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huirongye 2022-09-04 发布于河南
开学伊始,与多位同行谈及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恰逢数学电影《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的制作季,对此略有思考,周末稍有空闲,就一起聊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个话题吧。

图片



图片




缘起
关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常见方法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二分之一底乘高”,它由矩形面积公式推导而来,我们经常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早期三角形这一面积公式推导,则反之。
这得从《周髀》讲起,开篇商高答周公时有“矩出九九八十一”,意指矩形(边长为整数)的面积可以借助乘法口诀计算。3000多年前的华夏祖先就知道“矩形的面积=长×宽”。
至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提及推导过程:“半广者,以盈补虚为直田也,亦可半正从以乘广。按半广乘从,以取中平之数,故广从相乘为积步。”这里,“广”指的是三角形的底边,“正从”指的是高(“从”念“zong”)。
看看我们的电影片段先: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取三角形两边中点,作底边垂线,可将三角形割补成矩形(即直田)。

图片

“亦可半正从以乘广。”则是另一种方法,取高的一半,同样可以割补成矩形。

图片

这是刘徽的“出入相补之术”,也就是割补法,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图片

只需测量三角形的一边长以及这条边上的高,即可求得三角形的面积。


海伦-秦九韶公式
如果我们仅知道三角形的三边长,如何求其面积呢?
2000年前亚历山大城的海伦(Hero,约公元62年-150年,科学家、发明家)给出了公式:
图片
公式相传为阿基米德所发现,因为这个公式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海伦的著作《测地术》中,所以被称为海伦公式。
关于海伦公式,很可能是用勾股定理求出高的方式进行推导而得。如图,在三角形ABC中,过A点作BC的垂线,垂足为D
图片
图片
公元 13 世纪,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提出了类似的公式,称“三斜求积术”。
图片
秦九韶把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称为小斜、中斜和大斜。三斜求积术就是用小斜平方加上大斜平方,与中斜平方相减后的一半,自乘而得一个数,然后再用小斜平方乘以大斜平方,与之前自乘之数相减后被 4 除,再开平方后得面积。
用现在的公式可表示为:
图片
这种求解方法与海伦公式的展开式基本相同。


皮克定理
值得一提的是,奥地利数学家皮克(Pick)在1899年给出的“皮克定理”。
如果将三角形置于单位正方形的方格图上,细数相应的格点,便能很简洁的求出任意三角形的面积。

图片
图片
由皮克定理,上图格点三角形的面积为12,对于所有简单多边形皮克公式都是成立的。
因为所有简单多边形都可切割为一个三角形和另一个简单多边形。考虑一个简单多边形P,及跟P有一条共同边的三角形T。若P符合皮克公式,则只要证明P加上T的PT亦符合皮克公式(I),以及三角形符合皮克公式(II),就可根据数学归纳法,皮克公式对于简单多边形都是成立的。
图片

三角公式计算面积

图片

图片
对照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此公式可对应边角边定理(SAS),事实上,海伦-秦九韶公式对应的便是SSS,联想另几个判定定理,ASA、AAS以及直角三角形的HL,每一个全等判定似乎都对应有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判定中的三角形边角元素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利用尺规即可作出全等的三角形,而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我们可以推导出角边角(ASA)对应的公式,可以是:
图片
此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个顶点的坐标也可以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包括拓展至空间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起来。

图片

当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不止于此,还有很多方法与途径,周末闲聊,与君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