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内心强大,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云汉文星 2022-09-02 发布于重庆

图片

点上方图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图片

 正德元年二月,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由兵部主事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在奔赴龙场的路上,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

 前面无路,后有追兵;左右是悬崖峭壁,脚下是荆棘丛,头上是雨雪交加……这样的境况,可算得上是四面楚歌、人生至暗了。

 然而,即便如此,王阳明以超越生死的弥坚心志对抗恶劣现实,终于在龙场悟得大道,并获得一生大成。

 世上本没真正的绝境,只有对困境产生绝望的心。对内心强大者而言,生活的困境不仅是一次洗礼,一段考验,更是实现自我升华和醒悟的契机。


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人生启迪: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佛家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王阳明的花与我心同在,推而广之就是天地万物皆与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万千气象。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浅深,良知的大境界,本来与外物无关;心,自是万物主宰。心兵不乱,万事从容。

1、内心强大,淡然面对困境

《周易》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很多人耳熟能详。因此君子应该刚毅坚卓,自强不息,以体现“生生不息”的天道。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或大或小的恶劣环境。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这种自强的精神。越是困难时,越不能丧失生活的信念,也越需要强大的内心去迎接磨砺。

 王阳明有个学生叫聂豹,晚年曾被谤逮捕下狱。面对如狼似虎的锦衣卫,聂豹从容换上囚服,慷慨上路。屋内家人哭喊一片,他好像全没有听到。

 门生父老相送,无不潸然流泪,聂豹却神色不动,只是拱手作别;同修们送他至江边,聂豹也如同平日一样,与他们一路讨论学问。

 聂豹的言行操守,让在场的所有人敬服。就连前来抓捕他的锦衣卫百户戴经,从此都开始对他行弟子礼。聂豹是王阳明心学的忠实执行者。他从“致良知”开始,悟出养性、养心,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坚韧而强大。

 真正的内心强大,不是想着去征服什么,而是能够承受什么。当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时,自然可以淡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当战胜心底的恐惧,敢于去直面失败之后,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王阳明说:“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如果积累的时间不够长久,那么爆发的规模必然不大。由此可知,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是否精彩,其实取决你的自我修行。通过修行,改变内心。而内心强大的程度,正是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最好体现。

2、内心强大,坚定信念

 看过稻盛和夫的一个分享。

 第一次石油危机前,日本的地价开始上涨,很多公司竞相购买土地,希望可以炒到天价。当时,周围有很多人劝他参与购买土地。和他们有业务关系的银行,也来央告他们,说很高兴他们愿意把盈利放在他们银行。同时,希望他们也可以投资房地产,好好赚上一笔。

 稻盛和夫很客气地答复他们,自己还是要用传统的方式赚取利润。也就是,借着生产产品来增加公司的价值,而不是靠炒地皮来获利。

 后来,石油危机来了,许多公司的资金都被土地套牢。他们京都半导体公司,依然有流动资产,用来投资厂房和设备。基本不受时局影响。因为有良好的资产损益表,以及“先见之明”,众人对他很是赞赏。

 其实,没有人能遇见未来。而是在其他人都只关注表面时,稻盛和夫心坚意定、执着于真理和原则。他曾经说:“我从中国古典思想中学到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致良知’。就是达致良知,按良知办事。到达良知的境界,将良知付诸实行,就是至今我所有事业成功的最大原因。”

 由此可知,坚定信念,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让人生与众不同的最大原因。牢记自己的初心,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客观的辨识,面对诱惑时,才能坚定目标、拒绝干扰。


 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良知未泯,心存大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善待身边每一个人,言必行,行必果。我们便能达到致真、致善、致美的境界,做到最好的自己。 心存善念,就是对生命最好的自我善待。

3、 志立则事成 

 王阳明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没有方向的人生是危险的,也是遗憾的。

 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有其行为准则:择善而行,凡事先确定目标,然后再行动。一旦目标确定下来,就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奋斗,最终实现目标,得到想要的结果。

 富兰克林说:“在做每一件事前,要充分认识我们自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经常反省、完善自我,时时警醒鞭策自己,才不会迷失前行的方向。

 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知道自己所欠缺的,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保持初心、守住底线。善念发而恒之,好学勤而问之。这样才不会迷失于当下。

4、善念改变人生 

 王阳明说:“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意思是说善念在心中萌发,觉察到它,就扩充这种善念。恶念在心中萌发,觉察到它,就遏制这种恶念。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小看那些微小的念头,它是我们日后成功的关键。小的善念如一颗嫩芽,只有细心呵护,他日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人活于世,不是每件事都会顺风顺水,把挫折与困难当做上苍对自己的考验。如果一个人让你不舒服,想着王阳明所说的:看每个人都是圣人,每个人看你也是圣人。把对方看做是来教化你的人,抱着自我增进的念头,你看世界就什么都顺了。

 如果一件事让你垂头丧气,觉得自己一定做不好,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做得还可以,将来有可能更好。这时候你才知道原来我们最缺的是迈出的一小步,所以行动最重要。

 金一南教授在一次给国防部队的演讲中说:“人要遇难事,做难事,挑战难事。忠诚不是忠于某个人,而是忠于事业,忠于理想,忠于信念。”

 心存善念,做一个忠诚、干净、有担当的人。不断前行、不断磨砺、去除私欲,才能见到光明的自己。

点上方图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图片

5、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最上等的善就是要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不骄不躁。

 俗话说得好,地低称王,水低成海。做人其实也是如此,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要有容忍之心,只有你的肚量越大,你的舞台才会越大。

 赵国宰相蔺相如被大将军廉颇所嫉妒,身边人对蔺相如的避让不争而不解。蔺相如道:“强秦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怎么能不顾国家的安危。”廉颇知道后自觉惭愧,登门负荆请罪。

荀子说: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蔺相如就是这样的人,宽容能忍,博而能容,不计个人得失。他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胸襟抱负,感化了廉颇,也点醒了梦中人。

 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人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傲慢、愚蠢和没有觉察之心。要有知过的勇气,更要有改过的决心。“吾日三省吾身”,及时发现并修正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三人行,必有我师,去掉内心的傲慢与偏见,点亮心中的明灯,才能照亮自己,也为别人照亮前行的路。成就大事需要领军人物的雄韬伟略,也要众人的各擅其长,团结一致。做好自己,成就他人才能共赢。

6、内心强大,逆境中修行自己

古语有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八个字,写尽王阳明传奇的一生。

 弘治十二年,王守仁考进二甲进士,开始入仕为官。不料遭遇复杂的政治争斗。因为反刘瑾,被重责“四十廷杖”,时值冬月,他被打入天牢;受了重刑,却得不到任何医治。冰冷得像地狱一样的牢房,成了他开悟的道场。

 他悟出:一个人能够活成什么样,不取决环境优劣,而取决于内心的强弱;真正能使自己绝望的,并非当下的处境,而是过于脆弱的内心。

 人若想成大器,就要经得起磨难,把所有的艰难困苦,都当是对自己的修行。他豁然开朗,顿时内心澄澈一片,从此没有犹疑和徬徨。

 获释后的王阳明,被发配到偏远的贵州龙场作驿丞。一路上艰难险阻、险象环生。不仅被刘瑾派来的锦衣卫追杀,渡船还遭遇飓风,偏离航道数百里,饱受颠沛流离。

 暗无天日的朝政,巨大的政治压力,都没能压垮王阳明。他凭着天命、良知,超越了所有困厄。终于,成就了后来的圣人阳明先生。他的人生,进入了一个高级的新境界。

 他在《传习录》中说过:“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想培育一棵大树,首先要培育好树根;想修养一个人的品德,则必须先要从修心开始。

 而内心的光明与强大,可以抵御外界一切困扰,是成就一切的根本依托。


7、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人生启迪: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通过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8、只求力所能及


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

人生启迪: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不使自己处于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


9、不动心,不烦恼


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心之本体,原本不动。心之本体即为性,性即理。性原本不动,理原本不动。集义就是恢复心之本体。

人生启迪: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10、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人生启迪: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佛家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王阳明的花与我心同在,推而广之就是天地万物皆与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万千气象。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浅深,良知的大境界,本来与外物无关;心,自是万物主宰。心兵不乱,万事从容。

11、参破生死,尽性知命

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如果在此处能识得破、看得透,这个心的全体才是畅通无阻的,这才是尽性至命的学问。

人生启迪:人生,除生死外无大事。向死而生,与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念起人终究一死,万般皆是身外之物,很多东西就能放下一些,心才能更豁达一些。如此方能活得明白,活出深邃,活成自在。


12、嘴巴闭关,身体力行


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人生启迪: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因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你以为所有让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其实都是源于自己的心太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浅,德性不深。所以把向外的眼睛收回来吧,盯在自己的心上。就算世界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可能放开而坦然从容。心坦不坦然、从不从容,也本是心自己的事。


写在最后:王阳明还有两句诗:“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将他强大的内心体现得淋漓尽致。本心屹立不倒,任你东南西北风,我自如咬定青山的翠柏青松,坚定而挺拔。 

 内心强大,眼界远阔、行为旷达;行到水穷处,依然可以坐看云起。内心无所畏惧,万事皆可无忧。王阳明的智慧告诉我们:内心强大,才是治愈生活的良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