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毛主席打日本鬼子的办法才管用?

 新用户49686918 2022-09-04 发布于黑龙江

为什么说毛主席打日本鬼子的办法才管用?

文章图片1

抗日战争期间的毛主席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日本鬼子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蒋介石迫于国内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压力不得不开始抵抗日寇,

8月至11月的淞沪会战就是中日之间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此战蒋介石投入的兵力是日寇的2倍之多,

可以说是精锐尽出,

可是这一战却以惨败而收场。

事实证明,

蒋介石这种与日本鬼子正面硬刚的打法是完全错误的,

更要命的是,

蒋介石把抗日战争生生弄成了只是军人的事情,

他的这些做法正是毛主席指出来的对日作战的致命错误。

那么,

毛主席打日本鬼子用的又是什么办法呢?

早在蒋介石表态要抗日的讲话发表不到一个星期,

毛主席就发表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

明确提出当前对付日本鬼子的进攻有两种不同的方针、两套不同的办法和两个不同的前途:

一种是坚决抗战的方针,

一种是妥协退让的方针;

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

毛主席提出了一整套打击日本鬼子的办法,

这套办法的根本就是希望蒋介石发动全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

在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推动下,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准备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在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之前,

毛主席就明确提出我军对日作战的方向是“到敌后去”,

这是毛主席打日本鬼子的第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有多管用?

我们从“淞沪抗战”的结果就可以知道,

蒋介石国民党军队与日本正面硬刚的后果有多严重?

此战蒋介石投入兵力60多万人,

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超过了2比1,

且其中不少部队的武器装备并不会比日军相差太远,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惨败。

也就是说,

对于锋芒正盛的日军,

最正确的作战方法是避免与日本鬼子正面硬拼。

而这种“避其锋芒、打其虚弱”的战法向来就是毛主席提倡的,

所以,

毛主席把对日作战的方向放到了“敌后”。

文章图片2

淞沪会战时期装备精良的日军

毛主席要求八路军对日作战的第二个方法是“以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主”。

他着重为八路军制定了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

那就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

作战原则是:

分散兵力发动群众,

集中兵力消灭敌人,

打得赢就打,

打不赢就跑。

这一系列的作战方针和原则对改编为八路军的红军所有人来说,

都是多么熟悉啊,

之前在苏区时,

毛主席就是凭着这一系列的作战方针和原则战胜了蒋介石国民党军队,

如今,

这一系列的作战方针和原则依然有效,

只不过,

敌人换成了日本侵略者而已。

但此时,

毛主席也敏锐地意识到了,

八路军中不少人潜意识里认为,

怎么能打着打着又回到了红军初期的游击战中去了?

他们已经习惯了长征以来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的运动战。

因此,

在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初期,

毛主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用来具体指导八路军的对敌作战。

日本鬼子远比国民党军队强大、狡诈、凶狠,

所以,

毛主席把原先对付国民党军的许多招数进行了改进,

把军队化整为零、深入敌后,

采取极为灵活机动的战术对付日本鬼子。

而日本鬼子则采取了“以华制华”的手段,

吸收了大量的汉奸充当伪军,

而毛主席的应对之策是全面发动群众抗击日本鬼子,

让所有的中国人民全都发动和组织起来,

迅速成为日本鬼子的噩梦,

没有枪,

即便是拿刀和绳子、即便是赤手空拳也要想方设法杀死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不害怕拿着武器的国民党军队,

却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感到害怕,

这就是让日本鬼子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让他们遭受灭顶之灾!

在这个时候,

毛主席告诉全党,

一定要有持久战的观念,

他要求各区域建立新的游击兵团,

游击兵团的组成以八路军有战斗经验的主力一两个连作为基础,

加入地方游击队和新兵形成1000人左右的支队,

毛主席的这种办法,

使得八路军队伍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战斗力也得到提升,

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文章图片3

《平原游击队》剧照

进入1938年春后,

正如毛主席之前预判的那样,

日本鬼子果然采取南北对进的方法夹击徐州,

华北日军主力被抽调南下,

河北、山东敌人兵力空虚。

毛主席迅速抓住这一机会,

决定八路军从华北山地进入平原地区进行游击战争,

这是毛主席要求八路军对日作战的第三个方法。

这一决定在当时来看是非常大胆和前瞻性的。

因为八路军中很多将领好不容易习惯了从运动战到游击战,

现在毛主席又提出要从华北山地进入平原地区进行游击战,

他们一下子接受不了。

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山地利于八路军开展游击战以及建立根据地,

平原地区地势开阔、平坦,

看上去似乎不利于开展游击战。

毛主席指出,

虽然在打仗条件上平原地区地形不如山地,

但平原地区却又有山地所不具备的优势,

比如地域广阔、人口稠密、资源丰富、交通发达,

这些都是有利因素,

关键在于怎样扬长避短而已。

在平原地区依旧采取游击战争的办法对付日本鬼子,

而不是和日本鬼子正面硬刚,

这种打法就完全可以扬长避短。

毛主席在军事方面似乎有着天然的敏锐直觉,

当初在苏区的时候,

红军人少就打游击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

红军发展壮大了,

就开始打运动战;

等到现在对日作战要对付更为强大的日本鬼子时,

就打更小规模的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等,

这一路走来就是这样,

毛主席提出方向性的方针和办法,

下面的将领们迅速在实践中进行试验,

就是这样,

河北、山东一带迅速把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结果反馈上来:

吕正操开辟了冀中根据地,

杨成武在冀东平原发展了新的根据地,

毛主席就把这种范例迅速进行大量复制,

八路军的主力就迅速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进行游击战,

我们从小就熟知的电影《平原游击队》讲述的正是这样的故事。

八路军只要有几十个人甚至几个人就可以成为散落各地的核心,

各地的老百姓就能迅速聚集起来,

成为一股股抗日的生力军,

汇聚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