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快乐教育,长大无法承受挫折?

 hghhphf 2022-09-03 发布于新疆

图片

双减之下,家长依然不堪教育重负。孩子从小快乐,长大痛苦?最近,不少网文议论疫情常态防控下的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的种种苦衷。特别是关于给孩子“快乐教育”的反对性意见,越来越多。

吃喝拉撒睡是一个婴儿最初的基本生理行为呈现,而从带有心理与情感意义的声音呈现最初的就是哭和笑。从声音的辨别来说,婴儿来到人世的第一声是哭而不是笑。虽然人有喜极而泣,但这恐怕是成人中较为少有的一种因快乐哭的方式,而绝大多数的哭应该代表了痛苦的情绪表达。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第一次的哭声,从生理上来讲,是胎儿出生随着脐带被剪断的那一刻,人为停止了婴儿从母亲血管中来的血液灌注产生缺氧症状引起,婴儿必须要从此张开自己的肺呼吸以汲取空气中的氧气,这个哭声就是婴儿自我成功开启肺呼吸的标志,如果婴儿出生时不哭,说明婴儿的肺未成功自主扩张,此时接生的医生或助产士会就会把宝宝倒提,通过拍打宝宝的臀部来刺激宝宝哭泣,从而引发婴儿肺的自主呼吸。

婴儿出生后由于脐带被剪断缺氧而难受,难受是一种负性情绪,而通过哭声来表达情绪与消解情绪,这是一种好的结果。那种难受却哭不出来的新生儿,如果不及时抢救,将是很危险的。出生后随着母亲的哺乳、抚摸、搂抱、言语及其对视交流,婴儿也逐渐体验到了快乐,从而发出笑声。婴儿来到人世的第一声是哭而不是笑,是因为他/她必须要适应自主呼吸的环境,而这种环境是随着他/她的出生而变得不能被动适应,而必须主动适应。

图片

由此可见,主动给人带来的第一体验可能不是快乐而是痛苦。如果说被动是一种享受,主动则是一种进取;快乐如果说是一种享受,痛苦则是一种承受。而婴儿的出生所经历的逻辑过程,是从脱离母体的痛苦承受开始,经过重新与母亲的主动与被动的身心连接,最终才有了欢乐的享受。这个胎儿成为新生儿到婴儿的过程,说明了痛苦与快乐的关系是相伴随行,人生必须是有苦有乐。当然,理想的结局如果是一直快乐多好!

笔者接待亲子关系的来访者,一般都会问家长们一个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多还是痛苦多?如果能做清晰做出判断的家长,心理与学习问题的严重性相对不能做出明确判断的家长多一些。笔者也常与家长们讨论我的这种直觉印象,有的家长们也觉得过分给孩子快乐或者过分给孩子造成痛苦都不好吧?

也有的家长来访时说,他们给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最自然不过的,反正就一个孩子,只要他愿意的、他想干的,就支持;只要他不愿意干、不想干的,也不去勉强。可是越到后来,这孩子越来越任性,弄得家长想顺其自然也自然不了。最后只能对孩子管得越来越严格,管得越来越具体,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越来越重了。

家长们在孩子还不太懂事的时候,一直给他/她快乐是能够做得到的,特别是那些智力和身体发育正常的孩子。自己接访的个案和同行们交流亲子关系咨询的案例有太多的典型。一个大学生家长咨询说,孩子从小一直很优秀,直到上大学遇到挫折后就失去自信,不愿意上学,整天呆在家里打游戏,而且他也不愿意直面自己的问题去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正如上面的这个案例,孩子从小一直很优秀,有的到了重点高中才出现心理与学习问题,有的甚至是到了大学问题才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一直没有让孩子遭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痛苦,而在彻底脱离父母的庇护之后,到了不能再依赖父母后的环境中,一遇到挫折就极大可能产生孩子难以适应的心理危机

儿童除了吃喝拉撒睡是本能的行为,其他的行为都是通过与家庭、与学校和社会的交往、交流所习得的,这个习得的行为就是儿童的社会化。社会化的过程正常不正常与社会环境的好与不好非常有关联。除了家庭环境是可以自控的,学校与社会环境主要是儿童要自己去适应的。关注孩子的快乐与痛苦,给孩子们以极大的关爱与心理支持,不是溺爱或严苛,孩子们大都能获得健康的成长。

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其实不容易,现在的父母都是职业人士,如果一方因为孩子而彻底回归家庭,成为一个家庭主妇或者主男,时间久了自己也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