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leafcho 2020-05-11

九城门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物换星移。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古城门都已消失。本世纪初,绍兴有关部门在原址上重建了两座城门——迎恩门和都泗门,其余的古城门,只能在书本里凭吊了。

稽山门

稽山门为陆门,位于府城东南,今环城南路与环城东路交接处。稽山门城高1丈4尺,墙脚和墙面宽度为2丈1尺和1丈8尺,建有城楼、月城,设有兵马司厅和窝铺。稽山门的月城是左右两座,这在绍兴各城门中是绝无仅有的。据《康熙会稽县志》载:郡城除水门外,其他诸门均有月城一座,而“稽山门独倍之”。两门还各建吊桥于城门前。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侵华日军在稽山门站岗

昌安门

今昌安立交桥中兴路下与环城路交叉口。既有水门又有陆门,水门在陆门东侧。昌安门拆毁时间比其他城门要早。据《绍兴市志》记载:民国11年(1922)因修筑萧绍公路,自西郭门至昌安门段城墙拆除以为路基。上世纪90年代在该处建“昌安立交桥”仍用“昌安”名。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昌安门(1918年)

都泗门

现在的都泗门新建于2001年。位于环城东路,环城河西侧,迪荡商贸圈南边。都泗门是旧绍兴的重要商埠,内有许多港汊,船只停泊鳞次栉比,墙桅如林,一直延伸到长桥、保佑桥的大埠头。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东郭门

绍兴市政在拓宽环城东路同時,在鲁迅路河上新建了东郭门桥,此桥所在地即所谓的东郭门旧址。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民国廿四年(1935)--东郭门

迎恩门

迎恩门项目位于绍兴古城西北侧,处于越城组团和柯桥组团之间,东起迎恩门古迹,西至古刹钟山寺,北濒萧甬铁路,南临霞西路。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迎恩门(右侧为“古卧薪楼”)

植利门

植利门位于府城正南府河南端,即南门。民国18年(1929),因植利门城楼失修将倾,当时建设局奉令拆除。民国20年(1931)7月,为便利交通和排水,又将植利、东郭、水偏、都泗和西郭、昌安等水门均予拆除。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水偏门

水偏门又称西偏门,位于府城西南,在拜王桥西侧,今环城西路。水偏门城上建有城楼,城下可通舟楫。自隋越国公杨素筑罗城以来,是府城通往西边的主要航道。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五云门

五云门位于旧时坊口大街东端,大约在今人民中路、东街之间,环城东路偏西的位置。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常禧门

常禧门位于府城西南,旧清凉桥南,即今偏门桥东堍的环城西路上。建有城楼、月城,设有兵马司厅和窝铺。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九座山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兴龙山(府山)

卧龙山即兴龙山,现在叫府山。

卧龙山是九山中最大的一座,占地22公顷,主峰海拔近78米,山势自东北至西南呈圆弧状延伸,长约1千米,北坡陡峭,南坡平缓,山上林木郁葱,风景宜人。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戒珠山(蕺山)

戒珠山即蕺山,又名王家山,王義之别业建在山南蔍而得名。后来王義之舍宅为寺,寺名“戒珠”,所以有了“戒珠山”之名。

蕺山不仅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色也十分优美。明·王思任在《淇园图序》一文中说:“吾越谓之佳山水,居郡中者有八,而蕺最宠绝”。山上昔有宇泰阁、兼山亭、王家塔、蕺山亭、大观亭、竹堂、雪轩等建筑,向为越中登高揽胜佳处。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怪山(塔山)

怪山即塔山,又名飞来山。

王安石的这首《登飞来峰》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富有哲理意蕴,历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其所咏的就是绍兴城中的塔山。

塔山是绍兴古城内三座小山之一,古迹较多。市政府在保护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拆除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恢复了东武亭,重修了清凉寺,修建了楼阁与长廊,形成了瀑布飞泄,林木苍翠,紧邻闹市而又不失幽静的休闲区。山巅之应天塔奇秀兼有,揽登临之胜。越王句践曾在此修建“游台”,是我国最早见诸文字的天文台。在应天塔上登高望远,是观望城南及南郊的较佳选择。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白马山

白马山比西侧的中兴路高出约6米,山上有亭,没有见到有文字介绍。估计只有附近居民或内行人才会知道这个小山包是白马山。

据记载:白马山位于蕺山与彭山间。有人说王右军洗砚池原在白马山下。山傍白马庙,并有书室,已湮没。

白马庙前是南北走向的一条路,北起白马路,南至胡公殿直街。旧时,这条路的北面有一座白马山,山麓建有白马庙,所以才将白马庙南首的这条路称为白马庙前。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彭山

彭山,昔传此山为彭祖隐居之地,故名。

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又称篯铿、彭铿,陆终第三子 。彭祖生于四川彭山,封于徐州彭城,子孙以国为氏,以彭为姓。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铿本为尧舜时人,由于经常和神农时神巫巫咸、黄帝时神医巫彭、夏彭伯寿、商彭伯考、商贤大夫彭咸、周柱下史老子混为一谈,遂有“长年八百,绵寿永世”、“非寿终也、非死明矣”等传说。

彭山已经消失在镜中园公寓(小区)內了。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火珠山

据《越中杂识》记载:火珠山,在卧龙山东隅,小而圜,绝类龙颔之珠。

该处旧有小山,曰火珠山。

绍兴古城范围内光绪《绍兴府城衢路图》记载有9座山:兴龙山(府山)、蕺山(王家山)、飞来山(塔山)、白马山等4座山还在。彭山、黄琢山、火珠山、蛾眉山、鲍郎山等5座山已难觅其踪影了。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鲍郎山

塔山西南,昔有鲍郎山,一名阳堂山。《越中杂识》记载:“阳堂山,在卧龙山南三里,郡城跨其上,南麓出城外,踆于河湟。”其山一直到上世纪末才被逐渐削平,今日已成为环城河绿化广场,山形荡然无存。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蛾眉山

火珠山东南,有蛾眉山,高丈余,阔三丈,长数十丈,望之如蛾眉一弯,横黛拖青,浑身空翠,故名。此二山实为卧山之余脉,今皆不存。

蛾眉山位于府横街北,香椽弄南,也就是今越都商城北侧。山体狭长,形似蛾眉,故称蛾眉山。明末清初尚存。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黄琢山

明张岱《越山五佚记》记载:“越城以外,万壑千岩,屈指难尽。城以内,其山为八:一卧龙、二戒珠、三怪山、四白马、五彭山、六火珠、七鲍郎、八蛾眉。岂知华严寺后尚有黄琢山,则越城之山当增而为九......且黄琢大过蛾眉,而名又甚古,前人总计城中诸山,一目可了,乃复于鞋靸之下失之,亦大异事。”

“华严寺”在望春桥南,南宋庆元三年(1197)建,当地老居民仍称这里为“华严寺”。这里已经看不到任何山的痕迹了,当地居民已经没人知道这里曾经有座山了。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黄琢山和火珠山、蛾眉山、鲍郎山、彭山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十座桥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绍兴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谣:

绍兴城里十座桥,
一有大木桥,
二有凤仪桥,
三有三脚桥,
螺蛳桥,鲤鱼桥,
福禄桥,蕺望桥,
八有八字桥,九呀酒务桥,
十有石灰桥,
走过十座桥,
坐顶花花轿。

大木桥

大木桥排名第一并非它的名气最大,而是因为该桥名字中有个大字。大木桥是半圆石拱桥,拱高3.50米,净跨4.80米,栏石高0.5米,全长17.50米。此桥桥拱正中有龙门石刻图案。在胜利西路绍兴饭店门口,是一座石拱桥。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凤仪桥

在鲁迅西路水沟营口,年代久远,嘉泰(1201年)之前始建。“凤凰来仪”寓意极好。绍兴方言“仪”和“二”谐音,所以排行老二。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三角桥

始建在昌安立交桥附近,曾经桥把丁字形河的道三方连在了一起,但是在昌安填河扩街的时候被拆了。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螺蛳桥

原来在局弄进去的笔飞弄,年份已经不可考,现在已经不在了,只剩下几块石板留在路面上。

鲤鱼桥

位于胜利路上比较有名的西小路路口,旧时每年春汛要发大水,城外的鲤鱼纷纷游到这里,这桥就被叫作鲤鱼桥了。绍兴方言中的“鱼”和“五”谐音,所以排在第五。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福禄桥

位于日辉弄口与小校场弄之间,跨接丁家弄与新河弄之间,解放后新河弄填河为路时被拆。“福禄”代表了百姓们朴素的期冀。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蕺坊桥

又叫七坊桥,位于蕺山街东侧。这座桥就建在蕺山下,连接东西两岸的作坊,所以叫蕺坊桥。绍兴方言“蕺”和“七”谐音,所以排进了十桥。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八字桥

在八字桥直街,八字桥结构简洁、建筑稳固,体现了南宋绍兴地区建桥技术的成熟,为研究宋代的桥梁建筑技术和中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例证。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酒务桥

在人民路仓桥直街路口,过去是石砌拱桥。宋代在桥边有专管酒业的酒务署,顾名思义,这座桥就被命名了,可见历史之久远。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日晖桥

原在劳动路和解放路口,现为平地,下面是暗河。五代时钱镠称王越地,但是患了眼疾,于是在城中挖了日月两池,希望眼睛恢复明亮,池上的其中一座桥寓意“日之光辉”,就叫日晖桥。

绍兴古城内的九城门 九座山 十座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