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煤炭大省,如何做到清洁绿色

 快乐者生存 2022-09-02 发布于北京

吉利再次抢跑绿色“新赛道”

能源安全与碳中和,是目前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同时也是生存与发展问题,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社会始终都在寻找一种既燃烧高效,同时也具备清洁排放和可再生属性的绿色能源。

在寻求以上答案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几个候选目标。首先是氢能,被人们认为可达到“只生成水的零排放目标”,不过却面临制取成本高、难于运输和存储等问题;其次是电能,但是围绕电池上游资源开采、发电环节碳排放与环境污染问题的争执,始终不绝于耳。

不过,有一种能源对上述问题可以做出相对完美的解答,这就是甲醇。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一书中,就明确提出甲醇可以有效将氢能、碳循环、电能替代、燃油替代等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碳中和应用的重要环节。而在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丁仲礼院士的《中国碳中和和框架路线图研究》专题报告中,围绕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出了10条技术路线,其中前两条均可通过二氧化碳制甲醇实现。

绿色甲醇守护“能源安全”

谈到“能源安全”,普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大事情,实际上能源安全离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

比如人人都会参与其中的交通出行领域,同时也是重要的能源消费领域,就面临着十分实际的能源安全挑战。尽管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纯电动车速度最快的国家,但燃油车及以燃油发动机为主的混动车型,仍是汽车市场中的消费主流。

但另一方面,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据统计2019年已经超过70%,而这其中又有超过70%的石油消耗发生在交通领域。因此,找到一种可替代汽、柴油的绿色能源,降低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对于保障交通领域的能源安全,可谓至关重要。

甲醇是氢在自然界中的最佳载体,是交通、能源领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石油这样的低碳液体燃料相比,甲醇除了具有节能减排的显著优势外,能效也远远高于传统燃油车。根据工信部甲醇汽车试点运行数据测算,甲醇汽车的能效比汽油车提升约21%,同时CO₂排放减少26%;在制备甲醇的过程中,每生产1吨甲醇还可以消纳约1.375吨的CO₂。

谈到甲醇的优势,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黄伟光就表示:“甲醇作为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是碳循环利用的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和载体。”

此外,与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不同,液体甲醇既可以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存储起来,还可以规避在储存、运输方面的低效和安全隐患,保障电、氢的稳定储存、运输和加注。

甲醇生态经济新“落脚点”

正是因为具备多重优势,目前甲醇已经在全球的交通体系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首先是在航运业。日本、新加坡等国已经明确在船舶产业方面将可再生甲醇作为船舶运输零碳排放燃料。甲醇动力船的开发应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仅2021年以来就产生了近80艘甲醇动力船订单,航运巨头马士基(MAERSK)更是定造了13艘绿色甲醇集装箱船,并提前签购了超过70万吨的绿色甲醇。

欧洲的许多国家也已经布局绿色甲醇生产,如丹麦、芬兰、瑞典、德国等都已开始组织进行将甲醇作为汽车燃料的测试项目。这其中还出现了一家中国汽车品牌的身影,那就是吉利——早在2015年,吉利就投资冰岛国际碳循环公司,利用当地的地热能发电制氢,与捕集到的CO₂合成可再生甲醇;今年3月,吉利的甲醇轿车和甲醇重卡,更是开启了在丹麦奥尔堡的测试和示范运行。

图片

吉利甲醇车冰岛试驾

当然,吉利追求的绝对不是简单的“国际示范效应”,在国内,吉利同样在不遗余力推动能源改革,继贵州贵阳之后,山西晋中成为了吉利构建甲醇生态经济的又一重要落脚点。

在能源界有这样一句话:“世界能源转型看中国,中国能源转型看山西。”我国在大力发展循环能源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结构方面的挑战。如何发挥煤炭“稳定器”作用,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始终是山西这样的煤炭大省思考的关键问题。山西的煤炭储量、可开采量均居全国前列,同时还拥有约1.5亿吨全国最大的焦化产能,丰富的煤炭资源,恰好成为了大规模应用甲醇的基础。

“我国具有全球领先的现代煤化工技术,煤炭的节能降碳完全具备技术条件;同时通过与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技术耦合,可以实现甲醇生产过程近零排放。”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谈到煤制甲醇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时,明确表示这将是一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现实且重要的途径。

图片

甲醇经济“晋中宣言”发布

作为全国最早从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应用的试点城市之一,晋中市拥有生产低碳绿色甲醇的丰富资源,同时也拥有诸如500亿元级别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这样的产业发展积淀,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及甲醇汽车产业基础优势,因此也就成为了建设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构建千亿级甲醇生态经济的不二选择。

吉利再次“抢跑”新赛道

2011年5月成立的吉利晋中基地,正是位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园区内。这家有着先进生产线和配套设施的生产基地,充分展示了吉利在甲醇汽车领域所实行的“乘商并举”路线——其中,乘用车板块实施的是“油 电 混动 甲醇”的特色发展路线,从2016年投产以来,产品就包括纯电动车、PHEV混动车和甲醇汽车,今年6月22日,全球首款甲醇混动轿车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就是在晋中基地下线;商用车技改项目则于2017年投产,目前具备新能源大中型客车、新能源城市物流车、甲醇重卡等产品生产能力,首辆甲醇重卡同样于今年6月22日完成下线。

图片

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在山西晋中下线

晋中基地可以看作是吉利在甲醇汽车领域技术实力的一个缩影。实际上,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吉利已经解决了有关甲醇发动机的一系列行业难题,掌握了甲醇汽车的核心技术,在甲醇赛道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吉利已形成甲醇汽车相关专利200余件,开发甲醇燃料车型20余款,总计投放市场2.7万辆甲醇汽车,累计行驶里程接近100亿公里,最高单车运行里程超过150万公里,是全球首个实现甲醇汽车量产的主机厂。

在乘用车领域,吉利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搭载了行业领先的甲醇混合动力系统,拥有行业领先的41.5%发动机热效率以及40%节能率。该车型百公里醇耗可达9.2L左右,相当于燃油车百公里油耗3升左右,每公里花费不到0.3元,每行驶一万公里可减碳约0.8吨,相当于为地球增添40平方米森林,在大幅度降低排放同时也节省了使用成本。 

图片

新一代甲醇重卡

在商用车领域,吉利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推出了新一代甲醇重卡,能耗进一步降低。相比柴油重卡,燃料成本可降低18%-32%,每公里最多节省1元钱。此外,远程汽车还成功研发了甲醇增程动力链,充分发挥甲醇燃料优势,在特定场景下,可实现重卡节醇率近20%。

从晋中到吉利,在全国的甲醇生态经济及技术布局可以看出,吉利的目标是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甲醇汽车,与电动汽车、氢能汽车一起形成合力,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综合利用,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为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的“双碳”目标做出做大化贡献。

图片来源:吉利控股集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