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城门,活着的历史

 zzm1008图书馆 2022-09-0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绍兴古城,就像一本读不尽的书

每处角落里都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

一座古城,饱含底蕴风华

一扇城门,开启古城神韵

你不曾见过的绍兴风光

就在这一扇扇城门之后

走,推开城门

瞧瞧绍兴的前世今生

……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句践为了雪耻复国,重振霸业,于公元前490年,把都城从平阳(平水镇)迁到今绍兴城种山南麓(府山),建立了句践小城。在平阳迁都前,范蠡建议:“今大王欲国树都,并敌国之境,不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将焉立霸王之业”(《越绝书》卷8 )。

在今绍兴城区建都,整个都城建筑依靠种山的天然地势(种山高76米是构成三足蕺山(52米)、怪山(塔山35米)鼎峙的制高点),建成城周一千一百二十步,一圆三方面积约合为72公顷的小城,设陆门四,水门一。小城建成之后,范蠡又利用子城东、南、北三面之延伸河道,建筑一座规模大于小城十倍的大城,并与小城相毗邻。城周为二十里七十二步,设有陆门三、水门三。大城的建成为越国复兴计划在军事、物质上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为越灭吴并逐鹿中原打下了基础,至此越国完成了立国建都的整个计划,同时也造就了绍兴水乡城市的雏形。

南宋以后至元初,绍兴城邑没有变动。元至正12-13年(1352-1353年),罗城扩大,把西郊的广规乡也围入城南,子城从此完全纳入罗城之中,全城面积达7.2 平方千米。形成了河成网、街成坊,外圆内方的城市布局,直到1949年绍兴解放时,绍兴城的范围大致如此。古城绍兴虽然经过五次大的变动(春秋小城、春秋大城、隋罗城、宋宣和城、元新城),但其地理位置从筑城始经历了2509年,始终稳定不变。

图片

据《绍兴历史地图考释》(中华书局,2013年6月)记载:《绍兴府城衢路图》绘制于十八年(1892),为绍兴历史上第一幅府城测绘與图。

府城内有城门九:东之南曰东郭门,乃水门也,元名东明。正东曰五云门。东之北曰都泗门,即都赐水门。东之南隅曰稽山门,元名元阳。由此门达禹陵。正南近东曰植利门,俗谓南堰门。正南曲而西折曰西偏门,即水偏门。南之西隅曰常禧门,俗谓岸偏门。二偏门相隔一里。西之北曰西郭门,旧名迎恩门,古卧薪处也。北之东曰昌安门,即三江门。

清光绪《绍兴府城衢路图》上,在罗门桥以东的城墙边,有“此处旧为罗门,今堙”字样。罗门,在东郭门与稽山门之间,位置在现在的罗门畈以东,投醪河与环城东路交叉口。绍兴旧有“罗门开,强盗来”的民谣。

图片

《绍兴历史地图考释》清光绪 绍兴府城衢路图

绍兴老城门,东湖条石砌就。南宋时期,绍兴是除了首都临安(今杭州)之外,可与金陵(今南京)齐名的大城市,当时城市居民已超过万户。

旧时,绍兴有城门9座(一说10座,包含“罗门”)。绍兴各城门均是朝启暮闭,辰时(早晨5点)开启,酉时(傍晚6点或7点)关闭。春冬时节略有调整,遇有突发事件时会临时关闭城门。以前绍兴农民进城购物或卖农产品,常显得匆匆忙忙,唯恐城门关了出不了城回不了家。

绍兴城门有水门、陆门之分,其中有水门4座(植利门、东郭门、水偏门、都泗门)、陆门3座(稽山门、常禧门、五云门)、2座既有水门又有陆门(昌安门、迎恩门)。水门为通船所用,在兵荒马乱之时关闭以防盗防寇。4座水城门进出的都是水路,必须乘船进出。也就是说古代绍兴有6座水城门,称绍兴为水乡就源于此。

9个城门地名已经消失了7个,只保留有迎恩门、都泗门2个地名。现在我们看到的迎恩门、都泗门是本世纪初重建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曾经,绍兴的九个城门

图片
图片

这一方城门,护佑子民万千,绍兴的七座城门淹没在了历史的波涛中,我们仍能从仅存的文字与画面中,触碰到最真实的过往。穿过那夯土或砖石的城门,看岁月的故事就被尽数写入了城门之中,在如今,推开这一座座尘封的门,隐约瞧见,关于绍兴古城的秘密。

/ 植利门 /

植利门位于府城正南府河南端,即南门。民国20年(1931)7月,为便利交通和排水,又由将植利、东郭、水偏、都泗和西郭、昌安等水门均予拆除。

图片

“植利门”的地名已经堙没,但南门地名家喻户晓,在环城南路与解放路十字路口东的环城南路上,建有“南门桥”。

图片

南门桥

/ 东郭门 /

东郭门为绍兴山阴古水道之起点。据《越绝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绍兴的东郭门就已经是一个水陆要冲。山阴故水道起自东郭门,经五云门终在上虞东关,全长有近40华里,书上说它是我国最早开凿的人工河之一,而绍兴运河这一段,就是杭甬运河的其中精华河段。

1938年,为使日军侵入绍兴城后难以固守,绍兴县民国政府下令拆除了东郭门段城墙(即图的城墙及其两向延伸)。现在东郭门进来的这条古水道起点,就是鲁迅纪念馆前面的这条小河的东头。《绍兴市志》因无法确定只说是绍兴水城门。

图片

民国廿四年(1935)

周作人说:诸城门中最繋怀念者为东郭,不但与祖居相近,时常出入,其地亦特僻静,每当黄昏时入城来,城楼半废,墙上满生薜荔,四望荒凉,城内与城外如一,颇有诗味画意,非南门等所能有也。

2002年在拓宽环城东路同时,在鲁迅路河上新建了“东郭门桥”,此桥的位置即东郭门旧址。

图片

东郭门桥

/ 水偏门 /

水偏门又称西偏门,位于府城西南,即拜王桥西侧,今环城西路。原城高1.5丈,墙脚1.95丈,墙面宽1.7丈。城上建有楼,城下可通舟楫。自隋越国公杨素筑罗城以来,是府城通往西边的主要航道。

图片

/ 稽山门 /

稽山门为陆门,位于府城东南,今环城南路与环城东路交接处。稽山门城高1丈4尺,墙脚和墙面宽度为2丈1尺和1丈8尺,建有城楼、月城,设有兵马司厅和窝铺。

稽山门的月城是左右两座,这在绍兴各城门中是绝无仅有的。据《康熙会稽县志》载:郡城除水门外,其他诸门均有月城一座,而“稽山门独倍之”。两门还各建吊桥于城门前。

/ 常禧门 /

常禧门为陆门,位于府城西南,旧清凉桥南,即今偏门桥东堍的环城西路上。常禧门城高1丈5尺;墙脚和墙面宽度为1丈9尺5寸和1丈7尺。建有城楼、月城,设有兵马司厅和窝铺。

/ 五云门 /

五云门古称雷门,为陆门,是绍兴旧时9座城门之一。府城9座城门中,五云门曾以宏伟著称。五云门位于旧时坊口大街东端,门城高1丈4尺,墙脚宽2丈1尺,墙面宽1丈8尺,城门内建有城楼、月城,设兵马司厅和窝铺,便于兵丁防守。

《康熙会稽县志》记载:“句践旧门也。重阙二层。初,吴于陵门格南上有蛇象而作龙形,越又作此门以胜之,名之为雷。”五云门还被视为胜利之门,《吴越备史》载,唐乾宁二年(895)董昌据越州为乱,钱镠攻五云门遂平越州。宋王十朋有诗云:“吴越兴亡事若何,谯门遗迹枕山河。大声曾作雷霆震,应笑人间布鼓多”。

/ 昌安门 /

昌安门位于城东北原昌安直街北端,即今昌安立交桥中兴路下与环城路交叉口。既有水门又有陆门,水门在陆门东侧。昌安门城高1丈4尺,墙根宽2丈2尺,墙面宽1丈8尺。建有城楼、月城,设兵马司厅和窝铺。宋以前,绍兴城墙均为夯土打筑,也不建城壕。

元时开始使用砖石,明万历《绍兴府志》载:元至正十三年(1353),浙江廉访佥事笃满帖睦尔增筑城墙,“始瓷以石,开堑绕之”。这样在陆门以外,便有了吊桥,昌安吊桥跨于现在的北环城河上。

图片

昌安门(1918年)

昌安门最初称三江门,因为出昌安门可通三江所城,唐乾宁二年(895)改称。当时越州节度使董昌称帝,时任杭州刺史的钱镠被封为浙东招讨使讨伐董昌。自二月初二起围城,于二月十八攻克越州,俘获董昌,董昌之乱始安,便将三江门改称昌安门,以寓昌乱平息之意。

据《绍兴市志》:民国11年(1922)因修筑萧绍公路,自西郭门至昌安门段城墙拆除以为路基。以此推算,昌安门比其余城门早拆除约16年,但昌安其名尚存。上世纪90年代在该处新建立交桥仍以昌安名之。

图片

古老的城门与城墙载满了时间痕迹,触碰每一块砖瓦,每一寸泥土,它们如此厚重,载着倏忽年岁的荣辱沉浮,载着文明积淀的古都根脉,在如今,幻化出新的生机,绍兴九座古城门中,仍有两座,在今日,仍能寻觅些许风景。

/迎恩门/

“越西门外为迎恩桥,下为直河,古运河也……春时花开,舟行其间,远山映发,烟水弥漫,每至晨霏夕晴之际,立红桥上望之,层绛间素,迤逦若霞。”这是晚清绍兴著名文士李慈铭在其《霞川花隐词自序》中描写的迎恩门。

图片

绍兴迎恩门

迎恩门是绍兴古城西北角的城门,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清代改称为西郭门,位于常喜门(宋名,明清称常禧门)北约五里,三江门(宋名,明清称昌安门)西约六里,兼有水陆城门。

图片

迎恩门历史上就是从杭州进入绍兴的水陆要道,传古时凡朝廷命官以至皇帝亲临都必经此门,故称迎恩门。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迎恩门外建箭楼,在箭楼上卧薪尝胆。

图片

迎恩门的种种在时间的洪流中也并未消散,反倒焕发新生,迎恩门风情水街东起迎恩门古迹,西至古刹钟山寺,以近1.5公里的古运河为主线,串起人间烟火气,在如今的绍兴,重现了往昔的繁华,手执一把团扇,逛一逛这老街,感受一场这久违的风情。

图片

/ 都泗门 /

都泗门全国少有的旱门和水门合为一体的城门,共有四个小城门,一个大城门,这里是旧绍兴的重要商埠,内有许多港汊,船只停泊鳞次栉比,墙桅如林,一直延伸到长桥、保佑桥的大埠头。

图片

民国初期 都泗门

图片

都泗门

从都泗门沿着水路进城,便可见到广宁桥。广宁桥始建于南宋高宗以前,至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站在桥上可见城南诸山。桥心正对大善寺塔与龙山,为极好的“水上”对景。自南宋以来,一直是纳凉观景之处。明修洁士朱亢宗曾作诗怀古惆怅:“河梁风月故时秋、不见先主曳杖游。万叠远青愁对起,一川涨绿泪争流。”

图片

广宁桥

从都泗门的水门进城,可以直达“八字桥”。八字桥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处广宁桥、东双桥之间。八字桥作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南宋宝祐四年(1256)重建,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图片

八字桥

///

绍兴城门,不全然是过往的遗迹

还有那城门里

古城人们安逸平实的烟火味道

城墙与城门在历史的洪流中

安静地守护着绍兴人的生活

看来往的人流将这古城的故事

提笔续写

……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来源:绍兴市鉴湖研究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