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新用户27889083 2022-09-04 发布于河南

1.你如果想知道加法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就问自己一件事:你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忙碌了?因为我们习惯用加法来解决问题,而用加法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矛盾变得越来越多。

2.我们选择加法,或许是因为我们更喜欢自己制作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宜家效应”。就像大家从宜家买回来的家具,很少有人投诉质量不好。因为这是你自己装的。其实家具质量有可能很一般,但是你组装好以后,就会觉得我投入了心血,这个柜子就不一样了。

图片

3.我们天生把减少当作一种损失,那怎样才能增加我们在生活中做减法的可能性?第一个方法,更深入地思考;第二个方法,有意识地想到减法;第三个方法,在改变上投入更多的心智带宽。

4.什么叫心智带宽?一个人在打电话的时候,你在他手里塞什么东西他都会接着。

以下视频来源于
泛阅慧

5.我们现在需要做信息节食,我们每天收到的信息差不多要十万字,有的是通过视频收到的,有的是通过文字收到的,还有公众号等等各种媒介,你一天会达到十万字的阅读量。过度的信息会阻塞我们的心智带宽。减法的智慧还包括减少会议中的PPT。很多人习惯了开会的时候放PPT,这也会影响心智带宽,会影响自己在会上思考。

6.有人问米开朗琪罗为什么把雕塑雕得那么厉害,米开朗琪罗说:“天使就在石头里,我只是去除掉了多余的部分。”在外行人来看,雕塑是增加;在米开朗琪罗看来,雕塑是减少,是把没用的部分拿掉。

图片

7.倾向独立性的人忽略减法,他们专注于单个对象,不能在大的环境当中进行取舍。而倾向依存性的人忽视减法,他们关注周围环境,而忽视了需要清除的对象。

8.你会发现全世界的人都越活越累,我们挣了这么多的钱,比50年代的祖辈们生活得富裕多了,但是我们怎么变得越来越累了呢?我们没有感受到从容,我们只感受到了富裕。表面上抱怨,实则是一种炫耀,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讲“最近忙,最近忙得不得了”,当一个男人跟你讲他最近很忙的时候,这代表着我很成功,事情很多。

图片

9.有哪些方法帮助我们更多地做减法?

第一招,思维反转。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我因为太忙,所以没法把这封信写得更短。”你要把一封信写短,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要慢慢炼字,慢慢删减,最后做到言简意赅。但马克·吐温说今天太忙了,所以写长了点给你寄过去,这是“满意度达成后的减少”。意思就是我们的减少不能建立在无所谓的基础上。

第二招,减至激发出喜悦为止。在日本非常流行的断舍离、心花怒放的整理术,就是通过整理生活,点燃我们内在的快乐,然后产生心流。

第三招,对减法进行转换。减法的词都带有“消极效价”,也就是减法的词只要出现,我们心里就觉得不舒服。一个事件、物体或想法对人的内在吸引力,这就叫作“积极效价”;或者带给人们的厌恶感,这个叫“消极效价”。正如(化合价)在化学中一样,效价现在是心理学的一个既定概念,对心理的建构非常有帮助。我们要让一个东西更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可以转化它的心理效价,把那些大家不喜欢听的词,变成大家容易听的词。

图片

10.叠叠乐的游戏就是叠木头块,一个方形的木头块,一个人从下边抽出一个放在上边,另一个人再从下面抽出一个放在上面,最后看谁把这堆木头块弄倒了。叠叠乐是靠减少来玩的,但是越玩越刺激,越玩越惊心动魄。因为你的每一个改变,都是下一次改变的前提条件。

11.人们在接受知识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叫作“适应而非清除”,让你清除掉自己过去错误的认知,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你一旦认知了,就很难把它放下。人们学习更容易适应而不是消除,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学了很多新知识,但应用起来很困难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只跟过去的东西适应,觉得这些新知识跟我过去想得一样,这样你就很难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图片

12.我们不喜欢做减法。我们总是有一堆要做的事情,但从不考虑放弃一些事情。我们会为提高绩效制定激励措施,但不能摆脱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