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建勋 | 满眼风光姊妹楼

 丁中广祥 2022-09-04 发布于江苏

满眼风光姊妹楼
樊川  黄建勋

作者黄建勋(1930—2015):江都樊川人,历任江都县委秘书、江都县委宣传部通讯报道组组长、江都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江都县科委副主任。

从周家楼北行一公里,便到了电影《东进序曲》中的桥头镇,即江都县塘头镇(广祥注:2005年塘头并入郭村镇)


镇上有座远近驰名的于氏双楼,两座楼造型相同,均为砖木结构,青砖黛瓦,坡顶风墙。其间有楼梯相连,远远望去,好似一双俊秀的孪生姐妹携手而立,故名姊妹楼。

姊妹楼系清代末年翰林于齐庆的故居。楼面南而立,上下两层,南与花厅相接,北与客堂相连,占地四余亩,在塘头镇上可谓鹤立鸡群。

姊妹楼设计精巧,造型奇特,两楼似分似合,若即若离,结构紧凑,浑然一体。最有趣的是,正看为一楼独立,旁看两楼相连,可谓匠心独运,天工巧夺,在古建筑中堪称一绝。

姊妹楼内陈设古色古香,质朴无华。精美的雕花窗棂,图案各异:有各显神通的八仙过海,有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有象征吉祥如意的五蝠(福)临门……无不神形兼备,惟妙惟肖。她既有上海豫园得月楼的恢宏气势,又有苏州虎丘见山楼的端庄凝重,更有扬州大明寺平远楼的古朴典雅。人在其中,或坐、或立、或信步、或凭栏,田园景色,尽在指顾之间。每当月上东山,最宜在此观月之出,欣赏“月来水满地,云起一天山”的美丽景色。

楼下原是小花园,有石塔一座,四周古树参天,修竹挺拔,四季花草,争奇斗艳;各种假山奇石,玲珑剔透,进入园中,真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之感。可惜,现已荡然无存。


姊妹楼是革命历史的见证。1940年6月,郭村保卫战胜利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度就设于此,许多叱咤风云的革命将领在姊妹楼留下了战斗的足迹。陈毅、粟裕、叶飞等同志曾在楼上召开过会议。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研究制定了团结李明扬,孤立韩德勤的革命战略,为后来挥戈东进、夺取黄桥决战的顺利、创建苏北革命根据地,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理。一九四零年七月的一日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陈毅同志站在姊妹楼上,遥望延安,心潮起伏,吟出了《送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停骖问我意何如?词婉情真再致书。
军令今当斩马谡,歧途何事泣杨朱?
仲连智免蹈东海,武穆冤成走传车。
凭君寄语强梁辈,摩擦自戕慎厥初。

姊妹楼也是民主政权建设的见证。1940年7月7日,苏北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江都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在姊妹楼下花厅内宣告成立。第一任县长惠浴宇同志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施政演说。他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

历尽沧桑的姊妹楼,如今已成了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朗气清之时,登楼远眺,满眼风光。南望江南诸山,连绵起伏,莽莽苍苍,气象万千;北看通扬运河,如绸似练,水天一色,白帆点点;东观无垠的平川,稻黄棉白,树木葱茏;西览平坦宽阔的公路,汽车穿梭来往,输电铁塔,高耸入云……

姊妹楼,像一双俊美的姑娘,经过人们的悉心装点,更加妩媚动人。她们亭亭玉立于塘头大地之上,以多彩的风姿笑迎八方来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