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力作家 许佳荣:散文三篇

 飞龙湖文学社 2022-09-01 发布于江苏

许佳荣,江苏兴化人,1965年出生,长期从事新闻宣传、文化广电管理工作,且在国家和全省颇有建树。现重拾文学旧梦,书写人生感悟。

01

一次终身难忘的采访

许佳荣(江苏)

(许佳荣) 一次终身难忘的采访

许佳荣

人们常这样形容新闻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句话道出了新闻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其实从我20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实践看,记者确确实实是个具有高风险的职业之一。

26年前的那段采访经历,令人终身难忘。

19967月的一天上午,我在广播电视台做记者,同行的新闻摄像记者倪崇高找到我,说手头素材不多,急需找米下锅,要我想办法。

我二话不说,一口应承下来,连忙掏出通讯录,与当时担任大营乡副乡长的徐凤锦联系,说明了我们的意图。徐乡长欣然应允。他告诉我,上午与吉乡长一同在昌荣镇参加全市多种经营工作现场会,会议一结束,就赶回县城,一起吃个饭,然后乘车去大营采访。

11点半左右,乡里的伏尔加轿车接我们去九倾法院门口的一家饭店,是乡里建筑公司安排的午饭。考虑到下午都有事,谢绝了喝酒,大家以茶代酒,倒也其乐融融。饭毕,我们一行人谢绝了王经理和唐经理的一片真情实意,连忙往目的地赶。

老式伏尔加轿车没有空调,发动后,大家坐上车只能打开窗户,享受着自然风。驾驶员小邓熟门熟路地沿着九倾白涂河大桥,顺着兴盐公路向东北疾驰,过了东鲍、经过钓鱼、穿插安丰。

车辆一路向前,一路颠簸,除我和驾驶员没有午睡,大家全部打起了盹,夏天气温高,本来就有个饭后瘟,车出兴化城不久,车内鼾声此起彼伏。为防止瞌睡虫传染,我强忍着,有一搭没一搭地与邓师傅拉呱着。

过了安丰镇区,往东一点,便是老圩乡易周村。在村庄南交汇处,一位村民骑着雅马哈重庆80摩托车,歪歪扭扭地往正在行驶的伏尔加汽车上撞。眼看着车祸即将发生,我吓得紧紧地闭着眼睛,口中只能发出“啊啊啊”的惊叫声。

小邓忙中沉稳,一个劲地猛打方向盘,公路上拉扯出一个大大的S弯,硬生生地将右侧行驶的汽车开到了公路的左侧,从两颗榆树之间穿过,越过公路青坎,稳稳地停在黄豆地里......车内所有人都惊醒了,才知道发生了车祸。

说实话,其实最后怕的人是我。要不是小邓处置得当,后果无法预料。还原场景,有四种状态:第一种摩托车驾驶员当场毙命;第二种汽车撞上大树,驾驶员和副驾驶非死即伤;第三种汽车翻越青坎直接坠河,车毁人亡;第四种就是我被后座位上的摄像机电池砸死或受伤,每块铁疙瘩电池至少5斤重,幸亏偏了一条线,从太阳穴擦过。

得知政府用车出了事故,当地交警部门快速出警。由于有惊无险,我们只得换乘其它车辆,往目的地继续完成采访任务。

好在那时正值年轻,我和倪崇高都是30出点头。记得我们两人一到乡政府,顾不得缓上一口气,喝上一口水,马不停蹄弃车乘船往南陈、南元、北束等村,深入采访鸡农发展养鸡业的专题新闻,尽管遭遇车祸心有余悸,但随即被追求新闻价值的使命感责任心所笼罩。

连续3个多小时的扎实采访,掌握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新闻素材,最终结束了大营采访之行。简单的晚饭后,徐乡长找来专车送我们回城,临别时,三人相拥着,相互真诚地说“好人一生平安!”

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26年,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温馨而感人的情景,却越来越清晰地镌刻在我的心底,难以忘怀!

02

回不去的中秋

许佳荣(江苏)

听孙子朗读李白的静夜思,伴随着那稚嫩的童声,我这才不经意间发现,一年一度的中秋又要来临,又见月儿圆我的思乡之情顷刻间跃上心头。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人说,世上本没有故乡,只因为有了他乡中秋才成了最相思的节日。可能是身在他乡长久的原由,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让我魂牵梦绕,难舍难分。故乡的那些点点滴滴,陈年老酒,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我想是乡愁

  乡愁里有母亲的唠叨,父亲的慈祥,爷爷的故事会,奶奶的炒米糖,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自从1981年高中毕业后,我便离开父母,离开故土,靠着自强不息,打拼事业,成家立业。如今一晃在城里呆了30年,似乎多年没有真正品赏月亮了。有时,看见寥寥可数几颗星,总爱躲藏在摩天大楼的夹缝里。月亮昏昏欲睡,再也没有记忆里的那般明亮。闪烁的霓虹灯,明亮的路灯,还有那万家灯火,悄悄掩盖了明月的光辉,把月儿包裹了起来,好让我们迷恋她们。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灯光暗淡且暗黄,如一粒小豆豆在灯芯上浪漫地跳舞。油灯光太小了,且并不能长点,点久了会遭遇妈妈痛骂所以当夏天来临时,我捉些萤火虫放在瓶子里,让它们发出美丽的光来照明。因为没有灯光,晴朗的天气里,便天天盼星星,盼月亮。那时的星星分外的多,月亮也分外的明。月光清澈如水如白昼。就着月光,我月下读书写字,那种幸福感,难以言表。月下看书,甚至连最小号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如今,竟然连月亮都看不见了。真是贫时欢乐无,富足后反而失去了快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年中秋时节,我和妻子带上可爱的小孙子,到小城私人定做的月饼店,买上二十只香甜的或咸的五仁月饼;到菜场的肉铺打上七八斤五花肉;到凤台饭店购得两笼刚出屉的热气腾腾的肉包和蒸饺,沐浴着早晨的雾气和露珠,往故乡的老屋赶。等见到父母时,正是他们准备吃早饭的时刻,将带着热度的包子递到面前时,老人由错愕、惊喜到笑声朗朗,那种四代同堂共团圆的幸福在小屋弥漫。

目睹此情此景,我才真正地感悟:故乡的月,其实就是我们漂泊在外游子的心灯。仅有在四周的光熄灭时,它才会亮。

中秋,又见月圆。今年,我却不能回去3月5日凌晨2时,89岁的亲驾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想到随兄嫂去杭州生活90高龄的父亲,不禁心里凄然。打个视频电话,问候一声总觉得心有缺憾而难以宁静总以为电话聊天远没有月下品尝月饼那样真实。我想这就是“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吧。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最美的中秋永远只在梦中了,它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历久弥新,弥足珍贵

03

哭泣的母亲

许佳荣(江苏)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称鬼节,是人们祭祀先祖亡灵的日子。1140,妻子张罗好几个贡菜,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桌上,我带着结好的纸元宝、冥币和火盆、火钳来到小区楼下,跪在火盆前,用火机点燃纸元宝,冒着40度的高温,虔诚地祭拜逝去的亲人和先祖。泪水伴着汗水流淌个不息,此刻心绪难平,想到了离开我们五个多月的母亲她的音容笑貌在我的面前浮现。

母亲一辈子刚强,说在人前,走在人前,是一位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的女。在我的记忆里,她一生有过几次哭泣,每次哭泣,总是历经生死离别的蹂躏。

1981223(农历正月十九)我正在上高考语文复习课,村里的发小何仁杰敲开了教室门,直接来到我的课桌前结巴地说“佳荣快回去,你二姐佳春上吊了。”听了这话,课本从手中滑落,一边流泪,一边往7华里外的家中奔走。

回到家20岁的二姐躺在门板上身穿过年时自己缝制的粉红色的确良对面襟上衣脖子上系着她喜爱的大红围巾配着蓝色咔叽裤子脚上穿着平常最喜的双钱牌白运动球鞋脸上看不到一丝悬梁自尽后的狰狞就像睡着了一样安详

“妈妈,二姐怎么了,为何要走这条路?”我质问着母亲。她抱着我,哭泣着“都怪我,不该包办她的婚姻,丧了你二姐的命啊!”母亲告诉我,父母年轻时与邻村的一户人家结为干亲,许将二姐作为这家的儿媳妇,待长大成人后,再定终身。随着年龄的增大,二姐对这亲事愈发不满。想不到,平时较为明事理的母亲为了世人眼中的所谓面子,竟然以死相逼。就这样,二姐用上吊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花样年华。

二姐走了母亲的魂魄仿佛也被,整天以泪洗面思念着二姐,更多的则是对自己无知的悔恨和自责,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三年。在悲恸笼罩的氛围里,我结束了学校生活,为减轻父母的负担,18岁那年进了公社水利工程队

母亲的第二次哭泣是三年后的1985春节前夕。这年,大哥佳文所在部队开拔云南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免得父母担心,大哥给我寄来挂号信,告知了他参战的消息,要我恰当的时候告诉父母。

以往个月父母都会收到大哥的来信现在连续个月不见来信母亲到工程队对我说“你大哥已经快三个月不来信了,我心里感觉不太好!你写封信给他,问问是怎么回事?”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忙掩饰道“妈,你放心!我马上写信给哥,相信很快就会收到大哥的来信呢。”看着焦虑不已的母亲,想到她遭遇痛失二姐的心灵煎熬,她能承受大哥参战的消息吗?我不敢面对现实。

前方战争硝烟弥漫后方母亲望眼欲穿腊月二十又一次收到大哥的来信,信中讲述了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于是,我决定把大哥参战的实情告诉父母亲。

第二天夜晚我平静地对母亲说“妈妈,你不要责怪我!其实在2个月前就收到了大哥的来信,之所以不告诉你,怕你受不了。”听了我的话,母亲原本没神的眼睛瞬间发出一道精光,“你大哥是不是上了前线?”顿时泪水四溢。我紧张地说“妈,你怎么知道?”母亲接过话茬“广播里说战事紧张,你大哥三个月没来信,我就心里有数了。二伙,你写信告诉你哥,许家没有孬种,既然上了前线就要精忠报国!”

根据母亲的要求我给大哥回了信接到来信后大哥被母亲的大爱大忠和大义所折服时刻牢记母亲的嘱托,深入一线阵地,总结参战先进典型经验,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派的作战任务荣立个人三等功

大哥参战一年的日子里十分要强的母亲在村里人面前就像个没事人一样有说有笑当回到家里夜深人静时她放声恸哭发泄心中对大儿子的思念和祈祷

1992428日是母亲人生中第三次哭泣的时间这天是农历三月二十六是古镇中堡传统的土地庙会日家家迎亲到友好不热闹

这天弟媳带着蹒跚学步的侄儿来到她姐姐家看庙会吃饭的当口小侄儿突然不见了一家人赶忙寻找一直到庙会散去也未见踪迹最后好心人提醒会不会掉进河里于是人到屋后的夹河中打捞不一会儿侄儿找到早已没有生命体征

母亲痛失爱孙的痛苦撕心裂肺第三次打击令她猝不及防闻听噩耗时,她不言不语一个人耷拉着头在天井里徘徊个不停笔直的腰板日渐佝偻;遇见人碰到面,再也不闻那热情、贴心的招呼声,抑郁环绕在没有血色的脸颊上。母亲真正走出心理阴霾,是三年后的秋天,这年,弟媳又生下了儿子,如今已长成了大小伙子。

今年春节期间原本约定正月初六回老家八尺沟无奈一场暴雪挡住了回乡的初八这天晴空万里我和妻子一道看望父母汽车还没停稳母亲兴冲冲地走出来拉着我和妻子的手左瞧瞧右看看端详个不歇那情景一直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相聚总有离散时吃过晚饭我们与父母告别临别时母亲追着汽车走了好一会儿透过后视镜母亲喜笑盈盈地挥舞着手臂浓浓的母爱滋润着我的心田

想不到三天后母亲在去吴榔村的路上跌了个大跟头脸上身上全是血再也没能站起来35日凌晨2母亲89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

火盆里的火苗一个劲儿地往上窜,空气里没有一丝风,汗如雨下的长跪地下,内心默默祷告愿天堂里的亲人们脚下一片坦途没有纷争、没有悲伤没有哭泣让鲜花和笑声萦绕在母亲的身边

诗子星座欢迎大家加入

做用诗书写生活的勇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