己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在文明礼貌上,今天却逊色于外国人而感到羞愧。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推翻了有人当我说的“外国人都很丑,特别是女人,都是细腰大屁股”的结论。因为我今天看到的这个外国女人长相并不丑,就是鼻子大些,屁股也并不大,身段也是很窈窕的,有种说不出的气质倒显得她非常的洋气。

不知不觉,在纪念馆里就看了三个多钟头,四点多的时候,我才走出纪念馆向陈嘉庚的墓地走去。沿着海边的花圃行走,那花草地里不远一个不远一个的小喇叭,待人一走拢,就放出一支动听的音乐,让人耳目都有美的享受。走了一阵,可以看到纪念碑了,远远地只见纪念碑的位置是在海中凸出的部位。走到墓地,我见墓碑前面的大凉亭里有许多人,有手举小旗的导游在给他(她)们讲解着什么,我听了一会儿,知道他们是来自台湾的旅行团。我绕纪念碑走了一圈儿,又从墓碑前走到墓碑后,发现这墓是一个巨龟的形状,那龟盖上的花纹也刻得细致,这真是名符其实的海中巨鳌了。

不看便罢,要看就不能留下遗憾的地方,我踏上台阶,走上一丈多高的纪念碑座上,仔细地看了四方都是五尺多高的座沿上,见那栩栩如生的各种石雕小禽兽,只觉它们都在我眼前飞起来了,动起来了。我到纪念碑的正面站定,我仰望着默读了几丈高纪念碑上的红色大字“集美解放纪念碑”,这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我正纳闷:这是陈嘉庚先生的墓地,为什么立着这大的“集美解放纪念碑”呢?还没有理出头绪的时候,十弟又再次打电话摧我回家吃饭了,我只有恋恋不舍的从长廊的凉亭中走出了鳌园。

 鼓  浪  屿  

到鼓浪屿要坐船渡海,这是我们没坐过船没见过海的山里人最想去的地方。在十弟婚后的第二天,我们一行六七人就乘BRT高速公交车到了海边码头,买票坐上了轮船,我便上到第二层,站在窗边眺望大海。轮船开动了,只往海中驶去,只见许多的游客都拿起相机抑或手机“咔嚓、咔嚓”地拍照起来。我注意到,他(她)们有的在拍照大海中另一艘行驶的大船或飞奔的快艇,有的在拍摄渐行渐近的鼓浪屿远景。我看着这些大船小艇在茫茫大海中都小得像苍海一粟了,看着自己船后久久不能平静的翻滚的白浪,我的心也正如这翻滚的浪花激动着。可惜没有相机,能把这美好的景物留存下来,我只有记在心上,用笨手拙笔作点勾勒,希望能够永远。

上了鼓浪屿,我们和许多游客一样,都要到树荫下先歇息一会儿。我跑上几步台阶,索性躺在路边树荫下的水泥墩上,微眯着眼睛,让双耳和心来感受这到处都是森林和鲜花的旅游小岛。我躺了一会儿起来,目的是要到鼓浪屿对过的海边去,我们没有坐游览车,在八九米宽的街道上边走边看,只见两边全是各种各样的商铺。到一条街道交叉的地方,我看到街边有一组铜像,是一个中年妇女在盆里洗衣的样子,有两个女孩,大的似有七八岁,小的似有四五岁,小的爬在她妈背上,大的提着一个小桶正往盆里倒水,那小桶里真有一股清水汩汩地流出,我在妇女搓衣的上方还伸手洗了一下手呢。我看后细想:这有可能是鼓浪屿过去的生活写照吧,如果是这个意思,那应该还有一组或几组反映其它生活方面的吧?例如鱼民出海捕鱼的情景,但最终没有看到。我又稍有一点虑惑,难道鼓浪屿过去不是靠打鱼为生的鱼村吗?这靠旅游兴村的富民道路一定不会超过三十年的,但发展到这样的程度真让人羡慕。

看到十多棵树龄很大的榕树,在树下的石头上都刻着不同的树龄,如:420岁,450岁,517岁。所有的街道和路边都没有见到随意丢弃的纸片,也没见到随意损坏的花草,可见这里的村民对小孩教育的程度,以及爱护和美化公共环境的思想意识。我不竟想起我们秀美的秦巴山区,到处都是长树长花的地方,如果有个把乡镇的干部和村民能像鼓浪屿这样,能保护得到处是参天古树,到处都是艳丽的鲜花,该是多好的森林公园和花园啊!不说像鼓浪屿这样游人如织,起码,游人也会不断,也能靠旅游走出一条富民之路吧。

到了海边的游乐场,见海里有快艇摩托艇在飞驰,我就脱掉鞋子,赤脚两片跑到海边,问坐摩托艇要好多钱,问坐快艇要好多钱,那些人都口径一直地说:摩托艇六十元一趟,快艇不管坐六人还是一人,一趟一百五十元,可以绕岛一周,终因嫌钱太贵而原路返回。

返回到鼓浪屿与厦门岛相望的码头上,又因日光岩和海底世界都要六十元门票而没有去成,我心中真有些无奈的遗憾,如果连快艇都不坐一次,这遗憾真是太多了,于是,我约了四个同伴儿,凑了一百五十元钱,坐上了快艇。开快艇的人让我们小心地从跳板上到了快艇,并让我们每人穿了一件红色的救生衣,叫我们一边坐两个保持艇身平衡,然后就开始绕鼓浪屿一圈儿的旅行了。快艇加大马力在海上飞奔,开快艇的人像骑自行车一样站着在开,快艇像我们小时候在河水里仍小石片儿打飘飘儿一样,在海面上飘飘地飞了起来,快艇的身后被梨出一道白白的深沟,老远都没有合拢。看着前面时而出现的礁石,和快艇转弯时,快艇倾斜得几乎要将我们倒进海里的时候,都为自己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我们在感受剌激快乐的同时,也真为开艇人的高超技术而喝彩,如果不百分之百熟悉航道的话,万一碰上礁石,那我们就可能一命乌呼了。

一个鼓浪屿鱼村,我们乘坐的快艇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厦门码头,望着对岸的鼓浪屿,我的遗憾和留恋怎么也挥之不去。我对日光岩、海底世界和郑成功纪念馆的美景及历史故事只有让好奇塞满头脑了,只怪我们陕南的平利山大人稀,太落后,太贫穷,我自己也只有刨点土地种点庄稼的本事,在本地,没有本事搞产业搞企业;出门,也没有挣钱搏击的技术特长,致使经常囊中羞涩而不能饱享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知以后有不有一睹为快的时机和经济条件了。

小编推荐

1.【诗歌】山东临沂 / 赵圣才 《手牵手去圆梦》||主播 / 赵琳

2.【诗歌】山东烟台 / 郭志波 《诗歌专集四十六》

3.【散文】山东临沂 / 金梅 《教书的日子》

4.【诗歌】广西贺州 / 温启南 《心是零距离(外二首)》

5.【诗歌】陕西西安 / 寒漠//荐稿 / 李尧隆 / 《水与冰岛》

6.【散文】山东烟台 / 郭志波 《初到北京》

7.【诗歌】广东花县 / 邵国庆 《七绝五首》

8.【散文】临沂作家 / 侯培云 《有情有义“都了翁”》

9.【诗词】山东临沂 / 李芳忠 《诗词七首》

10.【诗歌】河北魏县 / 杨文艺 《诗歌二首》

11.【散文】浙江温州 / 陈锦霖《地球的呼唤》

12.【小小说】陕西安康 / 王著斌 《老 同 学》

13.【小小说】江苏丰县 / 马绍军 《偷柴与人性》

14.【杂文】北京 / 韩静 《母亲的尊严不容亵渎!》

15.【散文】陕西安康 / 王著斌 《秋 荷》

16.【杂文】北京作家 / 韩静 《新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17.【诗歌】临沂作家 / 李芳忠 《春之歌组诗》

18.【诗歌】诗人 / 刘鹏英 《不要等房屋盖好才想起地基》

19.【诗歌】江西作家 / 金强 《重复雨夜的故事》

20.【闪小说】湖南临湘 / 李尧隆 《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