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北胜利山上杜梨树,见证中央红军长征最后一战切尾巴战斗的胜利

 茂林之家 2022-09-03 发布于湖南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但是东北军和马家军的骑兵尾随在后也跟到来了,在毛主席亲自部署下,主席与彭老总一起指挥打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最后一仗—吴起镇战斗。这次战斗,中央红军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就在现在吴起县城边,以前叫平台山,吴起镇战斗闻名后改名叫胜利山。下图就是现在胜利山上的一处杜梨树,当时毛主席的指挥所就在这个位置,因此就留下了一段中央红军与杜梨树的故事。

吴起镇战斗指挥部旧址栽种的杜梨树,图片来自网络

吴起镇战斗时,1919年7月出生的16岁陕甘支队1纵队5大队的少年先锋连指导员马兆祥就带着全连战士与中央警卫连一起在这个地方担任警卫任务,保护指挥部,他有对这个地方的回忆(马兆祥的故事笔者写有《从陕北游击区到瑞金的少年,当上红5团指导员又从瑞金长征到陕北》等两文)。马兆祥是延安市子长县马家坪村人,他长征到达吴起县之前也没来过这,对这里不熟,参加吴起镇战斗后,他记忆最深的就是指挥部所在的杜梨树。

马兆祥回忆:“10月21日一清早,中央警卫部队和我少年先锋连(就剩二十多人)来到吴起镇对面几百米高的一个塬上,在一棵杜梨树下设立了指挥所。不一会儿,毛主席、周副主席和彭老总带着警卫人员来到了指挥所,我们少年先锋连和总部通讯连在一旁担当警戒。毛主席说,我们要把追赶我们的敌人干脆、彻底地全部消灭。作战计划部署好后,毛主席对我们这些警卫人员讲:'我要困个觉,枪打得紧了,你们不要叫我;枪打得稀远了、你们再叫醒我。’”

战斗打响后,红军将士把进入口袋的敌骑兵打得到处跑,警卫指挥部的马兆祥连小战士们看到战场形势,急得嗷嗷直叫,很想到前方参战。“毛主席看到我们急于参战的样子,笑笑对我们说:'少年先锋连也不能光在这里看热闹了,娃娃们跑得快,娃娃连上!’得到毛主席的命令,我们喊着'冲啊……’,就向敌人的方向冲去。”

马兆祥率领少年先锋连,飞奔着冲下土坡。追了一个多小时,他的左臂嗖地麻了一下,他没在意,继续向前追击敌人,不一会儿,就听到有人大喊:“指导员,你负伤了!”他低头看时,流出的血浸湿了军服的袖子,这是他第一次作战负伤。5团团长张振山看见他负伤了,说:“小马,不要追了,骑上马,向后转移!快向后转移!”

树上的杜梨,个头比南方的梨子小,图片来自网络

北方人认得杜梨树,南方没有杜梨树因此南方人就认不到,有些战士就说它是梨树,说得也对,但不够具体。笔者记得陕北的枣子是国庆时就成熟了,不知杜梨是不是也是10月份成熟?没有吃过杜梨,它吃起来味道是又酸、又麻吗?

毛主席的警卫员陈昌奉当时也在这里,他也有回忆。陈昌奉回忆道:“10月21日,毛主席约4时半过河,从二道川口一个小庄子前面的小路正面西南上山。上山后,过了两个马鞍形的地方,5时半走到第三个马鞍形的地方,发现一株很大的树,树上结着吃起来又酸、又麻的东西,毛主席对我们说:“这个很好吃!”毛主席在那棵树下又召集一部分干部开会,毛主席反复说明打好这一仗的重大意义,要求大家一定要打胜。”

“会后,毛主席对我们说:“现在休息休息,枪声响得激烈时不要叫我,到打冷枪的时候再叫我。”毛主席在树下休息不一会儿,战斗打响了。我们从山上看见二道川后面的山梁上尘土飞扬,敌人逃跑了,有一个大队跟着敌人追了四五十里,这次战斗约早晨7时开始,到9时胜利结束,历时两小时左右,缴获敌人一百多匹马。下午各大队都分别召开了庆祝会,欢庆战斗的胜利。毛主席是中午12时左右下山的,下山后到他的窑洞休息了两小时,到下午4时又开会研究工作了。”

胜利山杜梨树老照片

平台山上的杜梨树与红军有缘,它们也旁观了中央红军在这里的长征最后一战,以后平台山也改名叫胜利山了。后来,胜利山上红军指挥部的那棵杜梨树老去,70年代时吴起县当地群众又在原地栽种了一颗杜梨树,以纪念伟大的吴起镇战斗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