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一场关于生命、文明和宇宙的精神盛宴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2-09-05 发布于黑龙江

《宇宙》是著名天文学家、科普教育家卡尔·萨根的代表作之一。萨根借由本书,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文明”和“宇宙”等宏大命题的理解。


(1)生命

地球生命的诞生与演化持续了数十亿年。

46亿年前,地球诞生。由于闪电、光照等条件,使得原始大气中的分子被撕扯成碎片,并溶解在原始海洋之中。这些分子碎片经过重新组合和数亿年的演变,出现了一类能够自我复制的特殊分子。这类分子的后代就变成了脱氧核糖核酸(DNA)。以早期的DNA分子为核心,其他一些分子也聚了过来,形成了一种集合体,这就是细胞。

在距今30亿年前,原本的单细胞,开始协同工作,从而诞生了第一个多细胞生物。又过了十亿年,多细胞生物开始分化出性别,极大加速了演化的速度。

在6亿年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大气中遍布氧气,地球生命的演化迎来了“寒武纪大爆发”,出现了一大批有着复杂器官的动物。随后,各种新物种开始加速涌现。鱼类、恐龙、鸟类等纷纷登场。直到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哺乳动物成为地球的主角。1000万年前,哺乳动物中演化出了第一批接近于人类的物种;100多万年前,真正的人类出现。

萨根认为演化的奥秘在于时间,适应环境的小突变随着时间不断累加,大量不适应环境的物种被淘汰,最终,从原始海洋中的一个细胞,演化出如今的人类。

外星所演化出的生命形式一定也会跟所在星球的环境相匹配。

假设,有一个像木星那样的气体行星,大气层中都是氢气、氦气和氨气,整个星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云层。那么,这里的生物面临的主要挑战将是由温室效应带来的高温。为了应对高温,这里的生物们要学会利用气流,把自己带到尽可能的高处,避免掉到下层被烤熟。

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会出现一类如同巨大气球的“漂浮者”。它们通过在体内保留氢气,为自身提供浮力。此外,还可能出现一种名为“捕食者”的生物。它们专门捕猎漂浮者,在取得食物的同时,从漂浮者体内抽取氢气。漂浮者和捕食者都是根据环境条件,所推演出的合理生命形式。

(2)文明

(2)文明

(2)文明

生命演化到了高级阶段,就会出现智慧,并且形成文明。萨根对文明的定义是这个星球的族群要具备射电天文学的知识。

萨根引入了由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创造的一个公式,来计算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文明数量。这个数值可以通过一堆参数相乘来进行估算。这些参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银河系中总共的恒星数量,恒星周围存在行星的概率以及行星的平均个数,还有行星适合生存的概率,演化出智慧生命的概率等等。

这些参数中,有很多是我们已经知晓了。比如,银河系中总共的恒星数量大约为4000亿。当然,很多参数估算也比较吃力。萨根使用最乐观的参数进行估算,银河系中可能会存在着上百万个文明,而离我们最近的文明很可能就在200光年的范围内。

那么,如果真的存在外星文明,我们该如何与它们相处呢?

如果我们真能与外星文明接触,那么人类很可能是落后的那一方。有能力找到我们的文明,至少拥有着穿越几百光年的星际旅行的能力。人类也不用担惊受怕,因为一些自然规律的存在,有可能限制外星人侵略地球的野心。

首先,要想达到星际航行的科技水平,这个文明一定会对自身的人口有所约束。一个人口增加缓慢的物种,要想征服到地球这里,那可是要经过极为漫长的时间。此外,这个领先人类百万年的文明,已经足够先进,很可能会心平气和地与人类交流。所以,想到可能的外星文明,我们有着谨慎乐观的态度就好,不必杞人忧天。

(3)宇宙

(3)宇宙

(3)宇宙

即便是存在风险,人类也绝不应该固步自封,而是要主动向更深处的宇宙探索。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使用基于信号的手段和派出探测器。通过检测天体向外界发出的可见光、电磁波等信号,人类能分析出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通过研究金星散发出的无线电波,萨根推算出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500摄氏度。与之相比,派出探测器则可以更详细研究某个星球。20世纪70年代,人类发射了两个探测器前往火星,分别是海盗1号和海盗2号。海盗号发回的图片显示火星地表与地球很相似,但是却并没有发现火星存在生命的强力证据。

此外,萨根还认为人类可以主动向宇宙中发送关于自身文明的信息。1972年,美国发射了“先锋10号”的太空探测器,其中就携带了记载有人类信息的金属板子。1977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发射升空。这两台探测器的任务就是向着深空飞去,它们的内部各自携带了一张金唱片,记录了地球文明的大量信息。

首先,对于宇宙的探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人类的祖先们通过记录日月星辰的运动轨迹,发现了一种近乎不变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可以用来指导农耕、航海等一系列文明活动。对于规律的寻求逐渐演化,变成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从而驱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此外,生命的起源和恒星的演化密不可分。各种恒星的内部如同巨大熔炉,通过核聚变等复杂反应,将氢和氦等元素融合,变成了镁、硅、硫等元素。恒星濒临死亡时,会将这些元素洒向宇宙。构成人类以及周围一切物质的元素,都是由群星孕育出来的,所以,我们都是宇宙之子。

作为宇宙之子,人类不可能永远只停留在地球,而是要勇敢地飞向群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