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700多年前的田园秋色--赵孟頫

 蓝鹰书院 2022-09-02 发布于北京

秋意微凉,落叶缤纷,正是一个引人思念的季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间小路悠悠,远望几户人家坐落在白云升起的地方,落日余晖下,染红了的枫叶娇艳如花。这样动人的秋景,恬静的生活,在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中可以见到。

赵孟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本是皇族,却历经了宋朝到元朝的更迭,诗文书画皆造诣颇高,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人物。鹊华秋色图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作品。

这幅作品描绘了700多年前济南郊区的秋日田园风光,两座山峰坐落在画面的两侧,一座名为华不注山,一座名为鹊山,如果你到访济南,如今仍然可以看到这两座山峰。

在画面上方的题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赵孟頫画这幅画的缘由是为了慰藉友人的思乡之情,他在和好友周密相谈之时了解到他祖籍山东济南,但幼时便举家南迁,之后便再也没有机会回去过,恰巧赵孟頫在济南做过官,对济南风貌十分了解,鹊山和华山的美景也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于是便创作了这幅作品,赠送给了周密。

题跋这样写到:“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

这幅作品是赵孟頫1295年元贞元年创作的,纸本青绿设色水墨,纵28.4厘米,横99.6厘米,现存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整幅作品旷远豁达,表现了秋日微凉,田园幽静之感。

此图采用了平远的构图方法,由近及远层层铺开,青绿设色结合少量的红黄色彩,赋予浓浓的秋思之意。笔墨虚实相生,质朴松动。

画面近处是一片辽阔的泽地,向画面两侧延伸,坡岸缓缓与水想接,之上有杂草、矮丛、树木,还有几只小船,穿上的人们正在撒网捕鱼,为生活忙碌着。坡面的线条十分松动自由,植被的刻画也拙而有趣,笔墨灵动,色彩丰富和谐。

往远一点,可见三三两两简陋的小屋舍,红色的屋顶与周围红色的枝叶相呼应,秋意满怀。屋舍的刻画很简洁,描绘了田园生活的质朴感。

再往远处,便是凸起的两座山峰,一座圆滚滚的便是鹊山,另一座尖耸而上的便是华不注山。两山相望,就像两个老友相对而坐,恬淡豁达。

鹊山在皴法上运用了披麻村,华不注山运用了荷叶皴,两种皴法与两座山的整体感觉相融合,线条刚柔并济,疏密有度。云气以简约的留白处理,显得平静祥和,令人神往。

赵孟頫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鹊华秋色图就是他“书画同源”理念的代表作品,不仅有画还有书法长题,并且让人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如何将书法用笔运用到绘画之中,例如他在处理树木的时候,从树干到出枝再到点叶都是所谓“写”出来的,是一种书写的感觉,这一点也是中国画艺术的精神所在。

董其昌为这幅画题跋:“吴兴此图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有唐人之緻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故曰师法舍短,亦如书家,以肖似古人不能变体,为书奴也。万历三十三年,画武昌公廨题。其昌。”肯定了赵孟頫书画同源之思。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赵孟頫对田园恬淡生活的相望,也隐喻了他渴望摆脱庸碌世俗的文人之思。《鹊华秋色图》是他艺术道路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