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最后一个状元的答卷:字迹堪比印刷版!其状元之路也算是传奇

 茂林之家 2022-09-02 发布于湖南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起源于隋朝,是隋文帝杨坚创立的,直到1905年清政府一纸“上谕”,宣布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科举制的选拔其实挺严格的,从全国那么多参考的学子中选出几个最后封官职,马虎不得。科考不仅考验人的学识水平,还要看字写的任何。

试想,那么大一篇文章,如果字迹歪歪扭扭,考官怎么看得下去?

老祖宗有句俗语叫:“字如其人”,就是说,从一个人的字迹中能看出人的品性和心境,还有他的气质。字作为人的微观特征,是能从某方面反映出一个人的面貌的。

比如说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他幼时也读书,还被父老乡亲认为其有才华,必能高中。结果洪秀全努力了十六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是他运气不好吗?去看看他写的字就知道为什么了。

太平天国里其他的领袖,比如杨秀清、石达开,这两人的书法都比他好看太多了。再跟清朝最后一个状元比一比,洪秀全的字更上不了台面了。(下图为洪秀全写的字)

清朝这最后一个状元叫刘春霖,是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1872年生人,光绪二十七年考中举人,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

他考上状元后,次年科举就废了。

后人称他为:“第一人中的最后一人。”算是对他很形象地描述了。

刘春霖擅长书法,尤其是小楷,他的笔力清秀刚劲,深得大家喜欢。世人甚至还夸赞到:

大楷学颜(颜真卿),小楷学刘(刘春霖)。”

拿他跟大家颜真卿比,真是很高的赞誉了。

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字迹堪比印刷出来的文字!而其状元之路也是个传奇,往下看你就明白了。

考上状元的人,都会先进翰林院学习一段时间,再分配出去做官。

刘春霖及第后,授翰林院修撰,后被派往日本,在东京法政大学深造,三年后回国,封了官职,官至正三品,还在北洋师范学校做监督,算是学以致用了。

其实刘春霖当时差点没考上的,他后来被选定成为状元,还有些“天助他也”的奇妙小插曲在里面。

皇室掌权者都有他们的忌讳的东西,比如名字就是最典型的。

当时会试第一名本来定的是谭延铠,但这个谭姓,跟慈禧最讨厌的谭嗣同撞了,大臣怕慈禧不高兴,便把第二名朱汝珍提上来。光绪帝阅卷后觉得朱的文章不行,于是又看了第三名刘春霖的文章。

这一看不得了,光绪帝对刘春霖的书法喜欢的不得了,便定了他为状元。

另一种说法是,朱汝珍的试卷提上来后,慈禧不高兴了,那个珍字让她想起她杀死的珍妃。

于是就看下一个,她发现刘春霖书法娟秀,文章也十分优秀,名字还吉祥:“春风化雨,普降甘霖”,真乃吉兆。

商议后,光绪帝定了刘春霖为状元

这戏剧性的变化,只能说,命中注定这最后一个科举状元是刘春霖的。

刘春霖虽然没做官几年,但是他的确是个爱国志士。他也不屑于去官场争斗,以谋升迁。他安心地做他的文职工作,在朝政上没有实权,但他一直尽忠职守,恪守本分。

辛亥革命爆发后,刘春霖一度隐居家中,后又出任袁世凯的总统府内史,也干文字工作。

徐世昌、曹锟当大总统期间,刘春霖任总统府秘书帮办兼代秘书厅厅长;再后来又任直隶省教育厅厅长、直隶自治筹备处处长等。

满清政府虽然灭亡了,但是刘春霖名声在外,还是有不少人盯着他。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他曾经的老同事清末立宪派的官员郑孝胥邀请他出任伪满洲国教育厅厅长一职。、

郑孝胥知道刘春霖仍然效忠满清,以为他会一口答应去伪满洲国继续给溥仪打工,哪知刘春霖一口拒绝了,他态度很坚定

君非昔日之君,臣亦非昔日之臣。”

郑孝胥羞愧离去。

日本人没有就此罢休,让与刘春霖同科进士,又是日本留学的同窗

王揖唐拉拢刘春霖出任北平市市长等伪职,刘春霖依旧不从。为了打击报复刘春霖,日伪当局抄了他的家,抢夺了他的家产和他珍藏多年的书画。

本来就患有心脏病的刘春霖经此一击,病情加重,1944年病发身亡,终年72岁。刘春霖的印章上刻有"平生志不在温饱”七个字,大志如此,令人敬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