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食】田螺茼蒿蒸菜

 思乡远梦 2022-09-04 发布于北京

  汉平原河湖区,沼泽地、池塘里、河汊中、秧田里,生长着数不清的田螺和螺蛳等甲壳类水生物,而且都是野生的。它的足在水底或水生植物上爬行,以水生植物的叶汁及藻类为主要食料。
  田螺并非是螺蛳,螺蛳也不是田螺。田螺大、螺蛳小;田螺生长在浅水里,螺蛳在深水中。螺蛳比田螺外形长,尾巴尖,壳厚,色暗;而田螺圆润、壳透绿光,纹路清晰。也有田螺、螺蛳的外壳上面粘满青苔,如穿蓑衣似的。
  每当春暖花开季节,天气转热的时候,喜欢吃螺蛳的农家人,会抽出时间来到河汊边,用“虾搭子”来搭螺蛳打牙祭。吃螺蛳谓之“嗍螺蛳”。小时候吃螺蛳,待煮熟放好调料后,先到竹扫帚上掐下一根竹签子,然后去嗍尽螺壳上的香辣汁,再用竹签子挑开螺壳取肉而啖。吃螺蛳需要用老虎钳子把螺蛳的尾部剪掉,如果不把尾部剪掉,是嗍不出螺蛳肉的。吃螺蛳很有趣,可谓是:生是一碗,熟是一碗;吃了一碗,还是一碗。
  湖区湿地、水田里也爬满田螺,拣起后,脱下长裤子装回家。清水喂几天后,待田螺肚子里的污泥吐得差不多了,清水洗过,热水焯过,然后用纺花的铁梃签子掏出螺蛳肉,用秤砣捶碎后,然后下锅。或喂汤喝、或爆炒着吃。不过,在我的家乡沔阳(今仙桃),田螺肉多是用来粉蒸茼蒿蒸菜。野生的田螺鲜嫩可口,而且具有清热明目的食疗效果。
  爆炒田螺肉时,火候要掌握好,火候不足则螺肉未熟,火候太老则不易嚼烂。
  清明节前后,正是吃田螺的时候。民间有个说法,“清明螺、赛肥鹅”。此时的田螺刚好螺肉肥美。倘若再过一段时间,雌田螺体内的小田螺就会慢慢长大,壳渐渐变硬。如果吃到那时的雌田螺,不小心咬到了其腹内的小田螺,就会觉得嘴里吃到沙子一样,牙齿会挺得咯咯地响。
  田螺茼蒿蒸菜是沔阳三蒸中蒸蔬菜的一种,清润的茼蒿散发着浓浓螺香,别有一番味道。茼蒿又名蓬蒿,湖野之菜。春天的乡村,家家菜园里随处可见茼蒿。一棵棵矮短的身姿,蹲在一畦畦的菜地里。墨绿的叶子神情内敛地弯垂着,在阳光雨露下,悄悄地生长。
  田螺茼蒿蒸菜这道菜做起来非常简单,茼蒿洗净晾干水份,切碎,再加上捶碎的田螺肉,洒入少许盐、鸡精、十三香拌匀,上笼屉蒸到冒大汽就行了。田螺茼蒿蒸菜色泽清亮,香气扑鼻,荤素搭配,着实勾人。
  生长在湖区的我,从小到大,都喜欢拣田螺、摸螺蛳来帮衬家。
  在水田里拣田螺,只要弯下腰来,双手扒开秧苗,藏在里面的田螺就会被发现,它听到有动静,便把头缩了回去。拣起后在清水里洗两下,扔进篮子里。碰到水土肥沃的地方,可见密密麻麻的田螺趴着在觅食,用不了多长时间,大的小的田螺,一篮子就拣满了。
  在水里摸螺蛳,水面放一个木盆,用来装摸起的螺蛳。或侧着身子或扎下猛子,用手从柔软的泥沙中摸出大小不一的螺蛳。中午时分,螺蛳上岸“透气”,也可以沿河岸“拣螺蛳”。
  我家门口有一条河,名叫通顺河。蜿蜒的河岸边,绿树成荫,河水清澈,鱼儿游弋,白鹭飞舞,一幅生态画卷。通顺河水生动物,如田螺、螺蛳、河蚌、螃蟹、青蛙都有。小时候,我经常下水在水草里去捉鱼、捉虾、摸螺蛳。我拣田螺、摸螺蛳都是为了卖,换取油盐钱。田螺的价格比螺蛳要贵,田螺是论个卖,螺蛳估堆坨,也有按斤卖的。
  青鱼最爱吃螺蛳,一个池塘,只要放几尾青鱼,水里的螺蛳就会被吃光。年底干鱼池捞上来时,青鱼已是膘肥体壮,大的有七、八斤重,一扁担长。沔阳三蒸中的蒸青鱼,鱼肉细腻,脂肪丰富,肥嫩味鲜,形色俱美。
  沙湖咸蛋用的是沙湖鸭蛋和食盐腌制而成。天然湖区,这里的麻鸭均为散养,尤其是麻鸭觅食过田螺、螺蛳后,鸭蛋蛋壳呈青色,青蛋双黄,外观圆润光滑,腌制出来的咸蛋,咸香可口,蛋香四溢。
  来到沔街的楚苑楼,喝着小酒,吃着田螺茼蒿蒸菜,《田螺姑娘》的民间传说,那神话般的男耕女织生活,令人向往。天帝知道李生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天天为他烧饭做家务,后被撞见而去,也有说留下来给他当妻子的,并生下三男二女,人财两旺。后世有人把李姓改成田姓,为的就是纪念田螺姑娘。
  依依田螺情。时过境迁,那袅袅炊烟缭绕着的田螺味道,总让我是那么的难忘,心生怀想!(九月四日 写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