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与“梦动症”相知相处

 昨夜长风无眠 2022-09-04 发布于重庆

图片

门诊遇到一对老夫妻前来就诊。

李阿婆一见到医生就“控诉”她的老伴王老伯半夜里经常“乱喊乱叫”,有时候甚至对她“拳脚相向”。

“于医生,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好像是在做梦一样,醒过来就不知道了。不过那样子真的很吓人,有一次差点就把我踢下床了。”

“你们一起来看病很对,要引起重视的,很有可能是一些大脑疾病的暗示,及时确诊,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般形容睡眠质量好,人们常说“一夜无梦”。可有些人偏偏却噩梦频繁,随着梦境出现梦呓、喊叫、拳打脚踢,严重时甚至会从床上跌落而受伤。这种病症俗称“梦动症”,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睡眠疾病,医学术语称作“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近几年,随着睡眠医学在我国迅速发展,加上多种渠道的科普宣传,老百姓对“梦动症”的认识度逐渐提高,到我院睡眠中心就诊并长期随访的“梦动症”人数也逐年增加。现在“李阿婆和王老伯”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梦动症”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得了“梦动症”,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梦动症,怎么产生的?

图片

人为什么会做梦呢?

梦是一种特定睡眠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大脑神经细胞进入比较活跃的状态,人可以在梦里感觉到生动的梦境,看到生动的场景,体会到有故事的情节,身边的人可以观察到做梦人的眼球在眼皮底下左右摆动,所以这一期睡眠被称为“快眼动睡眠”。在这个阶段,和活跃的大脑活动相对应的,是全身肌肉的完全放松,这种肌肉的方式是通过脑干的神经核团调节完成的。

“梦动症”指的是在做梦的这个阶段,调节肌肉放松的神经核团不能正常“履职”,肌肉没有完全放松,导致的结果就是患者将梦见的动作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出现肢体舞动,挥击,蹬踢,会伴有惊恐的喊叫,甚至猛然从床上跳起。

那么,这些神经核团为什么会“失职”呢?医学家研究发现,在“梦动症”患者的脑干里出现了一种叫“突触核蛋白”的物质,它们在神经细胞内堆积,影响了细胞正常功能,造成细胞凋亡。不仅如此,突触核蛋白还会出现在肠道植物神经丛中,造成大便秘结;堆积在嗅觉感受器官中,引起嗅觉减退。因此“梦动症”的患者也常有便秘和嗅觉减退的症状。

随着时间推移,突触核蛋白的堆积会逐渐发展扩大,当“连累”到中脑运动调节环路的神经核团(主要是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时,就会发生帕金森病的症状。“连累”到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时,患者会发生各种认知能力的下降。所以,“梦动症”其实是突触核蛋白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早期危险信号,千万要重视。

梦动症,能治疗吗?

图片

被确诊了“梦动症”,不必惊慌。

一般来说,坚持服药控制症状,积极配合医生随访病情变化,多数患者可以长时间地维持患病前的生活状态,很好地享受老年生活。

1、选择什么治疗药物?

首选药物是氯硝西泮,有效率高达90-95%。国内外多项用药指南注明用药剂量范围在0.5mg-4mg之间,实际需要的药物剂量和身高体重、代谢率、年龄及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相关。大多数患者需要1-1.5mg/晚才能有效控制症状。迄今为止,在华山医院睡眠中心治疗的各类“梦动症”患者近千例,90%以上患者需要≥1mg/晚的维持剂量。达到控制剂量后,不要轻易改变用药量,否则可能引发症状突然加重。

有些患者因为患有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中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有明显的认知功能减退等原因无法长期使用氯硝西泮治疗,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美拉托尼(Melatonin,即褪黑素)治疗,每晚用药剂量在3-12mg之间,这个药的有效率不如氯硝西泮,国内市场上也没有合适的品牌,因此一般用作二线药物。

2、长期用药是否会成瘾?

“梦动症”经确诊后都需要长期使用氯硝西泮控制症状,并不是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治愈”就可以停药了,国内外所有文献资料都未发现“梦动症”患者对氯硝西泮有成瘾现象。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第一批确诊“梦动症”的患者使用氯硝西泮已长达30年,没有因成瘾需要不断增加药量的相关报道,美拉托尼也没有成瘾性的报道。

梦动症,患者要怎样自我防护?

图片

1、睡眠环境的安全措施

“梦动症”有突发性的特点,犹如活火山,常在意料不到的情况下突然爆发,造成伤害。即使在药物治疗控制良好的患者中,偶尔也会有明显的发作。所以,无论是否接受药物治疗,无论在家里还是外出旅游,一定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全防护。

睡前去除身上的尖利物品、避免在床旁放置易碎或易造成伤害物品和家具

四周安置足够宽度的软保护;靠墙睡并不安全,当拳打脚踢发生时,墙体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手足指甲要经常修剪,尖利的指甲在发作中即可能成为自伤或伤人的武器

2、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应激

俗语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门诊时常听患者说临睡前看了战争片、恐怖片,夜里就有可能发作;白天和邻里、同事或者家人发生了口角摩擦,一段时间里容易反复梦到这些场景,有时就会发作。因此,建议患者能保持舒畅愉悦的心情,避免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

图片

3、避免使用加重病情的药物

常用药物中有几类会引起快眼动睡眠的改变,这些药物启用和停药的过程可能诱发或者加重“梦动症”。最常见的是抗抑郁药物,包括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新型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有些调节血压的药物因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也会引起梦境的改变,造成快眼动睡眠连续性破坏,并出现梦境相关的异常行为。常见药物包括:阿替洛尔、普萘洛尔、拉贝洛尔、利血平、胍乙啶等。市场上有些降压药为复合制剂,选用时最好看一下详细的成份说明。

除此以外,个别抗过敏药物、免疫调节剂,因改变了五羟色胺受体的功能状态,也会引起梦境改变。而一些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治疗哮喘和老慢支的药物,一些缓解胃肠绞痛、肾绞痛的药物,因影响胆碱能活性,可能诱发频繁噩梦。

所以“梦动症”患者遇到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时,建议告诉并咨询医生,避免大剂量或长期使用而加重病情

梦动症,患者必须定期随访

图片

不得不强调的是确诊后的随访。

和多数疾病不同的是,“梦动症”并不是一种稳定的疾病状态,会随着时间进展,向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进展。随访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更敏感的诊断方式了解疾病发展情况。随访中重要的监测手段包括:多导睡眠监测(或称PSG检查)、各种记忆功能及运动能力的评估和PET等影像学检查等。

此外,需要更换药物的情况也很可能在治疗的过程中隐匿发生,比如睡眠呼吸问题、日间记忆力下降的问题,也许在医生处方最初,这些情况并不明显,但在治疗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突出。通过随访,医生可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情况,对治疗做出相应的调整。

“梦动症”并不可怕,目前的医疗技术可以基本控制症状,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但是,患者也要在生活中注意避免损伤,避免加重病情的用药,积极随访,配合医生全面监控疾病进展情况。

如何判断“梦动症”的病情是否有转化为帕金森病/综合征的“苗头”,需要由睡眠专家、帕金森病运动障碍专家及脑功能PET显像专家通力协助,做出综合判断和诊断,尽早合理干预。

图片
专家介绍
图片

图片

于欢,医学博士,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专注于睡眠障碍的临床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各类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及其与神经系统变性病的相关性等。2007年-2010年于法国Montpellier Gui-de-Chaulliac医院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修完法国国家睡眠医生培训课程,并通过考试获资质认证。回国后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着重于神经系统疾病合并睡眠障碍及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近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在Brain,Curr Opin Neurobiol ,Sleep,PLoS One ,Mov Disord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7篇。现为美国睡眠研究会(SRS)会员,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会员,并担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睡眠障碍学组委员等职。

文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于欢副主任医师

编辑 | 刘燕


名医就在您身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