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人排挤愤然罢官,一卷行书如将军回朝,现是辽宁“省宝”,朱元璋

 智汇百川 2022-09-04 发布于河北
他被人排挤愤然罢官,一卷行书如将军回朝,现是辽宁“省宝”,朱元璋也不敢为难他! 
元代末期有这样一个书法家,他由元朝入明,连明太祖朱元璋也不敢为难他,这人便是被称为元代书坛最后一缕光的书法家杨维桢。
朱元璋当初曾专门派人登门请求杨维桢出山,纂修礼、乐书,都被杨维桢委婉拒绝。后来杨维桢抵南京见朱元璋,编撰之书还未完成,便又上旨乞归,因为杨维桢在民间威望甚高,朱元璋不敢得罪他,只能同意了杨维桢的请求。
就是这个连朱元璋也要给他三分薄面的人,在元朝时却被排挤出官场。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的家庭非常重视教育,曾为了他的学业不惜卖掉家中良马。
杨维桢也不负众望,在三十一岁时便高中进士,可是他的官场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因为性格耿介刚直,杨维桢曾遭同行报复,导致十年未有调动,最后杨维桢毅然选择了辞官归隐,这也是杨维桢如此排斥官场的原因。
回家以后的杨维桢,在父亲建造的藏书楼上苦读诗书,把梯子撤掉五年不曾下楼,学养十分深厚,他与陆居仁,钱惟善并称为“元末三高士”。尽管书画名声在外,拜诣的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不绝,但是不喜欢的,杨维桢从来不给面子。
杨维桢的书法恰似其人,长风破浪之中带着潇洒的隐逸之气。对杨维桢的书法评价有一句非常精到:
“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牗,例载而归。”
杨维桢曾经留下过一卷行书《竹西草堂记题卷》,现在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辽宁省博物馆的“省宝”,其中满满的潇洒和隐逸之气,看完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杨维桢能在书画上,找回自己的场子。
这一卷行书在捺笔中融入了章草的意味,点画劲健潇洒,洒脱但绝无一丝狂怪之气。其中的笔画,尤其是在一些横划中,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其线条的质感,行笔刚健有力,沉着老辣,最后不会让人觉得盛气凌人,但一定是铁骨铮铮。
他被称为元代书坛的最后一缕光是实至名归。元代书坛,几乎就是靠三个人撑起来的:赵孟頫、鲜于枢、杨维桢,而三人书风迥异。赵孟頫往往秀逸有余,鲜于枢偏于浑雄朴茂,能在刚健之中表现潇洒秀逸,超然脱尘之气的,只有杨维桢。
我们将这一卷《竹西草堂记题卷》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希望对您的书法学习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