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灵传记片《模仿游戏》

 王力德个人馆 2023-03-21 发布于新疆

            图灵传记片《模仿游戏》

  

    科学家传记片不好拍,拍浅了没东西,拍深了看不懂,分寸很难拿捏。

    图灵在电脑界大名鼎鼎,他的传记片《模仿游戏》称得上是一部高智商电影。怪不得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在内的7项提名。

  

  

  

  

  

    不搞电脑的可能没听说过图灵,但起码都见过苹果手机,那个著名的标志——咬了一口的苹果,就是为了纪念图灵,因为他是吃毒苹果而自杀的。也有人说不是为纪念图灵,设计成咬了一口是为了更像苹果,不管那么多了。

  

    我第一次听到图灵这名子,觉得怪怪的,不大像通常见到的外国人名,好像象征着什么“图形的幽灵”之类,总之是个怪物。

    是的,图灵的确是个怪物,既是数学天才,又是同性恋,还是长跑冠军。他因数学天才被英军征调去破译德军密码,并获巨大成功;又因同性恋而遭警方调查整治,最终不堪忍受而自杀。所以他的故事格外具有戏剧性,拍成电影也惊心动魄,牵肠挂肚。


  

    一、精彩的“灵光一现”

    二战中德军研制出当时最伟大的密码机“恩尼格玛”,它能把信息变成乱码发出去,接受方再用机器把乱码还原成正常信息。以前这类工作由人工来做,变化终归有限,现在用机器来做,其变化以万万亿计,几达无限。

    经数学家们计算,如果英军译码人员齐上阵,要想穷尽所有变化,需要两千万年!但德军这个机器每天改变一次乱码排列方案。英军所有破译工作就白做了,要从头再来。也就是说,要在20分钟内干完两千万年的工作,所以西方各国都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军方招来图灵,就是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只有图灵最先想到,只靠人力是无法破解的,必须用机器对付机器才行。他领导数学家们制成了破译机。但面对天文数字的计算量,机器日以继夜运转,仍然算不过来。

    电影演到此时,最精彩的“灵感”出现了。在舞会聊天中,一位女发报员说:她们经常收听德军发报,因为每个发报员的手感节奏不一样,所以他们能辨别出敌方每位发报员,以致如同“认识”对方似的,甚至有人达到了心心相印,近乎谈恋爱的境界。

    图灵闻此心中一动,有门儿!要她再讲具体些。她说:德军有个男发报员爱上了接收方一位女孩,结果爱情冲昏头脑,不顾纪律,本来规定开头五个字母的问候,每天必随机更换,结果他每天都发同样的五个字母——CLLLY,估计这就是他仪的那女孩名子。

    图灵听到此处,忽然“灵光一现”,不顾一切冲了出去,奔向办公室。其它几位数学家瞢了好一阵,也明白过来,跟着飞奔。

    破译诀窍正在这里!每天都发同样的五个字母,就有规律了。尽管天天变换不同的乱码也没用,照样能破解,密码就怕摸着规律。

    我查了资料,原来该细节并非编剧的文学虚构,当时德军中确有这样一位爱情蠢猪,真的天天发五个相同字母。看来生活远比文学更更生动更精彩更具想象力。

    这一笔正是科学家传记片的精髓,科学家如果没有这“灵光一现”,还有什么值得玩味的科学深度呢?当然,同时也要求观众具备相应的科学素质。

    记得当年我国有一部李四光传记片,剧本中也有一笔极精彩的“科学灵感”,令我击节赞赏。不料到真正拍成电影后,偏偏把最精彩的这一笔给删了,立觉索然无味。大概导演怕国人科学素养不够,看不懂,不感兴趣。或许导演本人就看不懂精彩何在。

    果然,图灵一伙立刻破译了德军密码的内容——德军正在某方位准备攻击盟军的某舰船!数学家们立刻要上报军方,出手揍丫的!

    没想到书呆子图灵比其它人更具战略目光,制止了。他明白,只要英军一出手,德军立刻会猜到,所谓永远无法破解的“恩尼格玛”被破解了。他们只要把机器一换,我们将前功尽弃!

    我们必须装不知道,才能把德军蒙在鼓里,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从而取得战略决胜——当然,这些秘密必须掌握在最高统帅部如丘吉尔等少数几人的手中。

    果然,一直到德国战败,希特勒也不知道“恩尼格玛”被破译。所以历史学家说,图灵起码令二战缩短了几年,使无数生灵免遭涂炭。

    二、图灵的价值

    《科学美国人》这样评价图灵性情矛盾的一生:“个人生活隐秘又喜欢大众读物和公共广播,自信满怀又异常谦卑。一个核心的悖论是,他认为电脑能够跟人脑并驾齐驱,但是他本人的个性却是率性而为、我行我素、无法预见,一点也不像机器输出来的东西。”

    说到“自信满怀又异常谦卑”,电影有一段精彩对话:图灵面对指挥官丹尼斯顿,并不认为自己是天才。当指挥官知道他23岁就成为剑桥教授,24岁就发表了那些人们连标题都看不懂的论文后打趣道:“你不觉得这就算一个合格的天才了吗?”图灵却平静地说:“牛顿发现二项式定理时22岁,爱因斯坦发表四篇改变世界的论文是26岁,要我说,我……我勉强算是打平。”

    图灵号称“计算机之父”,因为他设计了一种可以解数学难题的机器,被称为“图灵机”,后世的计算机正是依其原理制造的。

    他又是“人工智能之父”,他曾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第三者与藏在密室中的人或智能机器进行信息交流,第三者可以提各种古怪问题,让对方回答,如果第三者最终无法判断躲在密室中的究竟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个机器就具备了人工智能。

    警探诺克曾问图灵:“机器能像人那样思考吗?”

    图灵回答:“机器当然不能像人一样思考,机器不同于人,所以思考方式不同,有趣的是,只因某样东西与你思考的方式不同就意味他不能思考吗?我们允许人与人中间存在诸多差异,你喜欢草莓,我讨厌溜冰,你看悲剧时落泪,我对花粉过敏,若不是表明我们的大脑以不同的方式工作,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那么不同的品味,不同的喜好,有什么意义呢?而如果我们接受这一点,那为何不承认铜铁电线制造的大脑也能以不同与人类的方式思考呢?”

    关于电脑能否思考,这段回答至今仍然精彩而深刻。

    三、图灵真是第一个吗?

    看了这个电影,我又起了另一层疑问。据我所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里只讨论电子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早就发明了)是美国实验原子弹要进行大量计算,于1945年研制成功的“ENIAC”,有几间房子那么大。如果按电影所述,图灵于1943年就制成解码破译计算机,岂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且只有几个柜子那么大。

    查阅资料方知,还真是如此,图灵这个机器才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那以前怎么没见宣传呢?我想原因可能是:一、图灵的工作被军方高度保密,直到七十年代,也就是他死后来20多年,才有所披露;二、图灵造的是专用机,只为破译密码而用,而美国造的“ENIAC”是通用机,不但能计算原子弹工程,还能干别的,比如玩“ENIAC”那些美国小伙子还趁闲暇玩游戏——计算圆周率,只用几十个小时,就把前人穷其一生的伟大成果全部超越。所以“ENIAC”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用计算机。

  

    人们还用“ENIAC”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电脑象棋程序,而这一设计思想也来自图灵,这也是经典的人工智能之一。而且图灵还真的进行过实验。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图灵只是第一个提出了图灵机原理,真正破译德军密码的机器是别人造出来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别人也是在图灵理论的指导下才造出来的,也比美国的“ENIAC”更早。再说电影为集中表现,把别人的故事安在他头上也有情可原,毕竟图灵是计算机的理论原创。

    四、有毒的苹果

    图灵的悲惨结局也令人唏嘘。当时社会将同性恋视为犯罪,虽然军方重用图灵的才华,但警方却盯住了图灵的“性犯罪”。战后图灵的军用价值下降,警方则步步紧逼,或者关监狱,或者化学阉割。图灵最终在化学阉割的迫害下,不堪屈辱而吃毒苹果自杀。

    图灵之所以在科学界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崇高评价,一是出于军方保密需要,二也与所谓“性犯罪”有很大关系。

    自2009年以来,在英国科学界的不断抗议下,2013年英国女王终于向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当然,这跟同性恋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最终被科学家破解也有关系。说句通俗的话,同性恋不过是跟左撇子相似的一种天生性取向而已,不存在道德犯罪。不过这种天性在常人看来,的确有些恶心,不像左撇子那么好接受。

    五、老套出新招

    当然,传记片也少不了爱情之类惯常俗套手法,电影在军方招聘解码数学人才考试中,照例安排一位迟到的女考生琼,图灵宽恕其迟到,琼考出最高分,从一开始琼就与图灵猩猩相惜。到后来图灵轰走全部男助手,唯独青睐琼,亲自走访琼父母,将琼招至门下。又夜闯女宿舍,与琼深谈科学创想,有说不完的话……

    看到这儿,不禁怀疑,图灵与琼这不是很正常的男星与女粉丝之间的情投意合吗?哪有一点儿同性恋影子?而且电影也在按正常套路往下走。琼提醒图灵:你该求婚了。图灵也真的结结巴巴不好意思地求婚。

    不料峰回路转,尽管朋友一再提醒图灵别提“那事儿”,古板而至诚的图灵最终还是忍不住向琼坦露:我是同性恋!我不爱你!只是爱你的才华!

    下面的情景便可想而知了,图灵挨了琼的一耳光!电影终于走出了俗套,遂成超凡脱俗的经典影片。

    我不知道图灵生活中有没有这一有趣桥段,但它完全符合图灵特有的逻辑,尽管属套路也极尽精彩。

    总之,这是个好影片,值得热爱计算机,热爱科学的朋友们一观。

    以一句名言结束本文:“在英国,应该有两个著名的苹果,一个苹果开启了牛顿的传奇,一个苹果结束了图灵的生命。”的确,图灵是一位能与牛顿、爱因斯坦并列,而被严重低估了的大师。


          2019年7月3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