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育人故事②|冬奥交互实时特效团队: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成就艺术独特表达

 顺其自然h 2022-09-03 发布于北京

我的育人故事

图片

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成就艺术独特表达

童雷 韩柯 臧可 

马少典 江祥盈 徐子凡 

崔高歌

  声音学院  

图片

双奥情缘,梦圆冬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智能影像创新团队与奥运结缘,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二十九个巨大的烟花脚印以精确的步伐,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这条北京古老的中轴线一路走向鸟巢,成为北京奥运会呈现给世界观众的难忘瞬间。在焰火运行系统遇到重大技术瓶颈的情况下,声音学院童雷老师临危受命,充分利用当时的技术条件,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焰火表演系统的设计与部署工作,成功解决了大规模分布式焰火控制系统的同步控制难题,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四场开闭幕式的历次彩排与正式演出。时隔十四年,由童雷老师组建的智能影像交互实时特效团队,重返奥运会场,在冬奥会开幕式上为世界观众呈现出《致敬人民》和《雪花》两个风格独特节目,续写了声音学院人的奥运情缘。

图片
图片

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成就艺术独特表达

开幕式实时特效的异彩纷呈,背后是前沿科技与艺术设计之间的碰撞融合。

冬奥会开幕式中的《致敬人民》和《雪花》两个节目呈现出独有的互动视觉效果,这些特效都是由智能影像交互实时特效系统生成。在《致敬人民》中,随着《Imagine》的音乐响起,四组滑雪运动员在场地上滑出浪波,“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一奥林匹克格言在长长的滑冰轨迹上逐渐呈现。四组轮滑运动员互相交织的轨迹,共同编织出中国结图案,演员的滑行无需精确地遵循地屏画面中轨道的播放速度:实时渲染系统能够配合每位演员的实时位置,为其渲染出自然流畅的动态轨迹效果。观众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演员推开的“雪浪”始终伴随着演员的动作不断推进。互动特效的加入,使演员与画面的配合更加生动自然,进而增强了整个节目的表现力;在《雪花》中,660名演员分为两组,进行和平鸽展示环节的表演:其中500名小演员手持“鸽子灯”发光道具,从四面八方步入舞台,随着音乐的节奏自如地行走、跑动、转圈、挥舞手中的鸽子灯。每位小演员脚下都伴随着闪亮的雪花效果。《雪花》节目希望小演员不拘泥于特定的行动轨迹自由地发挥,充分展现自然的童趣。因此,演员脚下的雪花效果没有既定的路径,完全由渲染系统依据演员的定位实时生成。这些自由灵动的雪花特效,覆盖了整个表演区域超过1万平米的LED屏,成为本次冬奥会视觉特效的一个亮点,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实时交互引擎技术在大型文体演出舞美视效领域的全新实践,也是奥运会史上的第一次。

图片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借助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实时互动视效渲染系统,在鸟巢实现了大规模的实时互动表演,该系统的美术内容制作、系统架构设计与集成部署,由童雷老师领衔的声音学院师生团队协作完成,是声音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建设成果的一次很好展现。

《致敬人民》与《雪花》两个节目的实时交互特效,为开幕式演出增添了独具魅力的科技感与艺术性。《雪花》被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视为最打动自己的节目,它以交互技术为载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编排表演方法,赋予手持和平鸽的小朋友以充分的自由,呈现出别样的童真与温暖,也向全世界传递出中国人发自内心的自信与自豪。

图片

秉承北影人专业技术,发扬电影人协作精神

呈现中国人世界胸怀

开幕式节目的异彩纷呈,背后是北影人无数日夜的艰辛付出。

节目的诞生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根据总导演设想的虚拟冰面反射概念出发。团队做了很多论证研究,进行了大量的互动视效创意设计与软硬件系统研发工作,尝试从冰面倒影的物理原理出发实现符合导演的创意效果。系统原型最初是通过精准捕捉人体骨骼的细节动作,实时渲染出逼真的人物倒影。但这种技术方案需要海量的服务器实时运算作为支撑。考虑到系统运行的安全裕度,捕捉对象的数量不能超过20人,只能应用于出场人数较少的环节。团队为开幕式的主题歌演唱, 领导人入场,以及火炬传递等环节都设计了互动效果方案。但这种人员数量少、表演范围小的互动效果仅能在特写镜头下呈现。在鸟巢超过1万平米的LED上,无论是现场观看还是电视转播,如果效果不能兼顾全景视角,就无法满足开幕式节目整体视觉呈现的需求。如何能够覆盖整个鸟巢地屏,呈现出大规模的对象实时互动效果,这是开幕式导演组对视效团队提出的期望。理解了这一点后,团队开始着手从渲染算法、视觉效果、定位捕捉技术路线等多个维度做出调整,优化单个对象的运算负荷,比选不同的算法和编码格式,力求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与效果的流畅度。整个团队并肩作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演示效果得到了张艺谋总导演以及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常宇部长的认可,希望这项技术可以运用到冬奥开幕式中。就这样,由童雷老师负责、声音学院师生组成的冬奥会开闭幕式实时交互特效团队有幸加入到了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主创团队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2月份,我们在鸟巢实地展示了互动风雪粒子特效,得到了张艺谋总导演的高度关注。当时,导演希望在《致敬人民》节目的其中一个部分改变视觉风格,传达“风雪中砥砺前行”的理念。团队的两位美术扛起了重任,利用实时渲染引擎的技术优势,与时间赛跑,在三天内为导演提供了五版不同风格的风雪效果。实时渲染技术所特有的及时性与灵活性,也让导演组看到了交互视效团队的设计能力。最终确定在《致敬人民》加入我们设计的视觉效果。团队需要在一周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使得实时渲染系统能够覆盖整个舞台,实现全区域的对象捕捉与渲染系统。《雪花》节目从互动视效整体方案的最终确定到彩排呈现仅用了3天时间,过程异常艰难,团队成员依靠坚忍不拔的精神与科学周密的分工协作,顺利完成了美术内容制作、系统架构设计与集成部署,并在历次全规格彩排中稳定发挥,得到了开幕式导演组的一致认可。

时间紧、任务重,来自声音学院的师生忘我地投入,视为战斗,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以专业的水准,忘我的精神顺利完成了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与所有相关部门的联调与测试。团队韩柯老师在开幕式之后的感言中谈到,以前总习惯一个人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但面对冬奥会开幕式这样的大型国家级项目,更需要团队协作。团队成员合理而主动的选择自己的位置,发挥特长,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放眼整个冬奥会的筹备历程,从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到开幕式《倒计时:立春》短片的总制片人李志伟;从担任开幕式引导员的北影学子,到由我校教务处长、声音学院院长童雷教授率领,声音学院师生组成的智能影像创新交互实时特效团队;从前期奔赴北京冬奥组委各场馆运行团队参与筹办工作的北影赛时实习生,到纪录片的拍摄团队……我校师生、校友积极投身冬奥相关工作,出现在冬奥赛前筹办至顺利举行的每一个环节中。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北影人用实际行动深情告白:有我,请祖国放心!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建设的峥嵘岁月,直到建党百年,双奥圆梦的光辉历程,北京电影学院人始终伫立在时代的最前沿,为党和国家留下重要的光影记忆。本次冬奥会,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创新团队,运用人工智能与交互渲染技术,将艺术表达与科技手段高度融合,以独特的创意形式为全世界观众呈现了一道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也在奥运会史上书写了电影学院人的独特作品,充分展现了北京电影学院人的专业水准。

图片

来源:开幕式交互实时特效团队

责编:XX

审核:LH J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