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悲慨】艺术表达中的相对不平衡和立体平衡

 艺术观止 2022-09-02 发布于河南

十九、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

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

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悲慨一品看似讲的是情感的表达,如从抽象的角度理解则其实际上讲的是艺术中的动态平衡。合乎自然的平衡只能是动态平衡而非绝对平衡,因为绝对平衡便失去了进一步运动变化的动力,显得死板没有生气,就像把字写的状如算子,千篇一律,看着整齐清晰但不能算作好的书法,可以说绝对平衡往往出于实用性的追求,动态平衡才是偏于艺术性的。

从悲慨中可以看到,这种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层面的相对不平衡,二是整体上的立体平衡。首先,悲慨最初产生于目的性与条件限制性之间的矛盾,而目的性本身便产生于某种不平衡(不平衡不能简单地当成一个贬义词,世间万物高下相倾,长短相成,美恶相生,这些都是某种不平衡),正是这种不平衡产生了由此及彼进行运动的动力,比如风便产生于冷热不均所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驱使。

所以目的性的产生本身便是某种精神运动占据了优势,但在目的性与条件性限制的冲突中,限制的一方占据了优势,如是成之为悲;在悲的迸发与抑制中,抑制的一方又占据优势,如是成之为慨。在每一个具体的层面,冲突双方力量的对比都是不平衡的,总会有一方占据相对优势。实际上如果精神之力足够充沛,这种不同层次的相对不平衡的相互运动可以向上或向下无限延伸下去,这也可以看作是波动产生的原因。

于是,低层次的相对不平衡构成高层次不平衡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组成部分,高层次的矛盾运动中包含有低层次的矛盾运动,二者相互影响制约又相对独立地发生各自的作用,就像在悲慨之中慨是对于悲的抑制,但这种抑制不是对悲的消灭,相反地,悲的程度越大则慨的价值会愈加凸显,也便能形成愈大的艺术张力而精神在不同层面的屈伸,悲在不同层面的收放,其相互作用便形成了一种多层次的立体平衡。

无疑,多层次的立体平衡相对于简单的平面平衡有着更高的艺术性,就像书法中的笔画布白是在求取一种平面的平衡,如果书写时笔画繁多的字用细笔淡墨,笔画简少的字用粗笔浓墨,便实现了一种立体的而非平面的平衡。因为在这种立体的平衡之中包含有多层次和多种的相对不平衡,从而便可以产生更高层次和更大的艺术魅力。

这种相对不平衡和立体的平衡在艺术中是普遍存在的。在艺术创作中它所体现的是作者的艺术表现力和控制力,相对不平衡对应着艺术表现力,动态平衡则对应着艺术控制力。比如书法中的笔意,笔不到但意到(侧重于着笔未尽),展现着作者精神的运动趋势和目的性,这便是艺术的表现力;意到但笔不到(侧重于不着笔)则既是因为条件的限制性,也体现着作者对这种冲突本身的自如把控,这便是艺术的控制力。

在水墨画中同样如此,笔墨黑白、浓淡、干湿、粗细的对比都构成了一种冲突并在广义上形成气的流动(这本质上是精神的运动),而对于这种冲突的外在把控便形成了节奏和韵律的变化,二者相结合便是人们所常说的气韵变化。实际上在作者的每一笔之中都同时包含着这两个层面的运动,可见艺术的表现力和控制力二者又是统一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对于悲慨的规范性分析——悲慨与悲剧的区别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悲慨」百岁如流,大道日丧,若为雄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