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望思维:内心欲望,是怎样把人带沟里的?

 精读君 2022-09-04 发布于福建


在《认知三原色:你的理性、欲望和恐惧,是哪一种配比?》中,精读君提到,理性、欲望和恐惧,共同决定一个人认知和行为。例如,装污物的碗,洗得再干净,我们也不会用,因为理性虽然判断干净,但对这样的碗没有什么欲望,对污物又很恐惧,就不会用。

相反,同样装污物猪大肠,清洗干净做成菜后,很多人却很喜欢,因为理性判断干净,虽然对污物有恐惧,但挡不住享受美味欲望,就会吃。

两相比较,差异就在于欲望。我们内心愿望,既可能像“北极星”那样指引我们前行,也可能让我们掉入陷阱。

什么是愿望思维?有什么陷阱?关于这些问题,读友们可以参考精读君通识词典词条《1964:愿望》。全文附后,期待你能读有所得。


精读君



《1964:愿望》

前置思考

请回顾确认偏误中关于体重波动的一段材料,并思考:这给你什么启发?

盖勒尔想减肥。他食用某种减肥食品,每天早晨上秤称重。

如果发现自己比昨天轻了,他会微微一笑,将结果归功于减肥成功。

如果体重增加了,他视之为正常波动,将它忘记。

他连续数月生活在这种幻觉中,认为某种减肥食品很管用,虽然他的体重基本保持不变。

Q1:什么是愿望?

A:

1、愿望(Wish),指的是:

心中期望的想法,尤其是美好想法

例如,在吃生日蛋糕时,大家都有许愿习惯。愿望在我们人生中的重要性,从这种仪式感中可见一斑。

2、见利也要见弊

虽然二分法简单粗暴,只将事物一分为二,例如男与女、昼与夜、好与坏、对与错,但比起只看一面,认知颗粒度相对会更细致,更有条件做好判断。

例如,利弊二分法提醒我们,利弊通常并存,百害无一利、百利无一害之类说法,往往错误。

不过,道理虽然不难理解,但在一些情境下,由于注意力被引导到某一个方面,往往就会见利不见弊,或者相反。

例如,语言有不同感情色彩,可以分成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受感情色彩干扰,运用褒义词容易忽视其弊端,运用贬义词时容易忽视其价值。

以懒惰为例,运用这个贬义词时,表示我们对评价对象持负面态度,但懒惰有好坏之分,就像勤奋有高下之分。

我们可以区分出“高品质勤奋者”以及“低品质勤奋者”,“高品质偷懒者”以及“低品质偷懒者”,因为“高品质偷懒者”追求效率,“低品质勤奋者”不求方法。

类似的,愿望通常作褒义使用,因为能发挥出显著正面价值,但也可能产生弊端,值得我们警惕。

今天的词条,精读君简介愿望,供读友们参考,提高欲望管理能力。

Q2:怎样理解愿望?

A:

1、理解价值

愿望正面价值在于,能像北极星指标那样,指引我们前行。

比如说,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戈达德出生于1924年,当他15岁时只是洛杉矶一个郊区里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同,他郑重写下一张名为“一生志愿”清单,列出自己一生想要完成的127个愿望。

这些愿望实现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来看看其中部分愿望:

“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作;在5分钟内跑完一英里(1609.344米);重游马克·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旅行路线;在维多利亚湖游泳;去澳大利亚大堡礁潜水;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学会飞行;学习法语、西班牙语以及阿拉伯语;游览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子;参观月球;活到21世纪。”

对于这个一生愿望清单,戈达德后来解释说:“我写那张表,是因为在十五岁时我已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阅历贫乏。我那时思想尚未成熟,但我具有和别人同样潜力,我非常想做出一番事业来。

我对一切都极有兴趣——旅行、医学、音乐、文学……我都想干,还想去鼓励别人。我制定那张宏伟蓝图,心中有了目标,我就会感到每时每刻都有事做。我也知道周围的人往往墨守成规,他们从不冒险,从不敢在任何一个方面向自己挑战。我决心不走这条老路。”

列出愿望清单后,戈达德一边学习工作,一边用有限时间、精力和金钱完成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登上12座世界最高山峰;成为第一个探索世界上最长河流尼罗河的人以及第一个徒步走完刚果河的人;到过122个国家,与260个不同原始部落一同生活;能驾驶40种不同类型飞机;学会讲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跟随马可波罗路线,通过中东、亚洲,来到中国;探险总里程超过一百万英里,相当于环球四十五次;......

在这个过程中,戈达德多次死里逃生。他被凶猛河马和鳄鱼袭击过,被毒蛇咬伤过,被暴怒大象和犀牛攻击过;曾几乎被活埋在一场巨大沙尘暴中,被埃及河上海盗射击;还经历过飞机失事、地震、在激流中和深海潜水时四次差点溺死。

克服重重困难,到2013年去世前,戈达德完成一生愿望清单中110多个,成为伟大人类学家和探险家。

对于这张人生愿望清单价值,戈达德说:“如果你真知道你一生想要什么,你会惊奇地发现帮助你实现梦想机会会自己跑来。”愿望驱动人生价值,可见一斑。

2、考察弊端

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愿望驱动人生影响力显著,如果是正面影响,体现出价值;如果是负面影响,体现出弊端。

我们先来考察一个案例,关于画作鉴定。

17世纪的约翰内斯·维米尔是荷兰历史上最著名画家。艺术史专家亚伯拉罕·布雷迪乌斯是研究维米尔权威,1937年鉴定一幅刚被发现的名为《以马忤斯的晚餐》(如下图解所示)的维米尔画作是真迹。

他在鉴定词提到:“这幅画跟维米尔所有其他画作都很不同,然而画中每一英寸都是真正的维米尔。”

从旁观者来看,这种说法值得怀疑:因为维米尔所有作品大家都熟悉,新的这幅所谓画作与他原有作品都不同,技术和内容也比不上,怎么就能鉴定为真迹?

新发现维米尔真迹不只这一幅,后来陆续又冒出几幅,不过布雷迪乌斯并没有怀疑,直到有充分证据证伪这些所谓真迹。

1940年荷兰被纳粹德国占领,荷兰商人收购维米尔作品,避免它们落入纳粹之手。但有一幅新发现维米尔真迹,也就是《耶稣和通奸的女人》,被卖给纳粹二号头目赫尔曼·戈林。

卖画的人名为汉·范米格伦,在1945年荷兰解放后以叛国罪被逮捕。范米格伦为自保,说那些新发现所谓维米尔真迹,均是他伪造。

荷兰政府找科学家鉴定发现,画的颜料中有酚醛树脂和钴蓝,不可能存在于300多年前维米尔那个年代。范米格伦还在监狱中现场仿画一幅维米尔,证明自己确实有这个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布雷迪乌斯是研究维米尔权威,为什么会错判?

根本原因在于愿望:他希望那些画是真的。

原来,布雷迪乌斯有个心结。维米尔关于宗教题材作品,世间流传的只有两幅,一幅在布雷迪乌斯手里,另一幅曾被他错误鉴定为假画。这次错误鉴定成为他的学术污点,旁观者容易有想法:凭什么只有你手里的才是真迹,别的都是做假?

为避免再犯类似错误,洗刷自己学术污点,布雷迪乌斯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并且布雷迪乌斯还有个观点,他猜测维米尔年轻时曾受到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影响,只是没有证据。

而范米格伦伪造的《以马忤斯的晚餐》,正好是一幅宗教画,构图也正好模仿卡拉瓦乔。这不是巧合,伪造者范米格伦清楚布雷迪乌斯心结和愿望,下大功夫作假:模仿维米尔笔法,用17世纪有真实裂纹画布,发明让颜料变得很干、酒精擦拭不掉色技术,以符合当时对古董画认知。

诸如此类,范米格伦留下各种内行才懂线索,引诱布雷迪乌斯。虽然伪造画作水平远不如维米尔,但因为恰巧满足布雷迪乌斯愿望,最终让布雷迪乌斯错判。

通过这个案例,读友们不难感受到,即便是专业人士,如果被心中愿望带偏,也可能得出与其专业能力不匹配错判。

3、探索归因

愿望这种负面影响,如果归因会发现,其问题在于:把愿望当作事实

例如,布雷迪乌斯希望那些伪作是真的,所以就判断那些伪作是真迹。

在英文世界中,形容这种现象有一个专有概念,叫“wishful thinking”。中文世界这个概念尚未流行,直译是“愿望思维”。

之所以称为“thinking”,界定为一种思维模式,是因为愿望思维很自然,当事者经常意识不到这是一种错误。

有些人可能不这么认为,愿望思维是把愿望等同于事实,例如,希望什么是对的,就相信什么是对的,但愿望和事实明显不同,怎么会混淆呢?

从概念来看,两者确实明显不同,但在不少具体情境中,很多人并不能区分出两者差异。

例如,一个男生追女生,虽然女生已经明确拒绝,但男生仍然死缠烂打,别人问为什么时还会振振有辞:她内心深处爱我,只是害羞不敢表达,拒绝我是考验我。

旁观者会清楚识别,这个男生只是一厢情愿,但当事人无法识别,因为他希望女生喜欢他,就把愿望等同于事实,陷入愿望思维。

事实上,人人都是布雷迪乌斯,都可能陷入愿望思维,只是程度深浅不同。

例如,前置思考中的盖勒尔,陷入确认偏误,意即:倾向于这样诠释新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

盖勒尔的信念是:这种减肥食品管用。即便体重增加或者保持不变,也会选择性无视,而当体重减轻时,就坚定这一信念。

确认偏误是愿望思维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表现。盖勒尔希望减肥食品管用,也就是这样去解读体重相关信息,把减肥食品管用当作事实,即便存在反例证据、正面证据也不充分。

如果再加重,愿望思维可能诱发逆火效应,意即:当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观点或者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信念,否则原信念反而更加强化

例如,老年人买所谓保健品,越不让买,越是坚持;加入传销的人,越不让干,就越相信传销等。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注意力完全被内心愿望带偏,因为强烈希望愿望成真,就把愿望等同于事实,越可能对不符合内心愿望证据视而不见或者往反方向解读。

理性容易成为情感奴隶,而愿望就是一种强大情感。如果对于愿望思维不够警惕,就很容易中招。此时,再多反面证据可能也无济于事,当事人会沉溺内心愿望无法自拔,对世界认知完全扭曲。

在词条的最后,精读君要提醒的是,先识别才能管理。

如果难以识别愿望思维、忽视其危害,我们就无法让理性发挥应有价值。愿望可能产生显著正面价值,有愿望很好,像戈达德那样郑重对待更好,但我们不能默认假定愿望就是对的或者是事实,因为愿望只是愿望。

后置思考:

①戈达德的人生愿望清单,给你什么启发?

②你观察到哪些愿望思维表现?怎样应对?

↓免费试读《精读君通识词典》前30个词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