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谋、数据造假、献祭日欧:美国加息怎样危害世界经济?

 老王abcd 2022-09-03 发布于广东

美国东部时间8月2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了短短8分钟的讲话,在这8分钟里,鲍威尔推翻了之前金融界在2023年结束加息周期的乐观预估,他明确表示:虽然当前美国国内通胀有所松动但依旧要保持一定的限制性货币政策,加息不会停止。讲话结束后美国股市应声暴跌1000多点。

事实上,在美国通胀有所下降之后,市场呈现出一种普遍的乐观预期。不少华尔街的金融机构都认为,美联储会因此转变政策,结束加息周期。然而鲍威尔的言论却毫不留情的将这种乐观预期打破。在通胀缓解的情况下,依旧保持如此鹰派观点,以至于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当前通胀缓解仅仅是暂时性的,如果美国想要走出通胀泥潭,美联储很可能会重新上演沃尔克时刻。谁是沃尔克?美国经济将何去何从?全世界又要替美国买单了吗?午食已到,金主爸爸们扣Q开席!

沃尔克时刻

上世纪70年代,越战带来的巨额财政赤字,致使美联储再也没办法维持美元金本位制度,并于1971年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物价指数不断上涨。1973年,为了夺回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埃及于赎罪日这天发动了战争,并于一天之内攻克了以色列构建的巴列夫防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赎罪日战争。为了支持埃及这一举动,中东各国团结起来对西方国家执行石油禁运,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面对能源与财政的双重困境,美国经济开始走入滞涨泥潭。从1970年开始,美国CPI一路上涨,甚至来到12%的历史高位。与此同时工业通胀进一步拉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两年时间内,美国农产品价格上涨高达66%。

此时当政的尼克松政府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选择。保物价或者保就业。事实上,如果选择保物价,那么就必须执行紧缩型财政政策,并会进一步扩大失业率。而如果选择保就业,那就必须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那么就会出现通胀进一步恶化。简而言之,就业和物价,只能二选其一。

1970年,尼克松任命了伯恩斯担任美联储主席,伯恩斯为了确保自己的主席大位稳固,对于尼克松政府的要求照单全收。失业率高的时候,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产出,降低失业率;通胀率升高的时候,美联储紧缩货币,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但是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操作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货币政策缺乏连续性,并导致了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通胀率和失业率同时上涨。

面对这种危机局面,1978年威廉·米勒担任美联储主席,负责解决美国当时的通胀问题。然而威廉米勒这位老哥是一个典型的马谡式的领导,他拿出经济学教科书表示:当前通胀率并没有超出预期,市场有自我纠正能力,能够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言外之意,你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了,你应该自己学会解决通胀问题。

在米勒老哥的领导下,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快的通货膨胀,在其任期的最后8个月里出现了,那段时间,美国通胀没有那一个月低于10%。

在危机关头,沃尔克登上了美联储主席的宝座。面对汹涌澎湃的通胀巨浪,沃尔克毫不顾忌其他经济指标。果断宣布:开始限制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随着货币变得更加稀缺,银行将提高利率,从而限制整体经济中可用的流动性数量。这个阶段,美联储利率最高提到了19.8%。相比于拜登政府每次0.75个百分点的调整,沃尔克简直就是赌命。

最终,沃尔克赌赢了。在其政策执行之后,美国通货膨胀得到了彻底遏制。然而代价是极为高昂的。将美联储利率提高到19.8%的疯狂操作,直接让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整个拉美都面临着严峻的债务压力,因为他们的债务是以美元计价,并间接导致了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机。

与此同时,因为美元利率增加,导致了国际贸易成本飙升,这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危机。包括墨西哥、巴西、赞比亚在内的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其经济进程被突然打断,并产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经济学中,这次因为美联储加息而产生危机事件,被称为沃尔克冲击。

由此我们可知,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政策,不但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还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大海啸。

美国经济现状

当前美国部分经济学家之所以认为美联储会再次重演沃尔克时刻,是因为现在的美国经济困局与70年代极为相像。同样是财政超支导致的货币泛滥市场过热,同样是因为战争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这一切让人不得不回忆起沃尔克挽救美国的神奇操作。并给拜登政府带来一种惯性思维,认为自己也可以通过一样的办法拯救美国。

事实上,这绝对是一个错觉判断。因为当前美国经济状况,远远不如70年代健康。那个时期美国有着庞大的本土工业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创新与今天的服务业繁荣绝不能同日而语。远的不说,就以2008年金融危机举例,美联储仅仅只是加息到5.5%,美国房贷市场就立刻出现了雪崩,并导致了一连串的金融问题。今天的美国别说学习沃尔克加息到20%。能加到5%不崩,就算他老拜家祖坟冒青烟了。

虽然我们都知道,加息会增加市场融资成本,并导致金融市场稳定性下降。但得益于之前长期执行的低利率政策,当前美国还是有加息空间的。而这也是美联储坚定加息的原因之一。

从拜登政府的角度来看,自己不需要面对降息保就业还是加息保物价的难题。因为就业已经崩了。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说当前美国就业市场火热,并拿出数据表示失业率已经降到了3.5%,事实上,如果仅仅是从数据来看,情况确实如此。

但是,美国人口普查局和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却给我们揭示了这数据背后的隐情。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报告指出,美国适龄劳动人口中,至少有8%的人,也就是1630万人长期感染新冠。而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则认为这个数字是1700万人。这两个数据非常接近,其可信度极高。换句话来讲,美国因为新冠感染,至少有8%的劳动人口是没办法进行工作的。

明尼阿波利斯储备银行的报告同时显示,目前美国至少有400万人因为新冠后遗症,直接退出了劳动力市场。而剩下的人,就算没有严重后遗症,新冠也降低了其工作状态。根据统计,新冠轻微后遗症患者,平均每周减少 10 小时的工作时间。如果按照一周40个小时计算,相当于降低了25%的劳动时长。美国就业市场火热很大程度上不是经济因素导致的,而是新冠疫情的存在,给美国劳动人口造成了巨大杀伤,制造了劳动力缺口。虽然这个观点,有以偏概全的可能,但我们必须要看,美国就业市场火热的背后,有新冠的原因在里面。

至于美国3.5%的失业率,这么说吧,这个统计数字,无论从哪里出来的,我都没信过,特别是这个时间点。大家可能不知道,美国在统计就业率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叫自然就业人口。那就是在联邦政府失业登记名录上已经登记,并且6个月没找到工作的人,就算自然就业人口,不计入失业率统计中。

这个办法是奥巴马时期发明的,当时的劳工部长希尔达·索利斯认为美国失业率统计有问题,她指出,在美国的经济环境下,大部分失业人口是没有存款的,一旦失业6个月以上没有饿死,那肯定是打了零工或者找到工作了,所以这部分人群算是自然就业,必须被剔出失业率统计中。

综上所述,只要还有新冠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美国真实就业率就很难拉回来,因为一个现实问题是避免不了的。那就是感染期间和感染后的严重后遗症患者,是没办法上班的。这真不是个人意志能够扭转的。

而一人失业,往往意味着一个家庭失去生活收入。这些家庭会更加关注当前的物价指数,如果拜登不能扭转当前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那么这些人,很可能会转投懂王。对于拜登来讲,加息保物价,肯定是其第一目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新冠,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会付出相当昂贵的代价。有时候,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

欧洲日本再次买单

美国日子不好过,但是,本次局部战争带来的经济问题,最大的受害者,是欧洲和日本。

据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欧洲通胀率来到了创纪录的8.9%。部分欧洲国家通胀率已经超过了10%。这个数字可比美国高多了。路透社同时指出,欧洲零售额已经暴跌,消费者正在减少商品购买量,6 月零售额同比下降近 4%,其中德国更是下降 9%。

由于欧洲部分老牌企业拥有强大的定价能力,迄今为止都应对得很好。但能源密集型行业已经在遭受损失。欧洲近一半的铝和锌冶炼产能已经下线,而大部分依赖天然气和化肥的生产体系已经关闭。

近期,马克龙也在法国内阁会议中指出,我们曾经的世界充斥着丰富的资源以及充分的商品,这种无忧无虑的状态已经结束了。如果通货膨胀继续上涨,那么法国政府将无力维持对家庭能源的补贴,法国能源价格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在其讲话中,马克龙同时提到,能源独立和其面临的挑战,是法国民众必须要面对的,自由是有代价的。但现在还是夏天,很多事情为时尚早,如果冬天来了,马克龙还能重复这句话,并宁可冻着,也不用俄罗斯一口气。那就是玩真的,在下佩服。要是到时候马克龙反悔了,那本人手中的乳法笑话册,可就又多了一页啊。

而且,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沃尔克冲击已经证明了一点,美联储的长期加息一定会影响其他经济体的健康。事实上,世界上很多问题不能单独来看,要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

那么,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产生了利差,致使欧洲、日本资金大量回流美国,会不会对欧洲和日本经济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呢?如果美联储提高加息强度,比如一次性加息100个基点,欧洲与日本经济会不会随着美联储的加息强度提升,而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呢?

从日本的经验来看,面对美联储的不断加息,日本国内经济情况不允许其与美联储进行同步加息,只能由央行出面无限制购买国债,以稳定市场,稳定利率。至于为什么日本不能跟着加息,大家可以看看日本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日本GDP占比和其他国家的对比图)数据会回答这个问题。

只可惜,这种面对美联储强势加息,却只能由央行出面无限制购买国债的被动防御打法,无异于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虽然短期见效,但长期来看,肯定会出问题。

这里就会引出一系列非常繁琐的关联。首先,当前美国CPI持平,是因为能源价格下降抵消了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然而随着冬天的临近,欧洲对于能源需求的增加,是否会进一步抬高国际能源价格。一旦能源价格再次上涨,美国CPI出现大幅增加,是否会坚定美联储加息决心。而美联储一旦进行激进加息,哪怕美国经济能够顶住,欧洲和日本经济能否承受加息带来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考虑,弃子也会为大家继续追踪。

这里我插一句,目前欧洲通胀率第一名土耳其,CPI已经来到70%了,面对如此离谱的通胀情况,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居然还在降息。面对通胀,他做出了和拜登截然不同的选择。别的事情不敢保证,未来三年内,埃尔多安和拜登必须“死”一个。大家下注吧。要是他们都安然无恙得活了下来,那整个经济学教材,可能得重新写了。

综合刚刚所阐述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就算当前美国经济情况良好,通胀缓和,但风险依旧存在,美联储仍然会选择加息。2、在冬天之前,如果欧洲不能解决其能源问题,那么通胀问题依旧会爆发。3、如果爆发通胀压力,美联储加息强度肯定达不到70年代沃尔克那个水平,但其加息一定会如沃尔克冲击一样,影响世界其他经济体的正常运转。

从当前情况来看,经济冲击已经从资本主义市场的外围国家,如斯里兰卡、土耳其、巴西,开始向核心蔓延。无论我们用何种语言来描述,冲击都将会变得不可避免。目前我们的降息,很大程度上是为未来加息留足调整空间。

而在本轮冲击中,中美两国都不会倒下,真正会面临危险的是欧盟和日本。就欧盟而言,因为自身的主权债务危机长期存在,欧洲加息空间非常有限,美联储可以一年时间内加息7次,欧洲恐怕最多能够跟两次。再多,就危及国本了。

而日本情况也一样,哪怕当前日本国债利率已经无限接近于零,但庞大的债务总量,让日本不得不拿出其财政收入的10%-15%用于支付国债利息。根据一些保守的经济学家估计,日本利率只要上涨1.5%,日本就将会面临财政悬崖。对于日本而言,什么操作都能接受,唯独加息不行。

这样一来,美联储的加息,就会在美国本土形成利差,100美元的美国国债利率3%,而同样金额的日本国债利率只有0.5%不到。那么日本资金大量流往美国几乎是一个不可避免地结局。最近几个月时间,日元大幅度贬值了20%,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利差导致地资本外流。随着美联储地加息,利差会进一步扩大,资金外流速度会逐渐加快。

与此同时,随着资本外流,汇率也会出现大幅度贬值,事实上,欧元和日元最近半年地贬值幅度都远超预期。这就带来了第三个问题,外汇储备下降,贸易逆差出现。

在研究沃尔克冲击导致的金融风险时,我发现,上世纪发生在拉丁美洲的故事,正在欧盟和日本身上重复。而唯一的区别是,沃尔克冲击利差太大,拉丁美洲经济底子太薄,以至于金融海啸瞬间就席卷了全国。而日本和欧盟,因为经济底子厚,只是持续性地失血,并没有出现太过于震撼的场面,以至于不被人所知晓。

但正如刚刚所言,欧盟与日本的失血速度,是由双方利差所决定的,只要美联储继续加息,总会有量变导致质变的那一刻。下面,就是拼内力的时候了。熬死一个,就能喂饱剩下所有人。

大家觉得被熬死的会是谁呢?

资料来源:

1、 Is the US ready for the next recession? ——Wendy Edelberg

2、 Ten facts about COVID-19 and the U.S. economy —— 布鲁斯金学会

3、 New data shows long Covid is keeping as many as 4 million people out of work—— 布鲁斯金学会

4、 Health Care Access, Telemedicine, and Mental Health——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

5、 Macron warns French sacrifices will be needed as tough winter looms —— 路透社

6、 Japan's Debt Dilemma Is Generational Conflict Avoidable? ——noah smit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