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他是中国近现代艺术的种子

 泊木沐 2022-09-02 发布于辽宁

在2011年保利秋季拍卖会上,徐悲鸿的1951年创作的作品《九州无事乐耕耘》经过激烈的竞拍,拍出来2.668亿的价格!这次拍卖引起了艺术届的强烈反响,但是大家对于这幅作品拍出这样的价格并不感到惊奇。

因为"徐悲鸿"这个名字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乃至国际上都有着很高的影响,是中国的一代艺术巨匠。

徐悲鸿的影响力有多大?

01

Chinese art

徐悲鸿: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徐悲鸿的国画,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第一个把欧洲古典现实主义的绘画技法融入到国画创作中,创制了富有时代感的新国画。

徐悲鸿是中国少有的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画家,也是最为普通大众所熟悉的近现代绘画艺术大师。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中国画变得别开生面。

02

Artistic innovation

徐悲鸿:对艺术开创的影响

徐悲鸿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危难时期、也是催人奋进的时代。“徐悲鸿时代”,是中国传统艺术经历着转折、现代艺术萌发的探索时代。他的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国艺术,力倡写实主义艺术主张,该艺术主张被学界称为写实主义体系。

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改良中国画,振兴衰微的人物画,开创彩墨画和现代意义的大型史画创作先河,竭尽所能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精品,并在国际舞台传播弘扬中国艺术,其影响并促成了现代中国艺术的面貌。

03

Chinese Art Education

徐悲鸿: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徐悲鸿是主张改革中国绘画的实践者,是将中、西方绘画技法融合的创造者与追求者,是第一个把写实主义的素描移植到中国的传史者。

徐悲鸿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是一位对中国美术教育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家。

徐悲鸿于1927年回国后即开始在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并且坚持不懈地从事美术教育长达25年之久,并将美术教育视为比美术创作更为重要的工作。1927 年徐悲鸿回国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28年任教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42年创办并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后又担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在长期的美术创作和教育生涯中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美术体系,并逐渐形成了独特、全面、丰富的美术教育思想和美术教育体系。

徐悲鸿:他是中国近现代艺术的种子

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

中国现代留学史上,

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豪华天团

——中国赴法学习艺术的留学生。

从1919年到1949年,150位艺术专业留学生,

带着对艺术的挚爱和救国的热情,到法国求学。

林风眠、徐悲鸿、颜文樑、常玉、潘玉良、赵无极、吴冠中这些都在其中

他们后来成为中国“最贵”的一批艺术家

徐悲鸿也赴法学习

但是徐悲鸿是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

1919年,《申报》登消息说: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徐悲鸿为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

徐悲鸿作为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在当时的社会,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也是徐悲鸿的传奇故事之一。

融合中西方艺术

他开创性地将中国传统美术与西方美术的写实风格融合在一起,所以有人称他为“中国绘画之父”!

1919徐悲鸿怀着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想法、以复兴中国美术的决心,去法国留学。之后他凭借优质的成绩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在这里学习到了许多西方美术的理念。

他致力于把西方的写实技巧融汇到中国传统的绘画技巧中,为后来者开拓了新天地。由于他为中国传统美术所做的巨大贡献,因此他被称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这一名号确实名副其实!

对于中国画中透视的改变

西方画家的透视是焦点透视,画中只有一个视点(即人的视角)和一个消失点,这接近于人类观察自然界的实际状况。

而中国绘画并非如此,它有很多个消失点,画面中,画家的视角是随意移动的,因而产生了多个消失点,这叫做散点透视。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徐悲鸿,把西方绘画中的光影,透视,素描技术融入了写意中国画,从此使得中国画线条更为准确,人物与物象更为充满质感,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也就是对中国画的改良。吸收西方绘画的长处,补充中国画的短处,给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增添了无限的生命力。

徐悲鸿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

毛主席和周总理

都对徐悲鸿的艺术造诣赞不绝口

周总理还亲自为“悲鸿故居”润笔题字

对于这位功垂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

他的各方各面都对中国的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也为中国的近现代艺术的改变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可谓是 徐悲鸿 种下了中国近现代艺术的种子!

徐悲鸿生平经历

自幼习画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6岁时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的徐悲鸿,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 还能为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

赴外辗转

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曾短暂求学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上海美专。

确立思路

在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现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 。其间认识了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剑父,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指点,增强了绘画创作的信心。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艺术观念影响下,他对只重笔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贬薄,认为只有唐代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五代黄筌,北宋李成、范宽等人的写实绘画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经石峪》《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长进。后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在日本,徐悲鸿饱览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会心于造物,在创作上写实求真,但在创作上缺少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韵,无蕴藉朴茂之风。

徐悲鸿从日本归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在京期间,相继结识了蔡元培、陈师曾、梅兰芳及鲁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留学期间

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抵欧之初,他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 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徐悲鸿每日乐此不疲地进行西洋画的基本功训练,上午在巴黎美术学校学习,下午去叙里昂研究所画模特儿,有时还抽空去观摩各种展览会。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著名画家柯罗的弟子艺术大师达仰,每星期日携画到达仰画室求教。达仰“勿慕时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画的艺术思想对他影响较大,使得他没有追随当时法国日渐兴盛的现代派画风,而是踏踏实实地钻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艺术,在继承古典艺术严谨的造型特点的同时,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留学4年之后,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达到可与欧洲同时期的艺术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

由于北洋政府一度中断学费,徐悲鸿被迫转至消费水平较低的德国柏林。在那里,徐悲鸿仍然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他求教于画家康普,到博物馆临摹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并且常去动物园画狮子、老虎、马等各种动物,以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当徐悲鸿重新获得留学经费后,便立即从德国返回法国继续学习。他抓紧每一寸时光,在名师们正规而系统的训练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钻研下,绘画水平日渐提高,创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体、风景为主题的优秀的素描、油画作品,如《抚猫人像》《持棍老人》《自画像》等。

徐悲鸿在旅欧的最后阶段还先后走访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及瑞士等地。美丽的异国风光令他陶醉,欧洲绘画大师们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浅。长达8年的旅欧生涯,塑就了他此后一生的审美意趣、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技融回国

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 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 之情;1939年创作《珍妮小姐画像》,为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为支持国内抗战而作;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现实题材,《漓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题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动物题材的作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担任政务、行政工作的同时,仍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满腔热情地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为战斗英雄画像,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一点一滴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不幸的是,这一切艺术活动因画家过早地离开人世戛然而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