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四十三):孙家:“帝师风范”之大家族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2-09-03 发布于浙江


文/孙海帆

(43)、孙家:“帝师风范”之大家族

1967年元旦的晚上,天津一家小饭馆,有几个人正“紧张和神秘地”坐在一张餐桌边举办着“婚礼',不敢穿红装而穿着一身蓝色衣服的新娘姓顾叫顾同昭,她的家人压低着嗓子,举起杯子对着新娘和坐在她身边新郎说“祝贺你们”,新郎名叫冯骥才。

冯骥才新婚之时,因父亲正关在“牛棚”,母亲被红卫兵绞了头发,都没法参加,所以,只能自己独自前来,但即使这样,在寒冷的季节里,冯骥才还是感到温暖和幸福,这是两个“同病相怜”的爱人“抱团取暖”所带的幸福。

图片
新婚不久的冯骥才与顾同昭

两个人都是运动中的“被抄家户”,都是在天津书画社画画的,都出生于“大家族”,冯骥才是浙江慈溪大户冯家的后人,顾同昭则出身于天津大理道66号那座占地3431平方米、建筑面积1917平方米,现在叫做“润园”的西班牙乡村别墅风格的大房子,那是她外祖父孙震方的房子。

图片
天津大理道66号“润园”

大理道上虽然别墅林立,但是带泳池的却只有孙宅,解放后,孙宅回到“人民的手中”,人民领袖来天津就住在这里,据说,是因为伟人的字中有“润”字,因而孙宅便成了“润园”,它的“国营”名称是“和平宾馆”。

图片
海棠盛开的天津大理道

如今这条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大理道上海棠花盛开,是天津旅游的好去处,也是“网红打卡地”,而当1960年刚刚高中毕业、18岁的“美术青年”冯骥才路过大理道66号时,他也许想不到,他会和这家人结缘,更想不到的是,除了他还有个美术大师也和这家人“有缘”,他是已于1953年去世的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

图片
孙多慈(1913-1975)

徐悲鸿的故事中一般会出现三个女人,蒋碧薇是他的结发妻子,廖静文是他“后半程”的人生伴侣,而在蒋碧薇和廖静文之间的,就是孙家的孙多慈(见《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之四:郁家),她是大理道62号孙多钰的叔伯姐妹,也是66号孙震方的叔伯姑姑,按辈分,冯骥才要跟着顾同昭喊孙多慈一声祖姑奶奶才是。

图片
徐悲鸿笔下的孙多慈

“士克祖家传、多方以自全、同心仰化日、守土享长年”,这是出自安徽寿县孙家的辈分排序,原来,曾经在大理道上最显赫的孙氏家族其实也是来自安徽,当然,这也和李鸿章有关,寿县孙家和李鸿章家有数门姻亲,比如孙震方的叔叔孙多钰就是李鸿章大哥李瀚章的孙女婿,而他和五个哥哥、四个姐妹的母亲又是李瀚章的次女,“姻中姻、亲上亲”,所以,孙家也是李鸿章家族的近亲。

图片

安徽寿县孙家鼐纪念馆


和一些皖系名人、淮军将领相比,孙家与李家结亲应算不上“高攀”,因为论家族背景,孙家发迹比李家要早好几代。从孙家鼐高祖孙士谦在乾隆年间就任刑部郎中算起,到孙家鼐五兄弟“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孙家已经有了近百年的繁荣,重要的是,孙家已经完全把握了在清朝体制下的成功之道,所以即便到孙家鼐已经第四代了,但家族的发展还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

图片
孙家鼐(1827-1909)

孙家鼐是寿县孙家承上启下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关键词”有咸丰9年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光绪帝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创办主持人。虽然孙家鼐位高权重且在“百日维新”前后也“站队”维新派,但由于其很好地把握了“原则性和灵活性”,且性格低调内敛,恪守臣子本分,所以在光绪被废后,慈禧非但没有降罪于他,反倒对他更加重用,这和他是“中国官员中最有教养、最具绅士风度的人”(英国人李提摩太语)不无关系。

图片

国画《孙家鼐与京师大学堂》(作者:王光明、耿广春)



“小心驶得万年船”,在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剧烈的政治风云变幻之后,即使是很“玩的转”的孙家鼐也彻底的看清了“政潮”的风险,所以,他不主张自己的儿女再走仕途。不过,由于他的姻亲李鸿章当时正在兴办洋务,且其大哥李瀚章“生财有道”,因此许多家人都开始“下海经商”,在其侄媳妇、李瀚章的二女儿“当今欧风东渐,欲求子弟不坠家声、重振家业,必须攻习洋文,以求洞晓世界大势,否则断难与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教导下,他的三个侄孙孙多森、孙多鑫、孙多钰积极投身实业,终于,孙家完成了官宦大家族向实业型大家族的转型。

图片
孙多鑫(1865-1906)

即便今天去上海靠近恒丰路、莫干山路一带,还能在小饭店的老板、工厂的门卫、商店的服务员的交谈中听到安徽寿县口音,这里就是上海的“寿州部落”,也是孙多森兄弟在1898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制面粉厂的旧址,因为当年职工大都来自寿县,于是,百年来这里变成了寿县人的“根据地”。

图片
阜丰面粉厂老照片

1899年孙多鑫花费2.2万美元(折合银子五万两)从美国订购了一台面粉制作机器,于1900年正式投产,这就是阜丰面粉厂,此后,孙多鑫、孙多森兄弟又把又把面粉厂开到浙江等地,并同时开创和参与了涉及水泥、纺织、金融等多种行业的几十个企业,成为孙氏家族“成功转型”的典范,

在南方立足稳定之后,孙家这支“实业皖军”挥师北上,进入天津及北方实业界,参与“创投”了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矿务公司、北京自来水公司和中孚银行,而孙多鑫还进入了时任清廷练兵处会办大臣袁世凯的幕僚,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的情形下,孙氏家族一举奠定了在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地位。

图片



孙多鑫在袁世凯身边做奏折秘书,袁世凯所上清廷重要奏折大都出自孙多鑫之手,不过,孙多鑫赴北方不过数年,即于1906年病故,时年仅41岁。孙多鑫去世后,其弟孙多森“继承其遗志”,进入了北洋的实业界,后还于1917年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中国银行总裁,而这个时候,孙家各房子孙也陆续来到天津买房置业,大多数人进入了中孚和中国银行,从此,孙氏家族又从“实业之家”转型为“金融之家”,可到了1919年,孙多森也因病去世了,终年52岁,这样,孙家实业的大权便留给了另一个兄弟孙多钰。孙多钰有留学美国的背景,他后曾担任过北京政府交通次长,1929年又在阜丰、滦州矿务、启新洋灰等实业公司任职,孙多钰活了69岁。

图片
孙多钰(1882-1951)

如果说其兄孙多鑫开创了孙氏实业,孙多森见证了辉煌,那1951年去世的孙多钰则看见了他们这个发迹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家族落寞:1949年后,虽有人民政府特别委托加工、给予贷款、鼓励自营,但阜丰面粉厂还是在此后的市场斗争中误判形势,经营不当,资金亏蚀殆尽,至1955年,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中孚银行在1940年前后其实已经在勉强维持,到了1952年也加入公私合营银行,结束了30多年的私营之路。

图片

1956年月天津工人、资本家及家属庆祝公私合营照片



和李鸿章家族比起来,孙家鼐家族的姻亲关系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都毫不逊色,孙多鑫父亲孙传樾是李瀚章的女婿,孙多鑫、孙多钰又都娶了李家的女儿,此外,孙家鼐与扬州何园的主人何芷舠(同为安徽人)、合肥的龚心钊家族、桐城的方苞家族、定远的陈鼎雯家族乃至外省的许多大家族都有姻亲联系。

图片
扬州何园的原主人何芷舠也是孙家鼐的近亲

这些家族联姻的特点是讲究门当户对、仕宦品级、功名等级,也是不在一个“圈层”不进一家门,而这些家族中的任何一个人,只要自己努力并在这种单向、三角、多边的、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中抓住一条“主线”,就可能成就人生的一番事业。比如孙多鑫、孙多森兄弟。

孙多鑫兄弟是李瀚章的亲外孙,但是,让他们去天津“开疆拓土”的却主要是孙家的另一门安徽的姻亲。孙家鼐的孙子孙多焌娶的是安徽至德(今东至)人周馥四子周学熙的次女,而孙多焌的次女孙琏方又嫁给了周馥九子周学辉的孙子周骏良,而当时,正是周学熙向袁世凯举荐了孙多鑫和孙多森,这才有了安徽人在近代天津实业史上的传奇。

图片
周叔弢(1891-1984)

周馥家族是天津的大家族,这个家族中现在最广为人知的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会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叔弢,他是周馥的长子周学海的第三子。(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