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是团圆夜中秋

 老羊铲史 2022-09-10 发布于河北

儿子是秋季上的幼儿园,他乐感非常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已会唱很多儿歌。那时学歌都是买磁带播放。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天上幼儿园回来,我问:“宝儿,在幼儿园学什么了?”他雀跃地说:“唱儿歌了。”随即就唱了起来: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啊

爷爷是个老红军啊

爷爷待我亲又亲啊

我为爷爷唱歌谣啊

献给爷爷一片心啊

他的童声甜美纯净,深深吸引了我,这儿歌质朴感人,是我们买的磁带里没听过的。后来,才知道这是电影《啊,摇篮》中保育院的孩子们为老红军罗贵田爷爷唱的“月饼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进攻延安,保育院奉命转移,一次敌人突然来袭,罗爷爷为了保护孩子转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不幸被炮弹炸伤,这天正好是八月十五,罗爷爷强忍着疼痛给孩子做了最后一顿月饼,罗爷爷在孩子们甜美的歌声中微笑着永远地合上了双眼……不禁感怀,生活在和平年代蜜罐子里成长的孩子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月儿圆人团圆。每个人都在奔赴自己的圆。奔赴一个圆,或许是一种向往,或许是家,一个地方,一件事,一个人,它不确切,但那里有牵挂,有快乐,有安心,有家人,有朋友,有记忆,有自己。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秋节,这一份思念会更加深切。当那轮明月高高升起时,我们就会格外想念亲人。岁月如梭,还记得童年的中秋节吗?
我们家只有姐妹三个,我是老三。那时计划生育还不是很紧,也不罚款,父母完全可以和别的家庭一样,生一个男孩,同村有很多老大和我同龄人家都是生了两三个女孩之后,才生的男孩。那时的农村是非常重男轻女的。邻里如果有个口角摩擦什么的,总是拿有没有儿子说事,那话骂得是不堪入耳。
我非常感谢开明的父母,在那些靠劳力挣工分吃饭的日子,从来都没嫌过我们三个都是丫头片子。只是父母非常辛苦,一年四季都起早贪黑地忙。父亲特别肯吃苦,是生产队长,劳动模范。母亲虽没啥文化,可最初的那些浪漫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母亲讲给我们听的,更不用说西王母、月桂、蟾蜍、月兔了,更是让人遐思满怀。“三五团圆照满天”,野菊飘香、银月光满、玉露初凉的中秋夜,小小的脑袋瓜常常傻傻地期待,嫦娥仙子会不会突然降临,带着我乘着如水的月光到太空飞翔,飞到月亮的故乡,赏桂花,和玉兔玩耍……那些母亲在的世事安暖静好的平常岁月,真真叫我怀念的心碎。
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对节日的渴望是迫切的。尤其是进了阴历八月,心就像长了草一样,掰着手指盼啊盼、算啊算,可日子慢得像老牛拉破车——吱吱呀呀,左等不来,右等也不到。八月节可以吃香甜的月饼,生产队要是杀羊还能喝羊汤,吃一顿冬瓜羊肉馅饺子。羊汤对我诱惑力不大,有些受不了那个腥味,特别是那个芫荽(香菜),那时感觉味道特别大,闻着有点想吐,更别说吃了。真不知道现在很爱吃香菜,是嘴变了,还是香菜因了品种和化肥的原因变没啥味了。可月饼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一想到带着特殊清香甜丝丝的青丝玫瑰的月饼,就咽口水。
家里最贫难的那几年,八月节吃月饼,其实也吃不到多少。都是临近节日才买,最多也就是买二斤,一斤四块,给爷爷奶奶拿两块,给姥爷姥姥拿两块。剩下四块,母亲说父亲活重,一块;我和二姐一块,母亲和大姐一块。不到晚上,母亲是不会把月饼拿出来的,只能眼巴巴等月亮出来了。心里默念,月亮啊,快点出来吧。每年八月节吃月饼,二姐只吃半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其余的用包月饼带来的红纸,小心翼翼地包好,藏起来。二姐那小块月饼且得放些天呢,我每天都问:“二姐,你啥时候吃月饼啊?”直到我都快忘了月饼啥味了,她才小心翼翼地把月饼拿出来,分我一点,我以极快的速度咀嚼吞咽,就像猪八戒吞人参果一样,吃完了问,啥味道啊,甜不甜香不香啊。只是二姐不是大师兄,她还会分我些。直到现在,二姐过日子也是极其节俭。吃过了月饼,中秋节就算过完了,中秋节是农户人最忙碌的时节,一是忙着收庄稼,还有,若是赶上板栗大面积成熟,那就更是忙得脚打后脑勺了。
现在的中秋,可谓是美味俱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新鲜的月饼过了五月节就能买到。月饼还是那个月饼,但口味上月饼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月饼。传统风味的五仁、枣泥、苏子、豆沙;新口味的流心奶黄、法式乳酪、榴莲、藤椒牛肉、无糖,更是应有尽有。新老口味月饼包装豪华,各自精彩,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可我还是最钟情老式五仁月饼,觉得那才是正宗的月饼味道,但一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就已够吃了。
读到“圆是天上月,缘是地上人,愿是心中念”,这就句话,心颇感之。虽只寥寥三句话,可其中意思,万千吧。中秋,是相聚,是圆满;亦是思念。
佳期临近,愿你正奔赴在回家的路。世界上的美景无数,可最美的风景却是回家的路。回家的路,无论多远多难,尽可能地赶回去。奔赴到那个或许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家。哪怕它只是一个遥远偏僻的小山村,依然是那小灰瓦的房,但那是你心心念念的地方。“月是故乡明”!季羡林老先生写道: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不管过了多少年,历经了怎样的良辰美景,最让老先生思念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因为故乡有快乐,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虽然流光如逝,时不再来,但故乡的一切都映照在那轮皓月中,也深深地挂在了心上。李白千古吟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如果因工作,疫情,或别的原因,不能奔赴期盼已久的团圆,那就给亲人打个电话,送个问候,报声平安。
“式微,式微,胡不归?”有人等你归,有人念你千千遍,亦或等人归,念你所念千千遍,都是有望的幸福。爱要大声说出来,人生有念的心不寒。有爱不怕相思远,有情终会有相逢。
愿你不管多少岁,跨进老家那扇熟悉亲切哪怕有些破旧的大门,还能咋咋呼呼地大喊:“妈,我回来了……”屋里有人笑意盈盈亲亲切切地招呼:“回了……”这是我的家,不是过客,我是归人。轻轻的一声“妈”是世界上最柔情暖心的文字,可我已快30年没叫出口了,母亲逝去的太早了,她没能见到我穿嫁衣的样子。前些日子上头条热搜的视频里,104的老母亲在车站接77岁女儿,女儿一路小跑招手,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奔向老母亲,这感人温馨的岁月静好,却让我瞬间泪流满面。这女儿是何其幸运何其幸福啊,是多么多么让人羡慕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已长大,“子欲养亲还在”,定要且行且珍惜!读读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吧,你会更懂得珍爱母爱的伟大!
2008年国务院将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让人们有了更多时间去了解中秋、感受中秋、品味中秋,让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让我们都怀着对生活美好的期冀共赴“最是团圆夜中秋”,佳节良辰,月华如水,与家人围桌而坐,举杯邀月,月移影动,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愿祖国无疫情无灾难,“风露清,月华明,明月万家欢笑声”,,中秋佳节华夏儿女“天涯共此时”!

定要遇上清溪水,曲曲弯弯,小流蜿蜒,清亮鲜活,是素娟白练,做春的信笺……

作者简介:
孟庆荣,河北宽城人,承德市作家协会会员。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发现是最好的拥有,欣赏是最美的珍惜。
在文字里听风沐雨,那些静静时光里流淌的诗意阑珊……

孟庆荣的散文:过了腊八就是年

六一童年节的乡村记忆:悠悠岁月情 山野蘑菇香

孟庆荣的乡情散文:五月五,又端午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