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更新需要有“摄影者的眼光”

 熟年人生 2022-09-01 发布于上海

下午有幸应邀参加“庆祝中英建交五十周年暨美丽世界摄影展”。

2022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五十周年。在这50年间,中国和英国都在快速发展,双方不断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文化交流和联系、探索国际文化艺术深入交流的新模式。

本次摄影展邀请曾在英国留学、工作、生活的中国人和曾在中国留学、工作、生活的英国人投稿,将他们在各地拍摄的以“友谊与发展"为主题相关摄影作品展示出来,展现他们眼中的“美丽世界”。

摄影是一种极佳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画面记录人物、景观和事件,更是一种艺术交流的途径,可以将某一瞬间的景象和情愫定格。

参展照片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部分体现出生态景观之美,部分从人文角度出发,借摄影为艺术媒介,表述影像背后的故事,通过个性化的主观情感引发观众的思考与情绪共鸣。更有以人物为主角,展现中英两国人民深厚情谊。

此次活动不仅仅是优秀摄影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摄影师和观众通过艺术对话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在中英建交五十周年之际进一步加深中英友谊,推进深层次文化、艺术交流。

活动结束后,与本次摄影展的颁奖评委、著名摄影师、作家丹娘一起从四川中路220号“小汇丰大楼”走向地铁站。

到了南京东路、河南中路口,我指着被一堵绿化丛草几乎挡住视野的“母子雕像”说:号称中国第一商业街的南京东路步行街,从正面看,这种绿化景观竟然会将著名的母子雕像变“矮”。

如果要拍有“南京东路步行街”牌子和母子雕塑的照片,只能从侧面拍。

或者只拍母子雕塑。

这种更新的街头绿化设计,显然是不懂摄影艺术的人搞的。

我的话可能有些武断。总体上,黄浦区这区域的城市更新做得是不错的。

外滩建筑有多立面。

九江路、四川中路的钢穹装饰,让50年代出生的想起了当年的便民中心“中央商场”…

但中英美丽世界摄影展及这母子雕塑前的绿化,让我想到了城市发展、城市更新需要有“摄影者眼光”的话题。

城市更新的目的首先是改善和优化城市面貌。而城市面貌、城市形态的优化,显然需要众多市民的积极参与及具有“发现”的眼光。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只要行走城市,男女老少几乎都喜欢用智能手机拍摄身边的美景和城市的风采。这是公众用独特及又普遍的形式参与城市更新。

既然用手机拍摄,就要讲究构图、光线和色彩,尤其是拍摄的角度十分重要。许多市民喜欢用广角镜和除雾来取景和美图。久而久之,市民的审美观念随之增强。

然而十分奇怪的是,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尤其是负责城市美容和形态设计的人,竟然审美观迟钝和退化。多年前发生在常德路上某段店招统一黑底白字颜色与路中的黄色花草构成一幅极不协调的画面,还记忆犹新。

有些本来已拥挤的住宅楼群,竟然还被规划者同意“见缝插针”建设高档住宅。这些都是属于非美现象。

既然是城市更新需要有审美观念,那我们有机会就要多学些美学常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说:“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其实通俗讲,生活中处处有美,而我们需要具备善于发现审美的眼光、心情和氛围。

能善于发现周边环境和城市大美的,一定是对这座城市充满挚爱的。充满挚爱,一定也是随居住、工作、学习在这座城市的时间而增长的。因此,城市管理的领导一般都是要有居住在这城市的一定时间。

曼大中国中心今天下午举办的“美丽世界摄影展”,也仿佛像一股春风,吹散了压抑在疫情阴影下的抑郁心情,让我们能重新振作精神,热爱美丽的城市,美丽的世界。

和平发展、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国际海洋中的主潮流。

    2022年9月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