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天津过的那些“关”,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黎泓君 2022-09-01 发布于天津
天津是座依河海而生,
因漕运而兴的城市。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所描绘的正是百舸争流
漕运兴盛的景况。

图源:爱天津的哲理

正是因为水路的发达,
让天津逐渐繁华起来,
人多车多船多,
自然的,官府会设立各种关卡,
以便管理各种交通要道。

图源:爱天津的哲理

所以,天津会有各种带“关”字的地名,
尽管现在这些地方的痕迹已经微乎其微,
但历史的发展会告诉我们,
曾经的繁华依旧清晰。





小西关

以监狱“著称




说到“关”,当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西关,达达小的时候,哥哥姐姐总拿“不听话就送你去小西关”吓唬人,这里的小西关指的就是“小西关监狱”。

图源:百家号/工程人阿奇

小西关监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座改良的新式监狱。现在的红桥区人民医院就是原天津监狱的旧址,人民医院正对着的小马路,叫“习艺所南街”,这“习艺所”就是该监狱的前身。

图源:网络

那时的习艺所不仅关押犯人,还是“游民习艺所”。

什么游民习艺所?

1904年初,直隶府官在巡视天津地方社情时,看到沿途乞丐较多,并有窃贼,于是提出“收丐防窃,教游从善”。1905年5月,总督府下文要天津习艺所试办游民习艺所。同年8月,天津游民习艺所奉命在习艺所大院内东侧筹建。说白了就是一个收容所!

图源:网络

不同情况的游民分别收留五个部:

儆惰部:主要收留社会上的游手好闲、沿街乞丐及不安分者

顽部:主要收留社会上顽固懒散、不从父兄教训的年轻子弟

拘禁部:主要收留地痞、恶丐、无赖之徒

邮留部:主要收留流落于本市的外地人(在津无亲友投靠者)

收养部:年幼无亲人收养者,10岁以上迷路儿童由目击情形者代为具禀或由各官署局送来。

图源:百家号/工程人阿奇

天津习艺所的创办将犯盗杀案的军、遣、流、徒各罪犯收所习艺,“使拘执足启悔心,执业足供所食,收犯皆有定所”。应当说天津习艺所的开创,是中国监狱史上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标志着中国监狱近代化的起步。





北大关

天津最早的商圈




北大关的繁荣持续了差不多整整一个清代。

北大关,又名“天津钞关”,是早年坐落在城厢北门外,南运河畔浮桥北端的收税关口。

图源:网络

所谓钞关是从明代开始中央政府设在运河各重要口岸督理漕商税收的专门机构。

为什么叫北大关?

在明代,收税的机构就叫做“钞关”,或简称“关”。当时由南运河进京的漕运船只,必须在北大关交完税后,才能通行。北大关在所有的收税关口中规模最大,而且位于天津城以北地区,所以就被称为“北大关”。

图源:讲故事的翁老头

自明成祖朱棣在天津设卫筑城后,北大关又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逐渐发展成天津最繁华的商贸区。是天津早期的商业中心之一。

图源:网络

它以北门外大街为中心,包括北门里大街、河北大街、估衣街、锅店街、侯家后、洋货街、竹竿巷、针市街等。街区商店铺户鳞次栉比,从早到晚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清末时的北大关  图源:天津市档案馆

1665年,康熙皇帝亲自巡视天津经过北大关。后来由于此地往来人多,交通拥阻,于是,康熙五十五年在北马头修建浮桥,人称“北浮桥”;因钞关在此,所以又称“钞关浮桥”或“北大关浮桥”。

整座浮桥全部用木船连缀而成,有船经过则开桥,船过以后则闭桥。独特的浮桥设置,一举成为清代“天津八景”之一。

图源:讲故事的翁老头

老地名“关上”“关下”便以浮桥为界,沿河流走向而定。现在红桥区的金领花园就在关上,而泰达城是在关下。北门外大街连通河北大街这一片仍被大家统称为北大关。

如今的北大关早已没了踪影,针市街、竹竿巷、侯家后、耳朵眼儿胡同也销声匿迹。

北大关昔日的繁华只空留下一片忆念。





小关

至今已有700年




清朝沿袭明制,税关分设户部关和工部关两种。上面的北大关是户部关,而工部关专收木税,按船只大小抽取,为官府造船提供原料,规模和税种自然抵不上钞关,所以小关是与大关相对而言的。

小关旧貌  图源:知乎@西庆余里

今天河北区中山路与元纬路交口附近,原是旧金钟河与北运河交汇处,曾设立工部关。

关于小关的由来还有一说,就是元朝元世祖在原金钟河贾家大桥附近设关,征收盐硝税,称“硝关”。天津人叫来叫去,就把硝关谐音成了小关,并一直称呼到现在。

“小关”关卡设在何处?

当地老住户回忆,挨着贾家大桥。贾家大桥是金钟河上的一座老桥,该桥于1953年填河筑路时被拆除。

贾家大桥旧貌  图源:爱天津的哲理

在平房改造前,小关地区人口稠密,街巷狭小,公共设施简陋。到了90年代,天津旧城区改造速度加快,

1995年左右,小关的危陋平房已经拆改了一大半以上。

90年代改造后的小关  图源:谈古论今

小关这个地名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对于几代小关人而言,他们的血液里总会涌淌着一份割舍不断的“小关情怀”。





常关

早年间的地税局





天津开埠后,设立天津海关,征收华洋轮船货税,又称洋关。为了做区别,原设的各个关改称常关或旧关。

那时,天津地方税务机构出现了,常关、海关、厘关并存的景象。

什么是常关?

常关,也称旧关或老关,相传最早始于周朝。鸦片战争前,天津就设有常关,属户部管辖。

天津常关有正关1处,下设22处分关或分卡,计有正西门、小西门、西北门、南门外、东站、东车站、西车站、红桥西河、红桥北河、宜兴埠、王串场、霍家嘴、陈塘庄、杨柳青、大沽、葛沽、北塘,以及西北门支局和龙王庙稽查船捐处等。

图源:网络
八国联军强迫清廷签订《辛丑条约》后,规定距口岸50里内的常关税收入赔款之列,只剩50里外的常关仍由清政府管理,常关局成为天津唯一的地税机构,分别设在老城东北角和新开河北。

至1931年常关撤销,老官银号南侧留有常关街。常关局原址曾建起五和商场和正兴德茶庄大楼。今张兴庄大道南端,铁东路地铁站以东,曾有常关局胡同。

图源:爱哲理的天津





新关

开埠通商新海关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为“三口通商”口岸之一。次年设津海关,俗称“新关”。最初设在东浮桥,后迁至紫竹林。

图源:天津市档案馆

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英籍人赫德主持,指派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上海等五地设海关书信馆,发行大龙邮票。

图源:爱哲理的天津

1888年津海关办公楼扩建竣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赐书“津海新关”匾。

图源:爱哲理的天津

天津开埠后,西方轮船打开入海口,海运取代运河漕运。大运河沿线众多城市日渐衰落,而居河海两利的天津则另辟新径,这也体现出津海新关的“新”意。


天津的这些“关”,
有的仍然被沿用,
有的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无论怎样,
它们都是天津繁花岁月的见证,
留存着天津人的“关”字情结,
请一定不要忘记它们啊!

(文章及图片整理自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