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屡获全国大奖!画高校校花才女太美了,尤其这幅人体画得洗练生动

 Chen195800 2022-09-02 发布于美国

图片


图片

女大学生

布面油彩

200cm×110cm

2011

大学生   布面油画   200x110cm  2011年

胡原君   布面油画   200x110cm   2012年


女学生   布面油画

 夏露   布面油画   150x150cm   2012年






图片





惑   90x150cm   布面油画   2006年

落霞   布面油画   100x100cm  2015年







图片

何红舟

1964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留附中任教

1995年-199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

1999年起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

2003-2007任教于油画系第四工作室

2007至今任教于油画系第二工作室


现任职务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特聘研究员






重庆大学 杜红梅  布面油画  200x110cm  2012年




兄弟   布面油画   120x120cm   2000年



相伴   布面油画   145x145cm   2003年



中学教师   布面油画   100x100cm   2014年




毕业生   布面油画   160x80cm  2010年

印染厂工人
布面油彩
160cm×120cm
2021

乐葵与文森
布面油彩
100cm×100cm
2020

红舟十分在意笔下对象的精准,同时警惕着由于过度精确而滑向描摹的边缘的危险。因此,他的画从不流于小笔的精雕细琢,哪怕刻画再精致,也是用大笔“带”出形的精准,是在“绘”的过程中用笔“带”出来的洒脱,并在寻求形态和笔锋双双饱满的建构之中,达到他心中对绘画界定的高度。这样的画是最难的。好像董其昌的画,也好像王蒙的画,不险峻,不张扬,也不靠奇山怪石、奇葩异草的烘衬,而是以温厚内敛的笔墨学养诠释着对绘画的理解;也像魏晋时的小楷,平和,醇厚,有节制。这真是艺术中的高难境界。

——孙景刚《“蜀道”之难》节选





热土
布面油彩
180cm×90cm
2004

醉汉
布面油彩
90cm×60cm
2003

学生肖像
布面油彩
180cm×90cm
2018

老俞肖像   纸本色粉   110x79cm   2009年
图片女孩   纸本木炭    2008年



艺术家自述

如何把画画好是件难事。这个“好”字中包含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自我及他人的判断。

这里的“好”是形容词,与之相反的是差、坏,具有相对性。“好”也是一个模糊、笼统的评价词汇。一旦要深究起来,穷追不舍问什么为好?就会变得很麻烦,如同讨论以什么为“美”一样,变成一门大学问了。

就画画来讲,画好一张画的“好”字包含了一种可意会的标准在其中。特别是当身处中国、学院的环境、专业是油画、喜好的是具象绘画中的写实门类等等境遇变得具体而现实时,关于“好”的程度倒也会渐渐有些模样。

图片
何红舟创作现场

我们常常将过往的、业已成为经典的绘画,在教学中引用给学生作为一个个的“标杆”。美术史发展进程的杰作在这点点滴滴的标识中成为可追求的目标,能否做到暂且不说,但在这纵横交错的比对中,关于“好”的标准慢慢生成一条虽无法用言语细说,却可以感知的浑厚的底线。

这条由对传统、对绘画发展的理解以及感官经验的积累而成的修养所构筑成的底线,不仅在建构学生的认知,同样也在构筑我们自身的判断。

我赞美能融于手的智慧的观察,但不是一个唯技巧论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艺术个性的存在及其在艺术创造力方面体现的价值,也深刻地体会到时代性、民族性与绘画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多元化时代的格局为艺术发展提供了成长的空间,我们依然还要面对画面时,把画画“好”不仅是一种态度,还是一种关乎人生修为的愿望。
图片



图片

《启航》

550x270cm   2009年 何红舟、黄发祥

《启航》(合作)是何红舟的第一幅大型历史画,构思上的反复打磨,对历史场景的艺术还原,油画语言表现力的充分发挥,特别是个人体验和民族记忆恰如其分的融合,赋予《启航》鲜明的新时期印记和特质。2009年,《启航》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图片

《启航》(局部)

图片






《西迁途中的林风眠》200x200cm   2014年

《西迁途中的林风眠》表现的是林风眠等一代杭州国立艺专的师生因抗战辗转西迁,到达湘西沅陵时的场景。何红舟将穿着洋装的国立艺专教师与帮忙运送行李的当地少数民族并置在画面中,意欲表达林风眠等一代学人和艺术家由象牙塔走向民间和时代熔炉这一转折。

《文军长征》225x270cm   2017年

《文军长征》同样放弃了纪念碑式的视点并剥离了更多的象征意味,而采用难度更大,更贴近现实主义的方式,重构再现了浙大西迁途中,竺可桢校长与苏步青、王淦昌、费巩、束星北、胡刚复等一批先生们商议「何去何从」的具体场景,画作以极强的现场带入感,以小见大描绘了科学教育史上的一次壮举和一个奇迹。


《桥上的风景》 235x195cm    2014年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唯一的金奖作品。

基于此,2014年何红舟又创作了《桥上的风景》,以肖像的形式表现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的欧洲留学生涯。画题之所以叫“桥上的风景”,最重要的意义是关于桥。

巴黎是当时世界艺术汇集的中心,留学巴黎这一行为本身就具有沟通中西的桥梁意义,而桥作为艺术家心灵外化的手段,它既与现实关联,又连接历史。

《桥上的风景》(局部)

图片

《满江红》270cm×530.5cm  

 2016年 何红舟、黄发祥、尹骅

对《满江红》中岳飞形象的塑造,何红舟经历了一个反复思量与修改的过程。在无限接近史料记载中的岳飞并发觉其与已有艺术形象间存在的巨大反差时,何红舟的驾驭之力,正在于他既辨识和认出了浩瀚史料中的岳飞,又兼顾到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岳飞」,最终以强烈的氛围烘托、开放运动的构图和充满悲剧性的力量,成功塑造了「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民族英雄形象。
图片

《满江红》(局部)


图片

《时代领跑者》

何红舟经常调侃自己,“除了画人物,别的不会画”。这个题材从他1988年毕业创作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这样一个看似狭窄的领域里,何红舟坚持了30年,但他有自己认定的抱负,他的画有情节,他决不止步在写实性的叙事上,而更多的是借此题材表达他对油画语言的理解,以及对当代人日常生活状态看法。
图片

《时代领跑者》(局部)


2004年,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先生为何红舟、殷雄、崔小冬三人在香港的展览深情作序:「他们坚持把一些传统的技艺作为安身立命之所,以此来表达对正在逝去的可传之统的忧患,并以一种古典的情结来叙述都市人群那浑厚乡愁。

他们终于成为了这个善于'合唱’时代的'失语者’。」其意指他们三人作品与当时绘画主流语境不一,《惑》也已于彼时更名《失语者》。此后,何红舟一如既往地在写实绘画的艺途上勤勉潜行,沉默如金。



《毕业生》160 X 80 cm   2010年


《佛罗伦萨金桥》

图片

图片

《新安江小镇》60x50cm   2011年

博罗利亚的街景
布面油彩
60cm×40cm
1995

泛舟尼罗河
布面油彩
100cm×100cm
2018

圣托里尼的黄昏
布面油彩
60cm×80cm
2018

斯德哥尔摩街景
布面油彩
60cm×90cm
2009

雨后的卑尔根港
布面油彩
60cm×90cm
2009

雨中即景
布面油彩
60cm×50cm
2009

湖畔
布面油彩
50cm×60cm
2011

威尼斯小景
布面油彩
80cm×100cm
2004

塔里木河边的村道
布面油彩
50cm×60cm
2019

胡杨林边
布面油彩
60cm×80cm
2019

湖光
布面油彩
60cm×80cm
2019

上海老街
布面油彩
80cm×80cm
2010

万松岭
布面油彩
60cm×50cm
1999

官方小店 品质保证

购买请点击小店小程序下单

艺术家传媒网小店 交易担保 放心买 西方大师油画资料U盘58G,超值,顺丰速发!!! 小程序

艺术家传媒网小店 交易担保 放心买 古近代国画U盘4000幅,高清印刷级电子图 涵13朝代 58G顺丰包邮 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