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的宁静:老子列传(下)

 12345csdms 2022-09-01 发布于湖南

原创 听雨先生 芒果树文学 2020-02-20 20:30

心的宁静:老子列传(下)

文/听雨先生

我们常说“老庄学说”,而司马迁在《史记》里,是把老子、韩非子放在一起作传的,是《老子韩非列传》,不是“老子庄子列传”,当然,我们也没有说“老韩”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老子的“道”,是法家思想的本源。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依法作为,依天地大道作为,不是凭自己的“智”,那点小聪明,个人的意志,胡乱作为。故曰“无为”也。

就像一个公司,你能够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措施,当了董事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吗?当然不行的,公司有公司运行的规则和制度,违背了这些规制,过分“作为”,公司除了关门,就是倒闭。我常说,最好的董事长啊,就是闲聊、泡茶、饮酒。

不管你在什么岗位,领导者就三件事:制定政策、批准计划、按计划执行。

一个领导者要学一个本事:让自己没有事做。

养生啊,也是这样,要让自己清静无为,心静自然好!

这些啊,我们以后慢慢讲。

商鞅、慎到、申不害和韩非都是法家的开创者和重要人物。而仔细研究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作为,皆为“道”,皆源于“道”。他们的师门,都讲“道”理,归本于黄老也,商慎申韩诸君融会贯通而后开创新的“法家学派”。

好,我们现在还是接着昨天的,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为依准展开,讲讲老子这个人。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言辞,有时候话也讲不清楚,但很能写,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荀子是儒学大家,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校长)。可以说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府,其官学即为“黄老之术”,真可谓“百家争鸣”,蔚为壮观,其学风文风后人无法望其项背矣。十分开放清明,天天举办辩论会,吵到不可开交,脸红脖子粗,掀桌子、摔东西,甚至动手打的也有,但是只要一离开“论坛”,就啥事也没有发生过,还是好同学好哥们。

据郭沫若研究,荀子的老师宋研,就是道家人。宋子把道家向儒、墨靠近,他的学说到后来发展成名家。

荀子虽是大儒,其思想和学说却更接近于法家和道家。

……(和老子没太大关系的,咱省了吧,呵呵)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有人把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赢政见到《孤愤》、《五蠹》这些书,说:“唉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李斯说:“这是韩非撰写的书。”秦王因此立即攻打韩国。起初韩王并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吃紧,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他,但还没被信任重用。李斯、姚贾嫉妒韩非,在秦王面前诽谤他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现在大王要吞并诸侯国,统一天下,韩非始终还是会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啊。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秦王认为他们说的对,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关进大牢。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陈述是非,又不能见到。后来秦王后悔了,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之死,死于有才。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申不害、韩非都著书立说,留传于后世,学者大多有他们的书,我唯独悲叹韩非撰写了《说难》而本人却逃脱不了游说灾祸而已。

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重复一句哈,个中韵味,自明,明于心也。)

申子、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学术思想都源于老子的道家思想,是黄老学说“道”的一个方面,发展成为独立的学问分支。

法家的精髓是什么呢?

韩非子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韩非子的这句话,把法家的精髓说得很透彻。《商君书》26篇,篇篇都透着这个思想:因任授官、循名责实、赏罚分明。人主是谁?君王、帝王也,诸侯国的“孤、寡、不”们。打个比方,你是老板(你当然是老板),有一个很好的项目,就要选用一个合适这个项目的人来做项目经理。然后,制订项目管理规则和任务目标,根据整个项目的进度和绩效,进行考评,对项目经理进行绩效评估,根据绩效评估给他发工资、发奖金。如果完不成,对不起,不仅没有奖金,还要扣发工资。奖或罚,当然在之前制定的规则(也就是法,法度)里都有明确规定。这就是法家。几千年来,后世之人受其他学派特别是儒家的污名和妖魔化影响,觉得法家就是喊打喊杀的严刑酷刑,十分无情。其实不是这样的,法家看似无情最人情。秦国在商鞅变法后,世人皆知“严刑峻法”,而当时各战国犯罪人数都高居不下,监狱遍地,一些郡县都有监狱,而秦国只有一座国狱——云阳监狱。为什么?法“严”,执法更“严”,一切依法律法规办事,犯法的人更少甚至没有人犯法。为什么新加坡在短短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能够从三流国家迅速腾飞成为世界一流国家?李光耀颁布并实行了最严厉的法律,到现在还有“鞭刑”。“鞭刑”很严酷,很无情,谁还敢去犯它?

为什么这次较早前有人胆敢“口罩”大涨价?就是因为处罚不够严厉。一旦动真格的严肃处理,现在不就没有涨价之说了。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都是以法家思想运转的,没有“法”,你想想这个社会该是什么样子?所谓,三千年皆施秦政也。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太史公说:老子推崇的“道”,虚无,因为能够应物无穷,能够在无所作为中顺应自然的千变万化,无作而为,所以,他写的书很多措辞微妙难懂。庄子宣演道德,纵意推论,其学说的要点也归本于自然无为的道理。申子勤奋自勉,致力于循名责实。韩子依据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绝少施恩。都原始于道德的理论,而老子的思想理论就深邃旷远了。

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庄蒙栩栩,申害卑卑。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老子创立道德的思想教化,主张清净无为,不受外扰,依天命,顺其自然;道家既尊重东边鲁地的儒家常说,也受到东鲁儒家的尊崇,又被商韩深研形成一个支流法家带到西边的秦地,并且发挥了很大作用。老子道家思想被庄周阐述得欢畅淋漓,欢喜自得,也能被申不害诠释为勤力自勉,充满权谋。而韩非的《说难》极其智慧。可悲的是,韩非防范如此周密,最终还是死在李斯手上。

道,应天;儒,应人;法,应事。三家出于一源,互有交织。那千百年来,为什么三家总是互相非难呢?道非儒,以为其做作刻意;儒非道,以为其事天有余,应人不足,虽天道如此,可是看到礼崩乐坏,人为草芥,作为儒家怎么能不管呢?儒非法,以为法家冷酷无情,赤祼祼的效能主义,讲绩效不讲人性。法非儒,则认为儒家老把社会想得那么情意绵绵,那么美好,不是那么回事,而且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帮助。

白云先生认为,道儒法三家,互相非难的原因,并非思想本身,而是因为越界。他说,“通天彻地交给道家,人伦纲常交给儒家,世事应对交给法家。谁也不要跨过自己的职权范围去做别人的工作,这样,道、儒、法三家思想的运用就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当然,这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社会生活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新的时代,需要融贯新的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