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黑龙江大庆 / 李芙 《​醉游仙乡》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李芙,男,黑龙江省大庆人,大学文化。一个行走在太极之路上的文化行者,深谙文武之道。当代散文名家,《作家前线》签约作家,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媒体自由撰稿人

醉游仙乡

李 芙

移居山东后,到蓬莱游玩已有N 次了,每次来都有所收获,回程的路上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说起蓬莱,八仙过海的传说一直生活在我的童年里。记得上小学时从同学那里借到一本连环画书,里面描写的就是八仙过海的故事,我贪婪地看了好几遍才很不舍的还给人家。从此,到蓬莱看八仙,看海市蜃楼就成了我的一个心愿。

记得,1987年夏天一次单位组织学习考察的机会,终于了却了我的夙愿。为去蓬莱我们起得很早,六点钟便与同行的十余人从威海乘车向蓬莱出发了,途径烟台,八点钟到达蓬莱市区。这是一座古今合璧的海滨小城,南面是新城区,北面是旧城区,蓬莱岛是构成旧城区的一个重要部分。站在街上向丹崖山望去,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山顶最高处便是著名的“蓬莱阁”,据载秦汉时期,传说渤海之东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汉武帝为寻仙境,曾多次驾临此地,并亲自登上丹崖山,然而海中的“蓬莱”仙境始终渺无踪影,便把丹崖山唤作蓬莱,蓬莱阁依此而名。

我怀着虔诚与仰慕的心情沿着老街前行。在一位靓丽导游小姐的指引下来到弥陀寺,香烟缭绕之处似有一股仙气在身边徘徊,寺内高大慈善的镏金佛像更使人产生无限敬仰,我虽是唯物论者,但还是在佛祖面前敬上一柱香,祈求佛祖保佑事随人愿。走过天后宫、吕祖殿,最后来到蓬莱阁,这是一座双层木制结构建筑,座北朝南,背临大海。站在阁上向大海远望,湛蓝色的海水茫茫无际,几只机帆船在不远处往来穿梭,那是渔民在搞海水养殖。海浪拍打着岸边礁石发出时而舒缓、时而急促的声响;海风迎面吹来,一股咸涩的腥味沁人心肺,有种似醉非醉,欲与阁内八仙举樽共饮,一同漂洋过海的感觉。至此,我不禁目睹了八仙酣醉后的姿态,而且感悟到八位仙人普渡苍生、济世安民的良苦。八仙过海的传说之所以流传甚广,经久不衰,就是因为百姓对社会无时不在寄予着厚望。如果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是沧海比艺的话,那也只是各显其能的体现。历经时代沧桑之后的今天,我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已不宜提倡,应提倡“八仙过海,共显神通”,这才是适应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谋略。

领略过仙人的风采,我来到卧碑亭,亭内卧碑上刻有苏东坡的“海市诗”真迹,“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摇荡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有些字现已模糊不清,很难辨识其真面目,欲理解其义只能望文臆测,不免生出些许惋惜之情。

欲觅仙境,并无海市蜃楼再现,蓬莱阁下却有海市蜃楼放映厅,信步步入其内,屏幕上的大海锁在晨雾中,真是“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恍若虚无飘渺的世界,一会儿海上劈面立起一片山峦,黑苍苍的,象水墨丹青画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座村落,亭台屋舍若隐若现,似有“月明松下房拢静,日出云中鸡犬喧”之状,其景象蔚为壮观,令人眼界大开,顿觉心高气爽,似有身临其境之感。

后来,多次来蓬莱也没有看到海市蜃楼的奇妙景观。但在海市公园的石雕上看到了蓬莱籍著名散文家杨朔的一篇《海市》,记录了他小时候看海市蜃楼的情景。这让我产生了些许期待,希望哪一天运气好也目睹一次海市蜃楼奇观,也不枉移居之兴。随着游走的次数增加,对蓬莱的了解也随之增多。蓬莱被誉为仙乡,这里已经发展成旅游+经济的城市,比如海参牧场、葡萄酒庄园、地矿博物馆、竹炭纤维生活体验馆等等,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引擎。但最能吸引我的是蓬莱小吃,比如鲅鱼饺子、海鲜烧烤、蓬莱小面等等,其中蓬莱小面真是一绝,满满一大海碗细如龙口粉丝的抻面,仅售5元钱,里面新鲜的虾仁和海蛎子汤料,味道鲜美至极,令人回味不已。

蓬莱岛,不仅以其历史典故吸引了我,而且以其仙风吹拂了我;似有仙气相伴,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