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根谭】028:饱谙世味

 昵称mMsHslLk 2022-09-02 发布于辽宁

【原文】

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

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

【个人理解】

一个饱经世间苦辣酸甜的人,任凭世事千变万化,都懒得再睁开眼睛去看一看;

一个看透人情冷暖世故的人,随意对他呼牛唤马一般的吆喝,只是若无其事点点头。

【心得体会】
    宋朝的石门慧开禅师也自称为“默翁”,他在诗里写道:

饱谙世事慵开口,

会尽人间只点头。

莫道老来无伎俩,

更嫌何处不风流。

字里行间中,看禅师早已谙熟世事,会尽人情,进入真正风流、自在、逍遥之境界。   

日本有一位白隐和尚,山下有个农家女孩怀孕了,在父母的追问下,女孩竟指白隐所为。父母上门问罪,白隐听完了对方的辱骂,只说了一句话:“是这样吗?”婴儿降生后随即送来,白隐一味细心照顾孩子,不时下山讨奶水,请求育儿经验,遭尽了白眼。

不久真相大白,一家人上门向白隐禅师赔礼道歉。白隐在交回孩子时仍然轻轻说道:“是这样吗?”白隐禅师实在懒得多说话!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而深入,鸟见之而高飞,麋鹿见之而決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意思是说:毛嫱、丽姬是天下人公认的美女,但是,鱼见了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到高空,麋鹿见了她们就赶紧逃跑,这四者,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

美是相对的,越王勾践的美姬毛嫱、晋献公宠妃丽姬,这两位绝色的美女,在鸟兽的眼中一样是可怖的怪物。但凡所有的辩论,都是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自说自话,有必要争吵吗?

《庄子集释》中有这样的话: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曲士不可语于道。是说你不能跟井底之蛙谈大海,不能跟夏天才有的虫子谈论冰,不能浅薄之人谈论“大道”。彼此不在一个频道上,最好总慵开眼,只是点头

呼牛作马》典故:《庄子·天道》中有一则士成绮见老子的故事。士成绮来拜见老子,犹疑间说:“先生,我听很多人说您是个圣人,所以我千辛万苦,远地而来,一百多天,风餐露宿,脚上磨茧。找到了您,再看看先生,似乎又不是圣人。”老子没有任何反应。    

第二天,士成绮又来拜见老子,恭顺地说,“先生,昨天我说话无礼,伤害了您,昨晚我内心一直纠结不安,反省自己出言不逊,今天来向您致歉,内心顺畅平和了许多,请您教导我。”    

老子慢慢地说道:“他们说我是充满智慧神圣的人,我的内心和这些名分没有什么关系。昨日,你喊我是牛,也只是称谓上我是牛,你喊我是马,也只是称谓上我是马。我顺应自然,不排斥所有的外来称谓,所以,这又怎么能影响我宁静的心呢?我这样做不是刻意去接受外来名号,只是自然而然地放空心灵,顺应万物罢了。”    

饱谙世味,会尽人情,但是我们看看“世味”“人情”都是什么?不外乎财色名食睡五欲,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凡生命中,不离两件大事: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男女康乐的问题,很简单,其他小事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件大事发生的。
    展开说都是财、色、名、食、睡五件事,看看世间也只有这五件事,看这个世界多么简单。叙利亚战乱,俄乌战争,说到底就是利益的事。说小点,朋友之间整掰了,一般都是钱的事!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女人,想想就是这么点事,男女之间一般没有纯粹的友谊,什么闺蜜、蓝颜知己,限度是很难把握的,男女之间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就不再是微妙的量变了。

再看看网络上,所有的新闻基本一少半是有关桃色的,前几年李小璐皮几万的事闹腾了好几个月,马蓉王宝强闹腾一年多,吴秀波李文迪等等,总结一下,不外乎男女性事,不过如此。    

再看名声和饮食和安逸享受,其实不过就是争取资源的问题,人人各怀贪嗔。认为资源就可换来五欲的享受,就是构成幸福美满的基础,世间所有的事都因争取资源作为推动力,紧紧围绕着,没有超过这点事的,很简单!    

正确看待世间人和事,都是各有善恶美丑,再优秀的人也有毛病,再正确的事也存在弊端。比如曾国藩,在自身修养和稳定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仅攻破南京时湘军的所为,就并不比后来的日本兵差。

我们不用刻意崇拜什么,也不刻意诋毁什么,在人事物中取正面的我们学习,取负面的东西我们引以为戒。
    佛说,这一切的事,都是苦空无我、无常变异,一场轮回大梦而已!谁又能永恒把握了什么?只要不当真,活得就不累。
    真正看透世间事的、会尽人间情的唯有菩萨圣者,因为菩萨证悟了自己的真实心阿赖耶识“如来藏”,照见五蕴身心、人情世间皆是虚妄不实,原来都是假的,于是从这场游戏、这场梦中解脱出来。过上了没有束缚,没有结使的生活,一尘不染,任凭虚妄假合的世事大戏覆雨翻云,随便被人对着自己这个形体呼牛唤马,总慵开眼,只是点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