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入门书(下)

 为什么73 2022-09-02 发布于北京


承接上一篇推送:中医入门书(上)
第二类读者适合被称之为“入门”的图书应该类似于《中医适宜操作技术操作入门丛书》,甚至很多年前流行过的类似于《图说中医》、《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之类。以养生为主,了解中医为辅,图文并茂,视频优先的形式更容易被接受。
《中医适宜操作技术操作入门丛书》(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推荐用书,包含了21种诸如刮痧、艾灸、拔罐、推拿罐、水针、火针、内科病外科病推拿功法、小儿推拿、针刀、耳针、刺络放血、食疗、穴位贴敷、自我康复推拿等各类中医适宜技术。图文并茂,扫码还有视频讲解。最初是作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读者受众定位应该是基层中医工作者。因此21种技术里有水针、火针、微针、针刀、电针、子午流注针、穴位埋线等具有一定中医学操作基础的适宜技术。但是,自我康复推拿、小儿推拿、内科病推拿、食疗之类,作为养生保健的入门书,也挺足够了。图片
《图说中医》同名书特别多,我能想到的是黑龙江技术出版社《优秀读本-图说中医》(如下图所示)。这本书通俗易懂,包含了中医哲学和历史、病因、草药疗法、食疗、气功、指压和针灸七大章,基本上涵盖了中医养生的大部分理论内容,同样也是图文并茂。

图片

有了这些前提,还需要有界限感。毕竟盲目养生也不太安全。《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如下图所示)这本书简单回答了关于中西医各自优势的问题。也可同时作为认知中西医差异的入门。图片
第三种读者的话,医药相关专业初入校园的学生,想对中医药有个基础认知。所谓中医入门,或者说是现代的中医药入门,首先应该是一本图书馆资源使用手册(这里只说纸质书部分,图书馆)。中医药院校图书馆里,馆藏比例最大的图书类别肯定是R类(医学类)。拿到图书馆资源使用手册后,开始去扫一下图书馆在架书目。至少把图书馆在架的R类(医学类)书名大略看一眼,因为是中医入门,侧重看R2中医类。学校图书馆基本都是按中国图书分类法陈列。浏览在架书目,了解图书馆在架医学图书的同时,可以对医学类图书有一个基础认知。认知不需要太多,两条基本认知得有:
1.知道在中国图书分类法里,中医只是医学学科的组成部分(R类的R2)。穷自己一生的时间精力,不仅医书看不完,医书也看不完。(看不完就得有选择的看)
2.图书馆所有的书,都可以随意翻开,有很多书,不打开看看,并不知道它大概讲什么。但总有一部分书,翻开了也看不懂。(看不懂才需要有老师教)
浏览书目的时间因人而异,对哪些书有兴趣,就可以从书架上取下来,粗略翻阅,为今后借阅打基础。
每个学校不同专业课程安排并不太一致,但上课与课下作业全国通用。课堂上任课老师也都会推荐一些书目。因此,熟练掌握图书馆纸电资源,才是真正入门的入门。
其次就是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并完成图书馆医学类书目大略的基础上,应该了解下中医古典文献的构成,并做一部分尝试性阅读。比如《中医文献导读》之类。毕竟中医学子大一的寒暑假,被家人咨询学了什么的可能性非常高(望闻问切处方针灸都有可能被问到)。                                    图片
作为中国传统行业,医学史课程不能完全覆盖医学学术的源流(即学术史),所以入门可以是谢观的《中国医学源流论》,也可以是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但谢观的《中国医学源流论》从源论流更有系统系。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医学批评多于客观陈述。虽妙语连珠多切中要害,但书生意气也是问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总之两小本都不错。                   图片
第四种读者已经工作或者已选定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忽然想学中医,甚至试图具备行医能力及行医资格,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中医之所以成为目前中国古代唯一活着的“科技类”,自然有它独特的魅力与实用性。多年之前,这类读者可以选择跨专业考一个医学临床方向硕士,毕业后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国家出台政策“师承”出师考试合格与“确有专长”可以考取行医资格证书后,取消了非医学专业报考医学临床方向硕士的资格。自此以后,如有非医学专业想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只能选择“师承”与“确有专长”两个方向。
但“确有专长”这个方向,大多针对乡村医生或者医学世家的传人,能证明确实具备行医能力(即:确实有此专长)所以,唯有“师承”这一条路。
在写拜师帖,拜师,公证,跟师三年,出师考试。和传统中医学的传承方式非常相似。
比如,内经有完整的医学传授程序:拜师斋戒歃血咒誓之后,有授书讽诵提问解说及实践。因此,入门应当可以理解为:先择师拜师。这种状况至少持续到宋朝。
因为宋代校正医书局及版刻盛行把医书医籍推广至寻常富贵人家后,凡识字,都有习医的门径了。此时的拜师更多是为了提高自己本身的医术,而非从零起步。
可能是基于这个原因(没经过考证,后续把资料补上),明清以来很多医家在中医入门歌诀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背诵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濒湖脉诀、药性歌括与汤头歌诀)入门,然后才是四大经典的研习。据说,还有一种医生入门背的是针灸大成(说法源自长辈口述,没有文本材料支撑,故此处存疑)。民国时期也有不少医家编著类似于“中医入门”的小书,方便有识之士自学中医。因此,自学中医这条路是可行的。
那么,这条路上的入门书。最好的能全方位体现中医现状,又基于未来涉及执业医师考试,必须做到尽可能客观。教材就成了首选。
第一本是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学案例版》(如下图所示)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除了一般的中医学或中医学概论该有的中基、诊断、中药、方剂、中内之外,特别选取了临床常见而中医药治疗有特色和优势的疾病案例,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切入点,领会中医基础的同时,更加重视临床思辨能力的培养。自学起来也不枯燥。                   图片
第二本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中西比较医学史》(如下图所示),这套教材整体都非常好,除了内经伤寒温病金匮,其他书均为“中西医临床”开头,中西均有且不偏废。《中西比较医学史》分八章从古至今,有医药的起源及早期的经验医学;也有宋元医学的繁荣与欧洲中世纪的医学,有近代西医学的传入及中西医学冲突,也有当代中西医学的发展趋势。                    图片
然后是一套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如下图所示)。这套教材更贴近中医。比较有特色的一本是《实用辨证论治程式通论》。这本书作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精品教材之一,一直供中医专业硕博使用。

图片图片

恩,还有一套《中医师承学堂-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系列丛书》,但已经不能算是入门了,只能叫做提高。书目还没整理出来。
也有一些师承平台和中医学习平台不在这次的主题内,就不多写了。
最后殊途同归,多读好书;多去临床。
书读不完,病也一样,只能以有涯求无涯,一代一代(医)人共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