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姑娘”郭凤莲:60年代全国楷模,被迫离开大寨11年,如今怎样

 朝晖图书馆 2022-09-03 发布于河北

号称“中华第一村”的山西大寨村可谓是无人不知。

但其实它在解放前还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土地的贫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村民们常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年的头等大事只是思考如何活下来。

直到她的出现,让大寨村在洪涝灾害面前也能收获粮食40万斤,连毛主席都称其为“农业学大寨,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她就是郭凤莲,一个受周总理三次接见的“铁娘子”。

不仅如此,虽然村里只有五百多口人,但在郭凤莲的带领下,2020年,大寨的集体经济组织总产值达到了2.6亿元,农民人均每月纯收入2.4万元。

文章图片1

郭凤莲

她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带领大寨村步入如今的“盛世”?

重振大寨 转型致富

1991年,山西组织部经过慎重决定,任命郭凤莲为中共昔阳县委常委,大寨党支部书记。

同年12月15日,44岁的郭凤莲在离开11年后,重新回到了大寨,这个魂牵梦绕承载着她青春的地方。

郭凤莲回村的那天心情十分激动,大寨村的村民们夹道欢迎,敲锣打鼓,全员出动迎接郭凤莲。

郭凤莲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流着眼泪挥舞着手说道:

“乡亲们好,你们的铁姑娘又回来了!”

再次回到大寨村,郭凤莲不禁鼻头一酸。

原来,在自己离开大寨的这些年,村民的生活水平并未显著提高,大多数人还是住在窗户透风、房顶漏雨的土房子里;

田间土地也没有很好规划利用,不下三分之一的空间闲置。

她开展走访行动,发现这一切都源于村里常年信息闭塞,加上生产力薄弱,生产方式对比外界十分落后。

文章图片2

郭凤莲

郭凤莲意识到,传统的农村合作社因不再适应新时代发展已被淘汰。

更多的是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类新起之秀。

既然如此,要改变大寨村没落的现状就必须要重新规划,找寻大寨村的发展新方向。

郭凤莲开始查阅与农村发展有关的新闻资料,关注一些国家新政策,到处奔波进行市场调查。

最终,她发现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方兴未艾。

天津的大邱庄,江苏的华西村正是当时农村发展的两面旗帜。

郭凤莲连夜召开村集体会议。

会议上,她拍桌而起,极力提高自己的音量,中气十足地说道:

“从前是全国学大寨村,现在到了大寨村学全国!“

话音刚落,底下的干部难免窃窃私语起来。

这时,一名干部将大家心中疑问说出:

“好是好,可是,我们学习谁?又怎么学习呢?”

郭凤莲闻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立马回答道:

“问得好!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我坚信,要想大寨富,就必须秉承'走出去’原则,向着市场经济工业化道路前进。”

虽不知道具体怎么实施,但看着郭凤莲如此自信,加上她之前在大寨做出的“成绩”,各干部纷纷点头同意。

文章图片3

郭凤莲

就这样,在确定目标和方向之后,她开始像别人一样在村里开办一些工厂。

然而,转型哪有说得这么容易。

前期市场调研不充分、村中条件无法支撑新厂运营、郭凤莲自身经验不足......

因为方方面面的问题最终导致工厂同质化严重,别说走上市场,就连走出大寨都成问题。

好在郭凤莲并不气馁,立马从中总结经验,反思过程。

她发现如果一味学习和模仿,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推陈出新,很难真正发展起来。

说时迟那时快,作为行动派的她很快就号召村民一同南下北上、认真考察。

众人借鉴学习别人的方法,并将这些内容与大寨村自身优势相结合,而村中第一家成功开办的羊毛衫厂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当时,江阴南闸镇羊毛衫厂的生意非常好,其火爆程度成功引起了郭凤莲的注意。

文章图片4

郭凤莲

于是,她在和村民讨论后,也决定开办这类型的厂子。

可经过前几次折腾后,他们连购买设备的钱都没有了。

不仅如此,因为迟迟没有成效,村里也开始传出对郭凤莲的质疑声与嘲讽声。

那段时间,她顶着众人的质疑,到处拉资金、跑项目。

仅仅在一年的时间内,她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大江南北,行程高达好几万公里。

正所谓,好运是会眷顾到每一个努力的人身上的。

2004年的一天,郭凤莲到青岛出差。

半夜,她在酒店睡得正香。

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把其惊醒,拿起手机一看,原来是香港中策集团的黄鸿年先生的来电。

“大寨村的新项目我很感兴趣,我现在在北京,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明天晚饭前我们可以见面详谈。“

文章图片5

电话那头的话让郭凤莲一下子睡意全无。

她连忙起身,喜出望外地说道:

“好的黄先生,我们约在明天下午三点见面吧。”

挂断电话,时间已经很晚了。

但为能在第二天赶往北京,她来不及收拾自己,便马上驱车去北京。

因为前一天整日工作让其精疲力竭,加之连夜驾车,途中好几次她都不得不靠路边停车来调整状态。

终于,在第二天下午,她及时赶到,与黄鸿年先生顺利碰面。

黄鸿年望着眼前风尘仆仆、满脸疲惫的郭凤莲,关切地问道:

“为什么郭书记看上去这么累?”

郭凤莲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红着脸说:

“不好意思黄先生,我来不及整理自己了,因为昨天我在青岛出差,开了一晚上的车才到北京。如果我有什么失仪的地方,希望您不要介意。”

黄鸿年得知这个消息,不由得对郭凤莲刮目相看。

他拍掌大笑说道:

“不会介意!就凭郭书记的这股精神,我也要给大寨投资!”

文章图片6

郭凤莲

就这样,谈判非常顺利进行着,郭凤莲也争取到港商的投资。

也是得到了这笔资金,大寨羊毛衫厂总算正式建成并开始运转。

因为前几次的失败,不少人对办厂还是怀疑的,郭凤莲便用实际行动证明。

她每天早出晚归,大事小事都亲历亲为,为了学习更多营销经营技巧,更是常常秉烛夜读。

乡亲们都知道,每天开到深夜的那盏灯就是郭书记的。

看着如此拼命的郭书记,质疑声自然渐渐减少,大家纷纷加入参与其中,出谋献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羊毛衫厂收益逐渐水涨船高。

而后更是在郭凤莲带领下,一年厂里的纯收入就能达六十万元。

文章图片7

郭书记的名声一时大振,走在村里大家都纷热情向她挥手打招呼。

但其实,早在几十年前,郭凤莲就曾带领过大寨村走向辉煌......

初出茅庐 声名鹊起

1947年9月,山西省昔阳县武家坪村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这个女婴便是日后家喻户晓的“铁姑娘”郭凤莲。

郭凤莲三岁的时候,母亲不幸离世,只剩下父亲照顾郭凤莲。

但是一个大老粗怎么照顾好一个女娃呢。

无奈之下,父亲只能将她托付给大寨村的外婆进行抚养。

从此,郭凤莲与大寨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章图片8

穷乡僻壤的大寨村,只有光秃秃的山,没有路更没有梯田。

村民生活艰苦,吃不饱,穿不暖,孩子更上不起学。

也因此,许多干部根本不愿意来碰这块“硬骨头”。

没人来扶贫,这里也就一直维持着贫困的窘境。

好在一个名叫陈永贵的人成为了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一切终于迎来转机。

他为了改变村民的生活,做出“紧跟时代、改造村庄”的决定。

村中没有田,陈永贵就率领大家进行梯田开辟,早出晚归上山下山,将零零散散的田地进行开采。

村中没有路,陈永贵就带着大家用手挖出来一条条路。

村中没有学校,陈永贵就向国家申请了资金,在村里创办小学。

文章图片9

陈永贵

彼时,郭凤莲正好到了读书的年纪,她成为了村里第一批接受教育的孩子。

从小被外婆带大的她,与同龄人相比更加成熟与懂事。

到了自己读书的年纪,知道外婆年事已高,干不了重活,她便开始一边学习一边分担家里的家务。

久而久之,就连周围邻居都对这个自立自强、做事聪明伶俐麻利的小姑娘赞不绝口。

1963年,16岁的郭凤莲顺利毕业,并开始在村中担任起小学教师的职位。

理由也很简单,她希望自己能够教育更多孩子,让他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

不仅如此,她还当队长,组织了一支23人的“铁姑娘女子突击队”。

就这样,郭凤莲白天上课,晚上就和队员一起帮助村子建路种田。

平日里,村民们有难题都会找她们帮忙,那个时候“铁娘子队”就像是一块砖,村子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很快,郭凤莲的事迹便传到了陈永贵的耳朵里。

他对这个有主见、办事灵敏的小姑娘格外看重,经常与她交流村中建设心得。

文章图片10

本以为村子发展会渐入佳境,可命运又一次捉弄了大寨村的人。

196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始料未及的暴雨席卷了整个村子。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的意思,更令人崩溃的是,这种雷雨交加的天气竟持续了七天七夜。

这场自然灾害过后,大片农田被淹没,几乎所有庄稼、房屋都被冲倒。

一栋栋房屋转眼变成废墟,大寨村之前的努力都功亏一篑,甚至比起之前的贫瘠更加满目疮痍。

因为暴雨洪涝将村中住处摧毁,村民们暂时在村中的一个窑洞里安身。

村子遭遇的一切让众人像霜打的茄子一般,大家零零散散地坐着,精神颓然、眼神无光。

要知道,洪水暴雨带走的还有村民们重振的信心和生的希望。

这一切,党支部书记陈永贵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但作为领导他不能带头泄气。

调整好心情站在窑洞口,陈永贵拍了拍手吸引众人注意力,而后他说道:

“大寨村的梯田毁了,农舍毁了,我知道大家很难受,我也一样难受,但是我们的大寨精神还没有毁,也不能毁,我们要重新振作,恢复生产,相信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文章图片11

陈永贵与村民

作为铁姑娘队队长的郭凤莲听到陈永贵的号召后,马上站起身,目光如炬地说:

“陈书记,我支持你,不止是我,我们铁姑娘队都支持你。之前是在你的带领下咱们村才富起来的,现在我们依旧相信你!”

队里其他姑娘纷纷点头致意。

接连的支持声让剩下的村民也有了信心,众人一致决定:重振大寨!

在郭凤莲的安排下,姑娘们开始为重建出力。

“铁姑娘们”在乡野田间不断穿梭,有条不紊地处理眼前的“乱景”,清扫碎石,农作物……她们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洪抢险之中。

看着这些充满朝气的姑娘,村民们也逐渐恢复士气,并在陈永贵的指挥下,有序加入到修复家园的队伍之中。

文章图片12

铁娘子

灾害来临后,上级十分重视,领导亲自来到村中,慰问大寨村村民,并且迅速上报情况,送来赈灾物资以及救灾款项。

可是当时的中国还在建设时期,国库并不丰裕。

“全国灾区那么多,如果都需要国家救助的话,钱怎么够呢。”

想到这儿,村民们没有收下救助款,并一致决定自食其力。

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还拍着胸脯向上级承诺:

“我们一定会靠自己度过难关,不但不需要国家的物资,还会按时向国家上交粮食!”

接下来的日子,村民们丝毫没有怨言,互帮互助,晚上也会在路边田野看见忙碌的身影。

在众人辛勤付出下,大寨村的农业生产终于恢复了生机,甚至变得更好。

那年,村中粮食增产到40万斤,共计田地1200多亩。

同时,1000多亩的树林让村子再也不用担心洪水。

只是在这看得见的数字背后,是看不见的众人心血。

大寨村取得的农业奇迹迅速红遍全国,郭凤莲也成为全国所效仿的人物。

文章图片13

郭凤莲

此后“铁姑娘”郭凤莲还领导大寨村的社员们植树造林,兴建水利。

一举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改造成了沃野良田。

不久后,“大寨精神“迅速在全国叫响,周总理还亲自到大寨参观并将其总结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铁姑娘”和“大寨精神”,作为这里的两张名片,越传越远。

1973年,在一次参观中,周总理向陈永贵提出:

“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现在国家其他地方需要你,准备任命你为国务院副总理,大寨村的情况呢你最了解,所以你准备离开之前,让谁来继续发展大寨村呢?”

陈永贵没有太过纠结的思索,他脱口而出道:

“自大寨村的改革以来,咱们村的郭凤莲同志的表现很是突出,我决定让她来担任这个职位。”

他知道,在郭凤莲的领导下,大寨村一定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事实也的确如此。

担任大寨的书记以后,郭凤莲从来没有表现出盛气凌人的官僚气息,她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几乎随时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在田间地头劳作。

文章图片14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曾经众人学习的“大寨精神”因为一些原因被批判。

1980年,郭凤莲更是被任命为晋中果树研究所副所长。

言外之意,她要离开它为之奋斗十几年的故乡。

只不过,工作负责又有能力的郭凤莲不论处在哪个岗位上,她都能表现出色,以优异的成绩,受到领导赞赏、群众爱戴。

稳定向前 心系群众

这就是郭凤莲在几十年前在大寨的辉煌成就。

如今郭凤莲回到大寨,在大寨成建厂,成立公司,将大寨从一个“政治品牌”转变成如今的“经济品牌”。

她利用大寨极具乡村特色这一特点,将“大寨”作为一个本土品牌打造起来。

集团旗下的衬衫厂,羊毛衫厂,核桃露,酒厂等等企业一直蓬勃发展。

非但这样,旅游业作为全国的发展大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郭凤莲必然着重发展。

她带领村民,将大寨村打造成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来到大寨村的游客近百万之多,络绎不绝的游客让大寨村变得更加富裕。

郭凤莲也做到了从“铁姑娘”到“董事长”的蜕变。

文章图片15

大寨村的村民在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家家户户的房子都进行了翻修,也都买了小车。

只是时代一直在进步,郭凤莲知道如果人们思想一直拘于以前,大寨村势必会像之前一样,再次迎来危机。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育。

于是,她毫不犹豫将一部分收入投入到教育中,在大寨村建立了多所学校,让从前读不了书的孩子都有地方学习。

而这些由大寨村培育出的人才,也和郭凤莲一样,对家乡爱得热烈,学成归来之际,纷纷回到家乡,用所学知识,参与家乡建设之中。

大寨村从从前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荒山野地,成为现在这样一个“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的幸福村庄。

大寨村又变得欢声笑语起来,大家都知道,从此往后,好日子就要来临。

其实大寨村两次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足以证明绝对不是偶然。

两个不同时期的大寨村都能留下了郭凤莲的烙印,也是因为郭凤莲自身的优秀和不断努力的结果。

那么如今,这个带给大寨村两次复苏的“铁姑娘“如今怎么样了呢?

文章图片16

在后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郭凤莲出席过几次,会上的她依旧心系百姓,不断反映着一些民生问题,同时提出有用的建议。

年过七旬的郭凤莲看上去和蔼可亲。

岁月虽然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但她的优秀品德却丝毫不变,她就和这些品德精神一样,在我们心中,在大寨心中,永远年轻。

在其中一次的人大会议之后,郭凤莲接受记者采访时候,记者问道:

“为什么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一直在岗位奋斗着,没有退休呢?”

郭凤莲笑着说:

“总觉得自己还有力气,还有能力,所以我还想继续干下去,我觉得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我还能干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带着大寨村,带着更多人民,走向更好的生活。”

文章图片17

后记

“铁姑娘”郭凤莲靠着自己吃苦耐劳的坚定信念,带领着大寨村走得更远,成就了大寨村的两次辉煌时刻。

她不仅是时代的楷模,更是女性的楷模。

谁说女子不如男,只要坚定不移、从一而终,一定能完成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李俐.郭凤莲 从大寨“铁姑娘”到商界“铁娘子”[J].工会博览(下旬版),2017(02):39-41.

[1]陈丽娜.郭凤莲 乡村振兴中如何继续发扬大寨精神[J].农村工作通讯,2019(06):28-29.

[1]梁小燕. 她还是咱农家的“铁姑娘”[N]. 人民代表报,2022-01-15(007)
.DOI:10.28649/n.cnki.nrmdb.2022.000032.

[1]杨文,郭静.郭凤莲:与时俱进 人生依旧精彩[J].先锋队,2015(10):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