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延安 / 杨文礼 【散文】/《纸趣 》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杨文礼,陕西志丹人,陕西省委党校退休人员。

纸趣 

纸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演进的最大贡献。 

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灿烂辉煌的文化。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造纸术的发明,便是一项震惊世界的创造。造纸方法是我们的祖先经过绵绵岁月,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才发明出来的。它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物美价廉的载体。不管是中国古代的帛书,还是中世纪欧洲贵族们使用的熟羊皮,都因价格高昂、数量有限,而未能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惟有纸张给人们带来了传播文化知识的便利。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遍及全球的今天,人们也还是不能抛弃纸张。纸的发明造福于人类,功不可没。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距今已约有三百余万年,然而文字的出现则不超过万年。远古社会的人们采用结绳或刻木的手段帮助记忆,到了新石器时期,文字符号开始产生。在半坡遗址中发现的几何符号就有22种之多,已把陶器当作记事的材料。商、周时,先民们把文字铸或刻在青铜器上,记载当时所发生的事件及社会风情。人们还把文字写在甲骨上,甲骨文是商、周时实际应用的文字,是探求古代社会奥秘的珍贵资料。中国古代还有刻字于玉石、山石上的习惯。中国古代没有纸的时候,最常用的书写材料首推竹、木简。写信时常用一尺长的简,故有人称信为“尺牍”。要写一篇文章或一部书,就必须用成千上万根简,用绳子、丝线或皮带编在一起,成为一册册的书。那时比笨重的简牍较为轻便的书写材料是丝制的帛。帛的质地既柔软又轻便、平整,可随意自裁,也易于折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制丝的国家,考古工作者在殷商时代的铜器上就曾发现过丝绸的残片,说明用帛书写的历史也很久远。但帛的价格昂贵,那时买一匹帛的钱与700斤米的价格等同,相当于一个人两年的口粮。据《汉书·艺文志》载,西汉末年内府藏书以卷(帛可以展开或卷起,故而有一卷书之说)记者,仅为全部藏书的四分之一。可见即使贵为皇室,用帛也是有限,众多穷书生就更无力购买使用了,因此有个说法叫“贫不及素”(“素”是指没有写过字的帛)。 

简牍笨重不便,缣帛价格昂贵。相比之下,纸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纸表面平滑,易受墨,幅面较大;分量轻,耐折而柔软,可随意舒卷,便于携带;原料价廉易得,随处可取,且优良的纸寿命长久,甚至可保存千年而完好如初;用途广泛,不仅用于书写绘画,还可作印刷、包装等材料及日常生活用品。纸的这些优点是以前的任何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有专家讲,在谈纸的产生时,首先应明确“纸”的真正含义。今天所说的纸,是指植物纤维构成的纸,而东汉以前文献中所提到的“纸”,却是指丝棉纸。不能混为一谈。真正的纸应满足如下条件:一是原材料必须是植物纤维。二是纸的生产必须是植物纤维经漂洗、蒸煮、成浆、抄造及干燥成型等工序处理而成。三是纸应表面平滑,柔韧耐折,纤维分布较匀,整体一般应呈薄片状。四是适用于书写、印刷、包装等。具备上述条件的,才可称之为纸,其他则非真正意义上的纸。《后汉书》作者范晔“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的观点”,今天看来当是错误的。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饲养家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螺祖始蚕”的传说,流传很久。相传螺祖是黄帝的正妃,原本为西陵氏的女儿,是她用灵巧的双手教民养蚕。作丝棉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絮纸。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使用麻类植物的国家。远古时有个叫伯余的人,便会用野麻缕缠在手指头上穿梭交织成麻布,遮羞挡风。在沤麻过程中也有可能像麻纸类的东西。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纸张是在西汉时产生的,经检验,其成份为麻类纤维。纸就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受漂絮法的启示造出来的。 

往往,在人们的印象中,纸被认为是东汉蔡伦于105年发明的。范晔的《后汉书·蔡伦传》最早记载了这一情况。其实早在唐代有个叫张怀瑾的人,在他的《书断》中便认为,纸在西汉就存在了。南宋的陈槱在《负喧野录》中也提出,纸是在蔡伦之前就发明了。北宋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中也有类似观点。但都未能推翻蔡伦发明造纸的观点。到了20世纪,因为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在野外发掘中出土的西汉“古纸”,才又把造纸技术起源问题重新提了出来。 

1933年,黄文弼率领考古队,在罗布淖尔(今罗布泊)考古挖掘,发现一片古纸,经考证比蔡伦造纸早150余年。1957年5月,在西安灞桥挖掘发现的灞桥纸,比蔡伦造纸早200年,它是中国地下出土的西汉纸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的麻类纤维纸。还有多次发掘也有发现。中国考古工作者对西汉古纸的多次发掘,已有力地证明了纸在蔡伦以前已被发明了,它是中国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创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蔡伦是造纸技术的改良者而不是发明人。 

蔡伦虽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但其贡献巨伟,给纸以真正的生命。西汉纸的出现,不但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且受到众多富绅的歧视,认为只有贫穷不堪、无钱买缣帛的人才用纸写字。这种情况一直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之后才得到改观。蔡伦对那些读书人手中沉重的竹简开始了思索,他想为人们找到一种轻便而且价格低廉、普通大众都能接受的书写材料。他利用皇宫中的优越条件和众多能工巧匠,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廉价的材料为原料,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与煎熬后,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一批在当时堪称优质的纸张。元兴六年(105年),蔡伦将纸献给皇帝,汉和帝刘肇对此物深为赞赏,不但嘉奖了蔡伦,而且还颁布诏书命令全国推广蔡伦的造纸技术。人们因而把尚方制作的纸称为“蔡伦纸”。蔡伦提高改进的造纸技术,使得纸的使用普遍起来,为后人用纸代简夯实了有利的物质基础,他的功绩名垂千古! 

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他在明帝刘庄永平18年(公元75年)成为一名宦官时,只有13岁。后升“小黄门”,又升“中常侍”(汉代宦官中较高的职位),又兼任“尚方令”(掌管监制内宫御用器的官员),因造纸功高,被封为“龙亭侯”,又加封“长乐太仆”(专门侍奉皇帝、太后的御前官员),后调往“东观”(皇家图书馆)主持整理皇家典藉。因朝廷权力倾轧,蔡伦被迫于建光元年(121年)服毒自尽。享年不足50岁。家乡湖南耒阳县城东南的一条清爽的小河旁,为他建成一座衣冠墓。在陕西洋县距县城25里处有个叫龙亭铺的地方,也建有蔡伦庙和蔡伦墓。在安徽、江西等省,也修建有蔡伦庙(被供奉为纸神)。这充分说明人民对蔡伦的敬重与怀念之情。 

中国造纸业初兴于西汉,进步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五代时期,繁荣于宋元时期,盛衰于明清时期。 

纸的发明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社会所作的杰出贡献。当纸和造纸术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国之后,纸作为国际性通用的书写记事材料,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在纸未发明之前,在外国,除用金石外,还使用埃及莎草片、贝叶、树皮和羊皮等作为书写记事材料。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中国的造纸术发明以后,逐渐引起周边各国的重视。以纸的外传情况看,纸本身是先锋,造纸术则晚一点。早在汉、魏时期,中国纸就已经流传到朝鲜等国。7世纪时,中国造纸术经朝鲜传入日本。8世纪中叶经中亚传到阿拉伯。阿拉伯地区不久建立了许多造纸工厂,生产的阿拉伯纸大量向欧洲输出,造纸术也随后传入欧洲。到了12世纪,欧洲在西班牙、法国建立了造纸工厂。16-17世纪,纸张已经流行全欧,彻底取代了埃及莎草片和羊皮。欧洲会造纸,时距中国造纸术发明时间,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1690年,美国人在荷兰人的帮助下,在费城兴办了第一家造纸工厂。而加拿大则在1803年才在圣安德鲁斯建厂造纸,澳洲的澳大利亚更迟至1868年才在墨尔本拥有自己的造纸业。到19世纪后半叶,中国造纸业技术才走完了它在世界上传播文明的历程。中国造纸技术的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最伟大的贡献。正如英国学者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所言:“更重要的是纸的制造问题。说纸使欧州的复兴成为可能也并不过分。纸起源于中国……于是印刷业自然地和必然地接踵而来,世人的知识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和更为活泼有力的时期。它不再是从一个人头脑到一个头脑的涓涓细流,它变成了一股滔滔洪流,不久就有数以万计的头脑加入了这一洪流”。 

随着中国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传播,国外的一些使者、旅行家和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向世界各国介绍造纸技术这一项人类科技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欧洲人在中国造纸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最终以更加先进的机器造纸工业,占据了造纸业的主导地位。这些外国人,如马可·波罗、卢白鲁克、利玛窦等在对中国纸和造纸技术的介绍中,一方面充分肯定了中国造纸术的悠久历史、不朽贡献,以及造纸技法的多样化和纸的普及作用;一方面对中国纸的缺陷也表示了遗憾,这便是中国纸不能两面书写和印刷。所以,当中国人见到欧洲人使用的纸能两面书写和印字时,大感惊奇。但由于中国人习惯以毛笔书写绘画,讲究纸张渗墨性能,所以欧洲人使用的那种适用于鹅毛钢笔和染料墨水的纸张,对明、清造纸业的影响不大。 

尽管中国纸有一定的缺陷,但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造纸术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只是到近代才逐渐落后于欧洲。宣纸是中国纸中精品,其手工生产技艺一直密而不宣。由于宣纸质量上乘,所以外国人一心想了解和得到它的制作技法。虽然现在国外也有国家窃取到了宣纸的生产方法,但中国造纸工匠高超纯熟的手工技艺和数百代积累的生产经验,却是他们永远难以掌握的。英国工业革命对欧洲造纸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手工制纸转变为更加先进的机器造纸,造纸工业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笔者从小受家严指教,惜纸如命。家严在县法院、县委工作,别说带文头的纸,就是一般办公白纸,绝不许我染指,公私分明。家严工作再忙,小学阶段我的作业本,都是他从商店买来纸张,亲自折压,细心裁订好后,再在第一页写上“作业本”和我的名字。每当家严做这些事时,总是那样认真投入,一丝不苟,对纸张爱惜有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家严工作笔记本,字迹公正,很少潦草,我在小学时,就偷看过,并能认读。我上延大中文系时,有位好友在延安地委办公室当工作人员,知道我用纸珍惜,专门送了不少十六开较粗糙褐黄的打印草纸。我校园三年所用草稿纸都是它,还自己裁订了5个32K的笔记本,每一本有100页厚,作为练习诗歌的底本,保存至今。我儿媳吃中药的包药纸,同仁堂的,洁白厚实,虽一面印有字,但一面可利用,我便收集裁成十五厘米见方的四方小本,装订了五六个,放着备用,按说,我不缺纸,但对能利用的纸,总是不忍心丢弃。我在职期间,打印纸总是两面用,还把一些旧文件拆了,用背面。 

中国民间禁忌,带字的纸片儿,见到后就收起或放置高洁处,或净火焚之,不能踩踏糟践。 

对我们来说,纸是神圣的,圣洁的。随便浪费就是罪过。 

2017年8月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