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假特刊·游记】厦门游记(王玺宇同学)

 新用户8357TuwT 2023-07-18 发布于河南

南普陀寺毗邻厦门大学,是由清朝初期收复台湾的大将施琅所建,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厦门给我最大的感触便是那广阔的绿化面积。以这座寺庙为例,除了几座僧人使用的建筑,其他的部分完全复归自然,让游人沉浸于山水之乐中。并不刻意传播,佛法自在山水中。

胡里山炮台坐落于厦门南部,上面存有明清时期的克虏伯后膛炮。其中最大的一门炮长十余米,射程可达十几公里。这些都是洋务运动的杰作啊,可惜的是,还没派上多大用场,国门就被全部打开,炮台也在抗日战争初期才恢复了一些生机。

环岛路旁,金黄的沙滩、灿烂的阳光、汹涌的波涛,一个温馨的午后。在这里,拍婚纱照的人尤其多,一块石头上能站两对新人。我想,他们是想借用这个风景,表达两人之间海枯石烂、忠贞不渝的爱情。在环岛路内侧,每年都会举办马拉松比赛。环岛一圈,正好四十六公里。也许正是这个比赛带动了厦门人的长跑爱好,在这条路上有许许多多奔跑着的人们。不问前途,只看脚下。 

清晨,乘一轮渡,荡漾在碧波之上,穿行于海陆之间。远远地,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现出一线陆地,那便是鼓浪屿。

登上鼓浪屿,择一条沿海小路。海风习习,榕树依依,金黄色的雪松花在日光的映衬下别样迷人。就这样,沿着小路不断前行,欣赏着两侧的风景。不知不觉间,一抬头,高耸挺拔矗立在面前的,便是鼓浪屿第一高峰——日光岩。日光岩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站在它上面,就可以俯视鼓浪屿全岛,厦门双子塔也能映入眼帘。而在日光岩脚下,便是郑成功纪念馆。以往对郑成功的印象仅仅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今日一见,发现他还深谙民族大义,违背父亲的命令没有投降,反而是坚持起兵抗清,企图帮助倾覆的明朝重整旗鼓。

穿梭于鼓浪屿的民间小巷中,也别有风味。叫卖声此起彼伏,街道的两侧开满了各式各样的店铺。东瞧瞧,西看看,时近中午,肚子有些饿了,便找到一家当地特色美食店,打算美餐一顿。不得不说,厦门市的服务质量可以说是全国首屈一指的了,饭店中的服务员细心推荐当地特色菜品,并不推销,只是建议,按照推荐购买品尝,果真鲜美可口,令人流连忘返。说起服务,不禁想到昨天服务员留在酒店房间中的一包果茶,为奔波一天的我们专门提供,并留有一张小字条。这可能跟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慢节奏有关吧。

福建土楼是中原地区移民至福建山区的客家人所建。偏远山区,土匪广布,新迁于此地的客家人出于安全考虑,精心设计,建造出了这个四周封闭、易守难攻的土楼。土楼的建造十分费时费力,每一层土夯实完毕后都需要晒干在夯下一层,最小的土楼要想建成也需要三年的时间。

土楼的内部构造也极为精细。共分三层,一层厨房、二层为储物间,三层为卧室,通常一个家族的人住在一栋土楼里,土墙厚度为1~1.8米,及难攻破,厚重的木门上方开有灌水口,防止土匪烧门入楼,窗户内大外小,呈倒喇叭形,窗下放有石头,可以竖直向下进行反击。建筑的结构,永远都是与它的功能所息息相关的。

观赏土楼风景,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感受。从上方看,是一幅土楼的平面图;从下方看,能看到土楼的高矮排布,具有立体感;身处土楼中,如同“坐井观天”,还能看到在高处的土楼,人称“楼中楼”。

云水谣古镇。几乎完美地保护并重新展现了古代山中水镇。这座古镇以古榕树闻名,小到365年,大到上千年,古榕树就这样静静地在山边路上矗立着。面朝小河,背靠青山,在中间为这座古镇提供一片浓浓的绿荫。

厦门大学。进门,就有一片湖水,名为“芙蓉湖”。几只黑色天鹅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弋。湖边翠柳垂下柳丝,轻拂着湖面,是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色。生机勃勃,成为了厦大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芙蓉隧道被称为是“最具文艺范的隧道”。在这座长长的隧道中,两侧的墙壁都被涂鸦式地喷上了各式各样奇思妙想的画作,记录了厦大学生间的友情,学生们关心的事件。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一起玩的游戏、看过的一部电影。这个隧道记录了厦大学生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才华,描绘了他们的梦想和追求。每一幅作品都是由学生们无比精心绘制而成的,散发着活力与激情。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画面,许多场景在脑海中一拥而过,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厦门大学中的鲁迅纪念馆应该是唯一一座建在大学校园内的鲁迅纪念馆了,它不单介绍了鲁迅的生平,而且还花大笔墨介绍了鲁迅和厦门大学的渊源,《朝花夕拾》、《野草》等书中的许多内容都完成于在厦大执教期间。在1926年左右,厦门大学的国学系可以说是空前的强大了,鲁迅和林语堂在这里共同执教,可以说是很少有大学能够同时聘请到这两位文化名人一起来做本校的教授了吧。

陈嘉庚纪念馆坐落在陈嘉庚先生的老家集美,环境清幽雅致,毗邻大海,建筑精致又不失恢宏。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他在厦门地区的知名度尤高,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等一大批学校都是由他投资建设的。他在新加坡建立的集团公司在1925年资金为1200万元,他把这笔巨款全部地投入到教育中,尽管自己的企业遭受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残酷的打击,他依然坚持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他主张“教育乃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支持辛亥革命。陈嘉庚先生的一生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去世之后只给子孙留下了一块翡翠嘉庚狮钮印章。

同时,厦门教育的繁荣也彰显了他对于中国的贡献出的成果。因此,这座气势恢宏的纪念馆,就是国家回赠给这位伟大的海外侨胞的最珍贵的礼物。

编辑:崔心蕊 王寰宇 李思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