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赡养老人,只管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家族的不祥之兆

 新用户09267634 2022-09-05 发布于云南

图片

山东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作《天下父母》,其中有一期《天下父母之孝道调查》。黑龙江一位企业家出资对农村老人养老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30% 的农村家庭对父母视同路人,52% 不尽孝道。这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农村老人晚年得不到赡养?
一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缺失,父母没有想到要去教孩子孝道,那么孩子自然也就没有学到孝道 ;
二是父母本身身教做得不好,比如说到城里打工,看到城里生活特别繁华,就觉得自己那个家贫寒,再也不想回去了,嫌弃父母。包括一些儿媳妇,跟公公婆婆有时候因为私心有一些矛盾,她会把这种对立潜移默化地带给她的先生、她的孩子,最后整个家庭孝道就没有了 ;
三是缺少爱,农村家庭一般孩子比较多,父母照顾不过来,孩子在缺少爱的环境下长大,没有感知到父母对他的爱,长大就缺少一种感知他人、利他的这种能力,也就不会去感知父母,孝敬父母。

图片

一个家族不能够传承孝道时,家族的未来一定会没落。孔夫子说 :“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取”就是过度地溺爱,不是一般的爱,完全放在孩子身上,而放弃了对老人的赡养。一个家族有了这样的现象时,那就是不祥之兆。
因为孩子不会得到正常的教育,所以用不了几代,家族就衰落了。古人非常有智慧,很早就提醒过我们。遗憾的是,这种文化精神在很多地方失传了。
有一年我到外地教学,有一位父亲向我咨询,儿子不听话。我问他,您跟父母住在一起吗?他说没住一起,父母和哥哥住在一起。我给他出了个办法,把老父亲老母亲接过来,然后按照《弟子规》说的 :“父母呼,应勿缓。”“晨则省,昏则定。”每天早晨起来向父母请安,父母有什么事儿一说就办,行孝道,试上半年,看看儿子有没有转变。
他一听就明白了,等我们再见面时,他说 :“原来是我错了,为什么儿子不听话,原来都是我教的,我改变了,他真的就改变了。”
是啊,换位想一想,如果您是一个儿子,看到自己的父亲每天非常恭敬孝顺,对自己的爷爷“晨则省,昏则定”,内心会如何?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好教,其实原因在我们家长这里。

图片

再讲一个我家的故事。我爷爷是长子,太爷爷过世的时候九十岁。那个时候一家十口人,父亲他们姊妹六人,还有太爷爷太奶奶。爷爷一个人上班。家里一年就只能吃一次白面馒头、白米饭,都是太爷太奶吃,叔叔姑姑们只吃玉米。
等到太爷太奶过世了,爷爷奶奶岁数也大了,父亲是长子,就把爷爷奶奶接到我们家奉养,这个就是家道传承吧!
等爷爷奶奶过世之后,父母岁数大了,我的哥哥出国回来,觉得他是长子,自然而然把父母接到北京奉养。特别有意思的是他的儿女们,吃饭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先给爷爷奶奶吃,孝敬老人。

图片

古人说 :“我能孝,自无逆子 ;子能孝,自无逆孙。” 如果我们自己能够行孝道,这个家族一定不会出叛逆的儿子,如果我们的儿子能行孝,这个家族一定不出叛逆的孙子。
看过一个电视剧叫《大宅门》,剧中二奶奶的儿子从小很顽劣,后来却改变很大,成为家族事业的继承人。其中有一个原因,二奶奶自己是一个很孝的儿媳妇,母亲的德行影响着儿子。
这种故事我见过不止一次,有的孩子小时候不懂事,长着长着长回来了。怎么回事?往上一查,父母身教做得好。有的农村家庭,父母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教育方法也不细致,可是培养了一批非常好的孩子。什么原因呢?孝道传家。他们就凭一个孝字就可以把孩子教育得很好。
有的母亲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平常都舍不得打一下骂一句,可孩子还是任性,你看过去人家养孩子,又骂又打,孩子还是那么听话,对父母那么好。其实原因不在打和骂,最关键的是父母做了榜样,父母亲孝顺上一辈人,儿女继承了这样的家风。
图片
图片
图片
摘自《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李柏映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