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传统印象中,牛是最辛苦的,一辈子吃苦耐劳,最后还要被宰杀吃肉。《夷坚志》故事中多有记载恶人、坏人转生为牛的事件,这种转生事件往往还留有证据,就像这故事所说…… 
【白话版】 房州(今湖北房县)房陵人李政是做当地保正(乡官)的,他为人顽劣狡猾,特别喜欢打官司,通过这种方式他侵占别人的田园,豪夺他人的牛马这种事太多了,官府也治不了他。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李政突然死了。他家的母水牛当天就生了个小牛犊,牛犊肚子下面黑白毛相间,呈现出“保正李政”四个字,每个字有“崇宁当三钱”那么大,人们能看的很清楚。每当李政的妻子、孩子走到小牛犊身傍,它就会流下眼泪,才半年时间,牛犊就被老虎吃了,骨肉都吃光了,唯独写着“保正李政”四个字的皮毛给留下来,那字迹就像是原来那样。监房州酒税官忠训郎王嗣宗亲眼见到了此事。人死之后转生为牛这种记载太多了,我(洪迈)的夷坚诸志以及有关古书都记了很多,现在这件事又显得更加奇异一些。【祥宏点评】:房州,即湖北房县,古称“房陵”;保正,古代农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每五十户设一大保,设大保长。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户)设都保。都保正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健讼,喜好打官司;崇宁当三钱,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发行的一种铜钱。当三就是相当于三个普通铜钱,钱型较大;忠训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重定后的武臣官名,为正九品武阶官,属小使臣;故事涉及到转世轮回以及报应等事。李政活着的时候就不是好人,转生为牛即是报应,老虎专门留下四字毛皮,似乎又更多了一层羞辱的成分,以警戒世人。【文言原文请见二条】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5-《夷坚志》转世轮回事件简述)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