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生活污水 | 稻田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江南一鱼6jvvqc 2022-09-03 发布于江西

       农村生活污水是居民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的总和,由于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所以将其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导致农村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近年来,人工湿地被广泛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实际上,稻田系统也是一种人工湿地,而且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而言,稻田人工湿地系统具有更高的除磷能力。

图片

一、稻田人工湿地

顾名思义,“人工湿地”是指人类为了利用某种湿地功能或用途而营造的湿地,或对天然湿地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湿地;水稻田和其它农用地不同,稻田的特征与湿地相似,它是一种人工湿地系统。
通过稻田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就是将农村生活污水作为稻田湿地的灌溉水和水稻生长所需的磷源;由于水稻本身和稻田土壤对氮磷有吸收和固定作用,所以稻田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水体净化植物,并且稻田人工湿地既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源,也是能够消纳氮磷污染的汇;因此,开发利用稻田人工湿地处理氮磷污水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二、稻田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机制

(一)氮的去除

1. 水稻的吸收作用
氮是水稻合成氨基酸或蛋白质及其他含氮有机物的大量营养元素,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水稻一生对氮的吸收总量按收获中的含量来计,每形成100 kg的产量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1—2.4kg,水稻吸收的氮最终通过收割而去除,但这一部分氮仅占土壤总氮含量的10%左右。
2. 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
在淹渍条件下,水稻利用通气组织将氧气输送至根部,在根部附近形成一个好氧环境,随着离根系距离的逐渐增大,田间依次出现缺氧、厌氧状态,为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增强稻田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提高了田间氮素的净化效率。
3. 氨的挥发作用
在光照和高pH条件下,当氨和铵态氮进入稻田并停留在田面水中时,氨挥发强烈;在石灰性土壤中,尿素的氨挥发损失达到施氮量的30%,占氮素总损失量的48%;在非石灰性土壤中,尿素的氨挥发为9%—11%,占总损失的19%—21%。
4. 土壤吸附与离子交换作用
稻田土壤颗粒带有负电荷,很容易吸附氨离子;同时,生活在水、腐殖层和土壤中细菌、蓝藻等各种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氮素也有一定的固持作用,但土壤颗粒的吸附能力有限,且只有置换土壤时才能将氮素从系统中去除。

(二)磷的去除

1. 水稻的吸收作用
磷也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水稻吸收无机磷并用它组成卵磷脂、核酸及ATP等,然后通过植物的收割而移去;按收获中的含量来计,每形成100kg的产量需从土壤中吸收磷0.9—1.3kg。
2. 土壤基质的吸附与沉淀作用
大多数情况下,可溶性磷的去除途径主要是基于基质的吸附和沉淀作用;土壤不仅对磷具有吸附作用,而且土壤中的Ca和Fe可与磷酸根发生反应而形成沉淀;但磷的沉淀吸附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当进入水中磷的浓度太低,不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时,生物可利用因沉淀和吸附积蓄起来的磷。
3. 微生物的去除作用
微生物对磷的去除包括对磷的正常同化和对磷的过量积累;微生物吸收的磷素存在于核酸、核苷酸、磷脂和其他含磷化合物中,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微生物均含有一定数量的磷。
图片

三、影响稻田人工湿地氮、磷去除的因素

(一)土壤

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母质类型不同,所以土壤对氮磷的吸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在沙性土壤中,水分与土壤表面接触后易向下淋失,氮磷运移较深,而黏性土壤易造成氮磷元素的表层累积;除这种直接影响作用外,土壤母质还可以通过影响土壤的质地、通气性以及土壤的水热状况等,间接影响土壤氮素积累和氮矿化过程等。

(二)水力负荷

水力负荷是影响湿地净化效果的关键因子,也是湿地运行的重要参数。通常情况下,湿地氮磷去除效率会随着水力负荷的降低而增强;除量的影响外,负荷构成也会影响净化结果,比如说,当有机负荷较高时,异养细菌的生长占优势,就会抑制硝化细菌的生长,从而影响湿地系统氮的去除。

(三)水稻

水稻具有喜湿耐淹的特性,但长期淹渍会抑制水稻的生长;再加上水稻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对氮磷的吸收利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水稻的基因型对氮磷吸收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构建稻田人工湿地时,必须以水稻耐淹特性为基础,合理设定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层深度等系统参数。

(四)水分管理

水是稻田人工湿地调控土壤环境、水稻生长发育和氮磷形态的关键因子。当水体在田间滞留期间流速接近于零时,水中悬移质和颗粒态的氮磷得以部分沉淀;当稻田长期处于淹水状态时,空气很难进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浓度极低,持续的低氧环境对水稻的养分吸收利用产生严重影响,所以要合理地控制稻田水分含量及流速,从而减少氮磷流失,提高系统净化效果。

四、实施案例介绍

在浦江县杭坪镇种植了大约150余亩的稻田,这片稻田承载着杭坪镇近5000人的生活污水处理重任,这是因为稻田的灌溉用水全部来自于杭坪镇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氨氮含量较多,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也就是说,这150余亩的稻田原本需要施加两次肥,但当只施加了一次肥之后,就发现水稻秆粗叶盛,长势特别好,并且这片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可达到700公斤以上,可想而知,这片稻田成了该镇天然的“人工湿地”。

       安徽中邦济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广龙教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团队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领域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精耕细作”。双方围绕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战略,深度研究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已开发并获得了“农业面源污染智慧监管平台”等相关知识产权。后续,我们将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关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更高质量的科技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