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神”李世民人生中唯一的大惨败,初创的李唐王朝差点因此覆灭

 茂林之家 2022-09-03 发布于湖南

前言

伟人曾经说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多能打?

天策上将李世民

16岁,奔赴雁门关智退突厥大军,解隋炀帝之围;18岁,与裴寂、刘文静等合谋共举义旗,晋阳起兵;19岁,于浅水原大破薛仁杲,解李唐西北隐患。

21岁,先破宋金刚,后虎牢关之战“一战擒两王”,隋末枭雄王世充和窦建德都被其击败,他也因此功封李唐最高官阶“天策上将”,打下了李唐北方的半壁江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唐“军神”。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纵英姿的绝世名将,在他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中也曾遭遇过一次绝无仅有的重大惨败。这场惨败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差点让当时初创不久的李唐王朝因此覆灭。

这个给李世民带来极大挫败感的强劲对手,就是当时称霸西北边陲,自称“西秦霸王”的甘肃军阀——薛举。


反隋建国,称霸西北边陲

薛举的祖籍在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他的父亲薛汪后来全家迁居到了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

薛举(影视形象)

薛举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家境很不错,父亲薛汪也将薛举培养得很好,薛举从小就弓马娴熟,勇猛威武,武力值惊人。而且薛举本人不仅身材高大,英俊潇洒,还非常的善于结交江湖豪杰,在当地深得人心,颇有威望。

《旧唐书》记载:

“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 家产巨万,交结豪猾,雄于边朔。”

薛举的家庭环境和他个人的能力威望,也注定了他必定不会是一个普通人,像这样的社会精英,是肯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的。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此时整个大隋王朝在杨广的轮番神操作下已经烽烟四起,分崩离析,各地的农民起义军纷纷举旗造反,割地称王。而此时的隋炀帝还在江都(今扬州)游玩,实行“鸵鸟政策”,对这种急转直下的局面不管不顾。

在陇西甘肃这一块,时局当然也不太平。这一年的四月,甘肃发生大饥荒,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有些人便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干起了四处劫掠的勾当。

金城令(相当于当时的兰州市委书记)郝瑗见时局如此动荡,便开始组织军队讨伐这些占山为王四处劫掠的盗贼。既然组织军队平叛,那么必然要找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人物来带领他们,郝瑗很快就选择了当时在陇西一带名噪一时的薛举来统领。

郝瑗相当地看重薛举,在他出征之前大摆筵席宴请宾客,给足了薛举的面子。但薛举显然看不上这种小官,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正当郝瑗在筵席中庆祝薛举出征时,没想到薛举却来了一个措手不及的“背刺”之举,他直接和同谋者当场抓住了郝瑗,并以捉拿叛贼的名义控制了金城全部郡县的官员,举起义旗,正式开始反隋。

薛举反隋

起兵成功之后,薛举还是相当有见识的。他不仅放开了国家的粮食仓库,赈济灾民,笼络民心;而且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自称为“西秦霸王”,到处招兵买马,扩充军力。在这其中,有一个叫做宗罗睺的人,曾经是当地的江洋大盗,后来也归顺到了薛举的旗下,成为了薛举的得力干将。

除了四处招兵买马,扩充军力之外,薛举还对地盘有着的极大渴望,他并不甘心于甘肃兰州这一块弹丸之地。

当时隋朝的将领皇甫绾带领着一万人的军队驻扎在兰州附近的枹罕镇,薛举看中了他的地盘,所以一直在筹划着要攻伐他。不久之后,薛举从自己的军队中选取了两千名精锐开始偷袭皇甫绾,打算以少胜多。

薛举与皇甫绾的这场战役,在《旧唐书》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薛举带领着两千精锐打算偷袭皇甫绾,但是双方还没有交战,就突然狂风大作,风向还是朝着薛举这边吹来的,可以说是对薛举非常不利。这个时候,隋将皇甫绾的“无能”就充分体现出来了,他不会抓住有利战机,没有对薛举发动进攻,薛举的军队也没有遭受什么损失。

但不久之后,风向突变,直接朝着皇甫绾的方向吹去。而薛举则比皇甫绾聪明得多,他明白战机稍纵即逝,所以马上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对皇甫绾发动了猛烈进攻,皇甫绾的军队因此大败,全军覆没,薛举则是以少胜多,攻占了军事重镇枹罕。

薛举一战成名,开始声名远播,气势锐不可当,就连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钟利俗也带着两万兵马投降了薛举。一时之间,薛举势如破竹,四处攻伐,整个陇西之地在短短三个月之内,便全部收入到了薛举的版图之中;而薛举的军队规模也急剧增长,竟然达到了十三万之多,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称霸西北边陲。

《旧唐书》记载:

“总兵略地, 又克鄯、廓二州,数日间,尽有陇西之地,众至十三万。”


图谋长安,被李渊捷足先登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薛举在称霸西北边陲之后,开始登基称帝,他的儿子薛仁杲被封为了皇太子。至于薛仁杲这个人,他有后续故事,是后来与李世民浅水原大战的主角之一。

薛举在当上皇帝之后,野心更是急剧膨胀,他不甘心只做一方诸侯,甚至有一统中原的决心,所以更加四处攻伐,扩张军力和地盘。

薛举称帝(影视形象)

不久之后,薛举的儿子薛仁杲攻占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军队规模也扩张到了三十万。薛举为了图谋中原,便从金城(今甘肃兰州)迁都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

熟悉甘肃地理的朋友应该清楚,天水在甘肃的东南部,隔着当时隋朝的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要比兰州近得多。因此,薛举迁都的意图也十分明显,他是打算从秦州(今甘肃天水)出兵,直接攻占长安,占领隋朝首都,引起天下震动。

但天下豪杰如此之多,觊觎长安的人肯定不只有薛举一个,就看谁的动作快一些。很明显,薛举的动作没有李渊快。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向西攻取长安。薛举知道自己晚了李渊一步,没有办法只得放弃攻取长安的计划,开始转而攻取长安附近的扶风郡,打算以此为跳板,等待时机。

而李渊也不是等闲之辈,当然看出了薛举的意图,所以在占领长安之后,很快就派出了自己最强的二儿子——“军神”李世民,以此来迎战西秦霸王薛举。

这是薛举与李世民的第一次交战,李世民无愧于大唐“军神”之称,出手快准狠,很快就挫败了薛举攻取扶风郡的图谋,并且战果斐然。

《旧唐书》记载:

“太宗帅师讨败之,斩首数千级,追奔至陇坻而还。”

青年李世民(影视形象)

李世民不仅把薛举赶回了老巢,守住了扶风郡,还给薛举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致使薛举一直都非常担心李世民要追到陇西来直接上手干他。薛举整天为此寝食难安,甚至还直接问他的大臣说:“自古以来有没有天子投降的?”

薛举的黄门侍郎褚亮是一个非常善于逢迎和拍马屁的人,他当场给薛举找了一个台阶下,说道:“当然有啊,西汉初年的南越皇帝赵佗投降了汉高祖刘邦,蜀汉的皇帝刘禅也投降了西晋的司马炎。就拿近代来说,西梁的皇帝萧琮也投降了隋朝汉文帝,萧琮至今还是富贵无比。”

褚亮举例的这三个人,赵佗和刘禅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至于萧琮,他是西梁末代皇帝,后来投降隋文帝杨坚,被封为上柱国。萧琮的亲妹妹还嫁给了隋炀帝杨广,也就是被网友称之为“六位帝王丸”的萧皇后。换句话说,萧琮后来成为了杨广的大舅哥,是隋炀帝时期尊贵无比的第一外戚。

褚亮的这些谄媚之词很快就引来了薛举的卫尉卿——郝瑗的严词抨击,这个郝瑗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在薛举起义时,被薛举在筵席上当场捉拿的金城令,薛举当时并没有杀他,而此时此刻郝瑗也成为了薛举的重臣之一。由此可见,薛举和李世民有着相同的优点,同样也是心胸宽阔,不计前嫌。

郝瑗举了汉高祖刘邦和蜀汉刘备的事例,劝薛举不要因为小小的挫败就失去信心而投降李唐,反而要重新振作起来,寻找时机反击。

蜀汉刘备(影视形象

《旧唐书》记载:

“其卫尉卿郝瑗 趋而进曰:“皇帝失问。褚亮之言,又何悖也!昔汉祖屡经败绩,蜀先主亟亡妻子, 战之利害,何代无之?安得一战不捷,而为亡国之计也!”

而薛举听了郝瑗的劝阻之后,也幡然悔悟,知道投降李唐是不可取的,所以对郝瑗大加赏赐,还将郝瑗当成了自己的军师,对他十分倚重。

从这件事情上来看,薛举有两个优点和李世民十分相似,其一就是前面所说的心胸宽广,不计前嫌;其二就是虚怀若谷,从谏如流。郝瑗的话虽然是正确的,但是说出来很难听;而薛举并没有过于顾及自己的面子,对于郝瑗的正确建议欣然采纳。


高墌城之战,大败李世民

薛举将郝瑗当成军师之后,郝瑗还进一步提出了建议。如果想要对付李唐,光靠薛举西秦政权这一股势力肯定不行,必须要借助外力。

那么外力来自于哪里呢?

其一就是处于李唐北部的军阀梁师都。梁师都依靠突厥的势力做大,一直以来都是李唐的边患之一。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起兵起,直到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梁师都才被其堂弟所杀,势力彻底覆灭,一共威胁李唐长达11年,比隋末绝大部分割据势力存在的时间都长。

其二就是突厥。突厥作为一股强大的外族势力,从北周时期就一直威胁着中原王朝,隋炀帝曾经还被突厥围困于雁门关,还是李世民去解围的。而隋末北方的大多数割据势力都曾依附过突厥,就连李渊也不例外。

突厥人(影视形象)

郝瑗建议薛举联合这两股势力,三方一起团结合作,共同攻取被李渊占领的长安。薛举采纳了郝瑗的建议,还和突厥一起约定了攻取长安的日期。

但李渊也不是吃素的,他可是一位政治老手,知道团结突厥势力的重要性,所以派遣了大臣宇文歆出使突厥,双方达成了妥协条件,突厥也因此放了薛举的鸽子,没有一起来。

然而,薛举不打长安了,李渊却不肯罢休,反其道而行,开始转向攻打起了薛举。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唐的丰州总管张长逊开始出兵攻打薛举的大将宗罗睺,这个宗罗睺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在薛举起义时归顺于他的江洋大盗。

为了应对李唐的攻势,薛举带领全部兵力前来救援宗罗睺,并且将军队驻扎在了军事重镇——高墌城的附近。

李渊可能只是打算给薛举一点小教训,但没想到薛举如此大张旗鼓地来救援,便不得不再一次派出了自己的王牌儿子——大唐“军神”李世民。这是李世民与薛举的第二次交战,之前双方交战,李世民把薛举打出了心理阴影,但是这一次薛举没有怂,他决定要在李世民身上找回场子。

李世民一向喜欢玩心理战,这一次他仍然打算这么办。

青年李世民(影视形象)

李世民认为薛举大军出动,粮草肯定难以驰援,薛举想的是速战速决,不想拖太久。而李世民则反其道而行,偏偏不跟薛举决战,要拖着他,直到他的军队锐气丧尽,军心全无的时候,李世民再全力一击。所以李世民一直将军队驻扎在高墌城里面,坚决不和薛举交战。

《旧唐书》记载:

“太宗又率众击之,军次高墌城,度其粮少,意在速战,乃命深沟坚壁,以老其师。”

但此时非常诡异的一幕出现了,正在这个战事胶着的关键时刻,作为军事主帅的李世民竟然生病了。生病了也就罢了,李世民的两位重臣,刘文静和殷开山竟然不顾军事主帅李世民的军令,贸然的将军队开出高墌城外,在高墌城西南方陈兵布阵,耀武扬威,想要以此来震慑薛举。耀武扬威也就罢了,刘文静和殷开山竟然还完全不设防备,仗着自己人多得意忘形。

而作为一名征战四方的沙场宿将,薛举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所以直接带着军队偷袭了刘文静和殷开山。李世民在病中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这一战一定会惨败,便匆忙地下令要刘文静和殷开山撤军。但李世民的军令还没有到达,战败的消息就迅速传来了。

《旧唐书》记载:

“未至, 两军合战,竟为举所败,死者十五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陷于阵。”

这一战,李世民可以说是败得极为惨烈。他带领了李唐绝大部分兵力前来攻打薛举,但是此战大概有十分之六的唐军将士覆灭,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军力。

高墌城之战

不仅如此,还有好几位李世民手下的知名大将,例如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等全部被薛举俘虏。要知道,刘弘基可是后来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如此级别的大将被俘虏,可以说是奇耻大辱。

更为严重的是,此战过后,唐军军心不稳,士气极其低落,战斗力可以说是严重下降。而薛举却并不甘休,在军师郝瑗的建议下,还打算挟战胜之余威,直接攻取李唐首都长安。

《旧唐书》记载:

“郝瑗言于举曰:“今唐兵新破, 将帅并擒,京师骚动,可乘胜直取长安。”举然之。”

但可惜的是,正当薛举如日中天,打算一举攻克长安,覆灭李唐王朝的时候,薛举却和李世民一样,也同样十分诡异地生了重病。并且病还没有好,不久之后就直接病死了。

薛举死后,由他的儿子薛仁杲继承大位。但是薛仁杲的能力明显比他老爸差远了,在浅水原之战中被李世民所击败,直接全军覆没,最后被杀。


最后总结

在唐太宗李世民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中,他大大小小历经百余战,但几乎是百战百胜,唯一一次有历史记载的大惨败,就是和薛举的高墌城之战。

尽管这次的战败责任后世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刘文静和殷开山给李世民背了锅,战败责任应该归于李世民;有人则认为确实是刘文静和殷开山自作主张导致大败,李世民没有责任。

但无论如何,无法否认的是,这场惨败给李唐王朝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军队损失过半,大将被俘,导致军心混乱,士气不振;薛举还打算借此机会一举攻克长安,覆灭李唐王朝。

如果不是薛举非常诡异的死亡了,那么凭借当时双方势力的对比,薛举挟战胜之余威,攻取军心混乱,士气不振的长安,还是有极大的胜算的;而初创不久的李唐王朝就此覆灭,也就在须臾之间了。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