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窗户纸糊的,不怕被人捅破偷看吗?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

 天地人和w 2022-09-04 发布于福建

很多古装电视剧都有使用“迷烟”的剧情——晚上,一个鬼鬼祟祟的人,用手指沾点口水,把窗户捅出一个小洞,再使用一根小竹管把烟雾吹到房间里去,然后屋子里面的人就被迷晕。

还有的古装剧里,也经常可以看到躲在窗户下偷听机密的情节,因为古代的窗户,基本都是用纸糊上去的,所以在安全性和私密性等方面,的确是不太好,窗户纸一旦被捅破,屋内的隐私就一览无遗。

文章图片1

古代窗户

现在我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最起码的就是安全和私密,窗户都是采用双层高强度玻璃,坚不可破的同时隔音效果还很好,再加上厚厚的窗帘,对隐私的保护已经达到了非常安全的程度。但是,古代的窗户是纸糊的,难道古人不怕被人捅破偷看吗?可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

我们知道,在明清时期,玻璃在中国是非常稀有的物品,直到清朝末年以后,玻璃才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而家家户户使用玻璃代替窗户纸,可能也就是最近七八十年以内的事情,在此之前,普通人家每年都要用纸糊一次窗户。

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有在腊月二十五糊窗户的习俗,先是用水喷湿旧窗户纸,然后用刀沿着边缘刮动,再将灰尘纸屑清理干净,就可以刷上浆糊把新的窗纸给贴上去。

文章图片2

古代窗户

糊窗户的习俗,有除旧迎新的寓意,同时也起到让窗户更加密封保暖的效果,窗纸使用一年以后往往会有破损,俗话说“针大的眼儿,碗大的风”,所以寒冬腊月一定得把窗户糊得严严实实。

从每年一次糊窗户的习俗可以看出,窗户纸并不怎么耐用,那么这些纸糊的窗子,到底能不能挡住风雨呢?咱们先来看一下窗户的发展过程。

在造纸术出现以前,古人一般使用木板作为窗户,白天将木板撑起来光线就可以照进来,空气也可以流通,晚上把木板放下来关闭,就可以防盗和保护隐私。

文章图片3

古代窗户

但是这样挺不方便,而且夏天的时候既要采光又要防止蚊虫,所以造纸术发明以后,人们就开始尝试把窗户做成具有一定防盗作用的木格,然后用纸糊上去,这样既安全又防蚊,同时不打开窗户也有光线可以透进屋内。

纸糊窗的正式普及,大约是在北宋以后,这个时候纸张的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产量高,成本低,大部分的老百姓都能用得起,而且,窗户纸的工艺不同于普通纸张,不但坚韧耐用,而且并不像电视中那样一捅就破。

古代的窗户纸,最开始就是用普通的书写纸,古人写完字以后,秉着不浪费的原则,就拿来糊窗户纸,但是普通的纸不耐用,刮风下雨很快就烂掉。

文章图片4

古代窗户

后来造纸的工匠又改良出了谷皮纸和藤纸,这两种纸都比较厚,而且具有一定的韧性,但是仍然很难抵御风雨,而且手指沾上点口水还真的可以捅破。

于是,在藤纸的基础上,造纸的匠人又改良发明了更加耐用的油韧纸,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纸张的韧性,然后经过桐油的浸泡处理,这种油韧纸不但防水,而且韧性十足,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有点类似于油纸伞的那种纸张效果。

这种特制的窗户纸,到底有多耐用呢?有人曾复制过古代的窗纸,用普通的木棍都很难捅破,想用手指捅破的话,还真得费点功夫才行,当然如果你还不怎么放心的话,也可以多糊几层,只是透光性也相应会降低。

文章图片5

古代窗户

至于防水就更不用担心了,经过桐油浸泡以后,普通的风吹雨打基本都不足为虑,只是这种纸的寿命有限,所以每年都得糊一次窗户。

不过,即便是这种特制的窗户,还是有可能被捅破,为了防止屋内的隐私被人偷看,咱们的古人很聪明,他们一般会在屋子里再设一道屏风,这样就算你捅破了窗纸,也只能看到屏风,而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屏风不但美观,而且有效地防止了被偷看的风险,其次,大户人家的房子一般都是朝内院开启,外人根本进不去内院,压根就没机会去捅人家的窗户纸,所以说,千万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