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总想着自己独占好处,真正的精明人懂得分享利益|鬼谷道

 鬼谷道 2022-09-03 发布于江苏
作者鬼谷信
 
历史的某一时刻,有时候挺荒诞的,让人忍俊不禁。
 
尤其是当人面对利益的时候。
 

自打韩、赵、魏三个反骨仔除掉了老大智伯以后,中国历史便迎来了战国时代。
 
春秋和战国的区别就在于,春秋时代大家嘴上还讲点仁义道德,虽然私底下也干着尔虞我诈的事儿。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尔虞我诈就直接成了桌面上公开的话题了,大家信奉的是“干就完了”。
 
“三家分晋”事件也同样证明了在乱世,孔子的“礼制仁政”充其量也就是梦想而已。
 
你说韩、赵、魏实力排名是怎么样的?颠倒过来就是,魏国大于赵国,赵国大于韩国。
 
如果这个排行榜让魏武侯知道了,他肯定是不高兴的,因为魏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雄霸中原,比如吊打秦国。
 
你没看错,是吊打秦国。彼时的战国版图上,魏武侯可以雄赳赳气昂昂的说一句:
 
还有谁?
 
秦献公则会蹲在角落里,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说:大哥,您忘啦,我还请您吃过饭。
 
 
然而,意外总是来的让人猝不及防,魏武侯一直忙着南征北战,制霸中原时,一直忙事业,却把安排接班人的事儿给忘了。
 
于是在公元前371年,魏武侯崩了,魏国上下顿时傻眼了,大家最熟悉的历史剧情,夺位之争开始了,弟弟魏缓觉得哥哥魏䓨不行,应该让自己继承家业。
 
这个魏缓明显是有点不识抬举了,弟弟跟哥哥争继承权,名不正言不顺。在我们外人眼里,也无非是兄弟两为分家产闹不愉快的家务事。
 
可是,你不奇怪吗?到底是谁给了魏缓勇气的?是梁静茹吗?当然不是。
 
魏缓的身后隐约晃动着一个人的人影,他是谁呢?
 
在公布答案之前,我们不妨做个思考题:韩国,赵国,魏国三个反骨仔的关系是朋友,还是敌人呢?
 
其实检验一个人是敌是友,最好的时机莫过于,在你落难时,他的反应如何。彼时正当魏䓨和魏缓哥俩为继承权闹的不可开交时,魏国来了两个不速之客,隔壁的赵老大和韩老大,笑容满面的出现了。
 
他们是来说和的?怎么可能。
 
有时候弱小的人未必就是善良的人。看见魏国内斗,最弱小的韩懿侯动了心思,套用鬼谷子的一句话“墙坏于其隙”,墙壁的坍塌往往是因为缝隙的存在,发现魏国内乱,于是敏锐的洞察到“魏乱,可取也”
 
这句话好理解,趁你病,要你命。
 
然而,弱小的韩国恐怕是搞不定魏国的,怎么办呢?肯定是找人入股啊。
 
韩老大找谁呢?当然是赵国。实际上,赵成侯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他就是隐藏在魏缓身后的人影。
 
《竹书纪年》记载:公子缓如邯郸以作难。
 
赵成侯原本的计划是,扶植魏缓上位,然后借机控制魏国。正愁搞不定魏国时,韩国来拉投资了。
 
于是两家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创业,“三家分晋”的续集“两家分魏”的故事又将上演。
 
浊泽之战爆发。
 
 
结果如何呢?
 
创业初期,学好数学是很有用的,1+11,韩国+赵国>魏国,套用鬼谷子的话叫“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合伙人共谋有相同的欲求就会关系亲密,是因为都对双方都有利可图。
 
是的,魏国大败。
 
原本魏国只是兄弟分家产的家务事,升华成了诸侯兼并战争。见韩赵联军已经兵临城下,刚刚在内斗中占据上风的魏䓨慌了,怎么办呢?
 
会有人帮魏国吗?目测是不会有的,彼时列国都等着看好戏,坐等魏国灭亡,就像当年魏国灭中山国那样。就像当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一样,既然事不关己,于是高高挂起。
 
韩懿侯和赵成侯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只要瓜分了魏国,自己就是人生赢家了,就是战国最靓的仔了。可是如何分配利益呢?两家开了个会,赵成侯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老韩,咱们一不做二不休,把魏䓨给干掉,然后立魏缓当魏王,再让魏国割地给咱们,岂不爽歪歪?”
 
赵成侯这一招妙啊,魏缓是他扶植起来的,只要魏缓当了魏王,割点土地给韩国,就当打发个叫花子了,到时候赵国就可以笑眯眯的把魏国纳入囊中吃独食了。
 
可人家韩懿侯又不是傻子,你想吃独食?想的美。于是乐乐呵呵的说:“老赵此言差矣,咱们都是厚道人,怎么能直接杀魏王,分割魏国的土地呢?这也太贪心了吧。你看,咱们不如这样,直接把魏国一分为二,你一半,我一半,你看怎么样?”
 
赵成侯强忍住不快说:“我觉得你说的不对。”
 
韩懿侯什么态度呢?史料记载:寡人伐开心(懿侯不悦),然后呢?历史上最滑稽的一幕发生了,韩懿侯居然主动撤兵了,你没看错,居然主动退兵了,这拨操作还是挺秀的,你想吃独食是吧,好啊,哥们我不玩了。
 
请听题:韩懿侯这么做是任性吗?我们只能用“不成熟”来形容,毕竟他也刚上位两年。但是,阿信想说的是,他并没有做错。
 
赵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吃独食,只要赵国控制了魏国,你猜下一个倒霉蛋会是谁?自然是最弱小的韩国。这一出“三家分晋”游戏,他们的老爷子们已经玩过一次了,之所以老爷子们能成功,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现如今呢,魏国已经快废了,朋友也即将成为敌人。
 
与其让赵国成为最后的赢家,不如留着魏国,制衡赵国。韩懿侯退兵以后,赵成侯见势不妙,也只得惺惺而去。
 
于是乎,历史上总被孟子教做人的诸侯,也是战国第二个称王的魏惠王魏䓨终于深深呼了口气道:
 
吓死宝宝了。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有这么一句台词,让人记忆深刻:永远不要和朋友合伙开公司。
 
为什么呢?因为诸多时候,友情经不住利益的诱惑,理想经不住现实的冲击。说大白话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利益有限,分配利益的时候大家都分少点没关系。让人不安的就是,在巨大利益的面前,总有人想吃独食。现代的创业者们往往都是可共患难,却很难同富贵。

创业初期,当公司处于困难的时候,人和人之所以合作,是追求“1+12”大家可以一起努力奋斗,而当公司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有了一定规模后,往往会因为权力及利益而发生冲突。当其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相符时,就会感觉不公平,内心失衡,想得到更多,因而发生种种矛盾,于是“1+1<2”了。
 
现代的创业者们便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像“韩赵联军”的滑稽闹剧,双方关系破裂,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最终鸡飞蛋打,双输。
 
也正如鬼谷子说的“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有共同的需求但是关系疏远,这是因为只对一方有利。看着合伙人们因为分配利益而反目成仇,让人忍不住的感慨:

人别总想着自己捞好处,真正的精明人懂得分享利益!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